好文笔 >总结报告

八年级物理教案模板6篇

优秀的教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艺术和创作能力,一份完善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和作业,好文笔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八年级物理教案模板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教案模板6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篇1

教学目标

基本知识目标

1、知道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够区分施物体和受物体;

2、知道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够画出的图示和的示意图;

3、知道的两种不同的分类;

能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某个进行分析的线索和方法.

情感目标

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要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在初中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教学建议

一、基本知识技能

1、理解的概念:

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大小、方向、作用点是的三要素.

2、的图示与的示意图:

3、要会从性质和效果两个方面区分.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对于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要准确把握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点:

1、的物质性(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2、的相互性;

3、的矢量性;

(二)、的图示是本节的难点.

(三)、的分类需要注意的是:

1、两种分类;

2、性质不同的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性质可以不同.

教法建议:

一、关于讲解“什么是”的教法建议

是普遍存在的,但又是抽象的,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通过的效果间接地“看到”的存在.有些情况下,的效果也很难用眼直接观察到,只能凭我们去观察、分析的效果才能认识的存在.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注意身边的事情,想一下的作用效果。对一些不易观察的的作用效果,能否找到办法观察到.

二、关于讲解的图示的教法建议

的图示是物理学中的一种语言,是矢量的表示方法,能科学形象的对矢量进行表述,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很快的熟悉用图示的方法来表示物理的含义,并且能够熟练的应用.由于初始学习,对质点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在课堂上讲解有关概念时,除了要求将作用点画在的实际作用点处,对于不确知的作用点,可以用一个点代表物体,但不对学生说明“质点”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方案

一、提问:什么是?

教师通过对初中内容复习、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的概念: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如用弹簧拉动钩码,或者拍打桌子等实验现象展示的效果以引导学生总结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指出了的物质性.

提问:下列实例,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

(1)、马拉车,马对车的拉.

(2)、桌子对课本的支持.

总结出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物体就有受物体,有作用,同时出现两个物体.

强调:在研究物体受时,有时不一定指明施物体,但施物体一定存在.

二、提问、是有大小的,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什么?

教师总结:的测量:的测量用测计.实验室里常用弹簧秤来测量的大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

三、提问:仅仅用的大小,能否确定一个:

演示压缩、拉伸弹簧,演示推门的动作.主要引导学生说出是有方向的,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并得出的三要素来.

教师总结: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提问:如何表示?

先由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然后教师小结.

的表示:的图示和的示意图.

的图示:用一条有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的大小,箭头方向表示的方向,线段起点表示的作用点.

讲解例题:用20n的推沿水平方向推一正方形物体向右匀速运动.用的图示表示出推.

教师边画边讲解.注意说明:

1、选择不同标度(单位),的图示线段的长短可以不同;

2、标度的选取要利于作图

通过作图练习、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的图示作图规范.

的示意图:用一条无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的三要素.

让学生体会的示意图与的图示的不同.

五、的作用效果:

回忆初中的知识,提问: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

六、的分类:

教师总结的分类,强调高中阶段按照的性质划分,在学范围内常见的有重、弹、摩擦.

按性质命名的:重、弹、摩擦、分子、电、磁等等;

按效果命名的:拉、压、动、阻、支持、压等等;

在学范围内,按的性质划分的常见的有:重、弹、摩擦.

探究活动

测定患者的血沉.在医学上有助于医生对病情作出判断.设血液是由红血球和血浆组成的悬浮液.将此悬浮液放进竖直放置的血沉管内,红血球就会在血浆中匀速下沉,其下沉速率称为血沉.某人的血沉v的值大约是10mm/h.如果把红血球近似看作是半径为r的小球,且认为它在血浆中下沉时所受的黏滞阻为.在室温下pa·s.已知血浆的密度,红血球的密度.试由以上数据估算红血球半径的大小.

答案:

m.

提示:红血球在匀速下降过程中受平衡:,则,由于:

则:,

即.

八年级物理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2.通过实验,探究并验证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3.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与弹力有关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弹簧伸长与外力的关系又是制作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是进一步学习重力、浮力、简单机械等知识的必备技能。对弹力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它是怎样产生的,不必分析它的'三要素,重点放在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让学生边探索边思考边试着应用,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探索其使用方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三、教学策略

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一些力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较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随处可见,弹力的应用也很多,因此能很自然地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入弹力的教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体现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的认知对象,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测量力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探究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引导得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从而自己制作弹簧测力计。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说明书、观察构造、练习使用、交流总结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弹簧、弹簧测力计、橡皮筋、橡皮泥、钢尺、头发等。

八年级物理教案篇3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

3、知道光路可逆。 4、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二、重、难点:

1、理解光的反射规律的内容。

2、利用实验现象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前提测评: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 传播的。

2、闪电与雷声虽然同时产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了什么?

2、、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②学生探讨: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我们为什么也可以看的见?

