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写读后感时,要尝试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问题,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把书中那些发人深省的观点永久保存,以下是好文笔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农夫与蛇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农夫与蛇读后感篇1
假日里,我读了《伊索寓言》这本书,其中《农夫与蛇》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农夫出门办事,他从早上一直走到中午也没吃没喝,于是,他就在路边休息吃干粮。他突然发现路边有一条冻僵的蛇,善良的农夫将蛇拣起放进自己的怀里。可是他又一想,万一蛇醒来把我咬伤怎么办?想到这,他就把蛇扔了又继续赶路。走着走着,他又想,如果他把蛇救活,蛇会感谢他的,想到这,农夫又回去将蛇拣起,贴着肉放进怀里,就继续赶路。走了好一阵,农夫感觉蛇动了,冻僵的蛇醒过来,然后又在农夫那温暖的胸膛狠狠地咬了一口。农夫疼急了,他把蛇掏出来又将它掐死。蛇毒进入农夫的身体里,不久也死去了。
农夫是个善良的人。他明知蛇会咬人的,但他没有见死不救,一次又一次的将蛇捡起,目的是为了救活这个小生命。可是蛇忘恩负义,不但没感谢恩人,而且把恩人咬死。最终蛇也没有好下场,他也被农夫掐死了。
邪恶本性不会改变的,怜惜恶人,后患无穷。
农夫与蛇读后感篇2
最近,我喜欢上了一本书,名叫《伊索寓言》,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本寓言故事集,收集了很多的古希腊民间故事,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有引人深思的道理。我很喜欢在阅读一个故事后,与爸爸妈妈进行讨论。
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农夫与蛇》,留给我的印象最深刻。这个故事讲的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里,农夫外出发现了在雪堆中快冻僵的蛇,心生同情把它放进自己的衣服里,温暖它好让它活过来。过了一会儿,农夫感觉小蛇在他的怀中动了,正当他准备把小蛇拿出来的时候,小蛇竟然咬了他一口,农夫马上就蛇毒发作而死亡了。看着蛇安然无恙的从农夫身上爬出来,蛇活了,农夫却死了。
农夫,多么心地善良的人,看到蛇冻僵了,就想用自己的温度温暖它。农夫,农夫,多么可怜的人,明明好心救蛇,它却恩将仇报!妈妈告诉我:“蛇是冷血动物,是不知道感恩的。
可我们是人,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要学会感恩,学会为他人着想。别人对你有恩,对你好,你要学会回报他们。别人对你好,可是你自己却不懂得感恩,这是违背人最基本的道德。”是呀,老师教导我们“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我们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么,对帮助过我们的人,就更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农夫与蛇》让我明白,人与人之间要多一些真诚和信任,对于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我们应该加倍地回报;而对于那些不知悔改的坏人,我们不要有太多的同情心,不然最后反而是害了自己。我们不仅要懂知恩图报,还要有一双学会分辨是非的眼睛!
农夫与蛇读后感篇3
有一天,我在家里收拾的时候,偶然发现了小时候最爱看的《伊索寓言》,我拿起了它,随意地翻了翻。随着手指越来越迅速地翻动,心里开始埋怨起对于现在的我来说的“小儿科”。这时我突然在指尖不停地划动中感受到一股强磁力似的,我的眼光被一篇文章的标题吸引住了。定睛一看,原来是我小时候受到启发最深的一篇文章——《农夫与蛇》。我便开始回味起来。
故事的内容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
从前,有一名善良的农夫,在一个白雪皑皑的冬天砍柴回家的.路上,看到一条被冻僵的蛇,善良的农夫好心地将蛇放在怀中,带回了家。
到家后,农夫抱着蛇在火炉边烤火,蛇得到温暖后很快便苏醒了,蛇醒来后张口就咬农夫,可怜的农夫睁大着眼睛看着蛇,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蛇的毒性就发作了。农夫很快便死去了。农夫临死之前非常后悔自己好坏不分,最终将自己的性命断送掉了。
这个故事让我从中得到很大启发,它告诉我们一定要分清是非对错,不要被坏人坏事的假象所迷惑,如果好坏不分最终的下场只能和农夫一样可悲。
农夫与蛇读后感篇4
相信大家都听过《农夫与蛇》的故事吧,许多大人都以此来告诫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像那个愚蠢的农夫一样不分清楚好人和坏人就去