五、进行新课: 1、任何物体表面都可以反射光。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角i 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器材:有什么器材?如何使用

方法、步骤:如何做?

结果:填入左表

结论如下:

3、光的反射规律: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练习:物理套餐p30作图题

4、试验:两种反射,得到定义如下

(1)、漫反射:表面凹凸不平的.反射(反射光线朝各个方向)

(2)、镜面反射:光滑镜面的反射(平行光线射入,光线平行射出)

探讨:在漫反射中,是否遵守上面的反射规律?

(学生讨论后,作图证明)

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5、光的反射的应用:学生举例(注意黑板反光问题)

6、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六、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七、教学后记:

在探究活动中,应给出较具体的指导,避免学生的盲目性。

前、后的练习要补充。

八、完成时习在线作业,并做好训练题。

八年级物理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

照相机的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特征。

教学器材:

透镜、纸片、放大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

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仪器用到透镜?

进行新课:

1、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照相机的结构: 镜头……凸透镜

胶卷……

快门……

图3.2-1示

2、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10分钟)

3、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结构:图3.2-4示

4、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际是一个凸透镜

怎样使用?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照相的一些技巧。

教学后记:

考虑二个问题:如何讲解结构、原理时具体化?

如何连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八年级物理教案篇5

(一)前提测评

1.什么叫质量?物理实验中称物体质量常用的工具是什么?

2.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前要进行哪些调节?怎么调节?

答:⑴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⑵调天平横梁平衡,根据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中线处或指针在中线处左右摆动的刻度相等为止。

3.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被测物体放在哪一盘上?砝码放在哪一盘上?

4.一般按什么顺序加减砝码?在什么情况下移动游码?

答:⑴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后,接从大到小的顺序加减砝码。

⑵增加一个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右边,而减少一个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边,此时不加砝码而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5.怎样读出被测物体的质量?

答: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再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数。

7.怎样确定天平的最大称量值?

答:⑴根据天平底座上的铭牌的标称确定。

⑵根据天平配套的砝码的总质量数及标尺示数估计。

8.使用天平时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二)以学定教

实验活动: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导入:对话:

生1:只要把一枚大头针放到天平上称就行了。

生2:应该在托盘上多放一些大头针来称。

生3:应先测一空杯质量,再将一枚大头针放入空杯中测出总质量,两次测量结果相减即得大头针质量。

教师指导:

1、阅读实验要求。

2、讨论:上述三个同学哪个方法正确?为什么?

3、了解实验的目的、器材。

4、设计实验步骤。

5、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序号数量总质量单个质量

6、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师检查、指导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动手实验,也可以边做边商量,看哪组实验做得又快又好。做完实验后思考,针对上面实验设计提出有关问题,其他组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抢答,若某组抢答不完善,其他组可继续抢答,抢答完毕继续自由提问,再抢答,直至完毕。

组长评价:①如果都动手实验,可获1颗红五角星;②如果实验有一半以上的同学成功,再加获1颗红五角星;③提出问题或抢答成功的组,按评价小组的评价再加获红五星。7、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让学生体验到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可以采用测多算少的方法(累积法),此结论应由学生直接去体验。

8、各组交流实验数据。如果偏差较大,要分析原因。

9、讨论:怎样测量一个微小物体的质量?以前哪些实验用过同样的方法?还有哪些物体的质量也要用这种方法

八年级物理教案篇6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过程与方法

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教学难点

1、单位的换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3. 教学用具

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钟表、录音机

4. 标签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归纳、对比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

小刚到学校医务室去体检,医务人员给小刚量完身高后告诉小刚他的身高是163。小刚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果:163厘米或1米63)

讲解:上述问题告诉我们,测量时必须首先规定被测量量的单位。为了世界各国交流的方便,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二)进行新课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03m; 1dm=10-1m;

25px=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离约30km(公里),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25px。

2、长度的估测

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问题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

(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

3、长度的测量

长度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展示:各种类型的长度测量工具[尺子、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标卡尺(精度高)、螺旋测微器(精度高)等]。

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活动1:(1人一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和宽度(结果填入表格中)。 (选择两个较为典型的、有点问题的测量数据进行评价。)

活动2:(两人一组):测量乒乓球的直径。

(教师巡视,并对同学进行指导。)

介绍:国际乒联为了我们限制我们中国乒乓球选手,同时也有利于乒乓球活动在全世界更好地开展,把乒乓球的直径从原来的38mm提高到40mm(即所谓的小球改大球),把乒乓球比赛从原来的一局21分制改为现在的一局11分制。但在刚结束的第2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选手表现依然锐不可挡,取得男双、女单、女双三块金牌。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教案8篇

八年级优作文模板8篇

八年级数学工作计划模板8篇

英语八年级英语工作总结模板8篇

八年级历史工作总结模板8篇

八年级教学月工作总结模板8篇

八年级下学期工作计划模板8篇

八年级上班主任工作总结模板5篇

八年级主任周工作总结模板7篇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工作总结模板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4407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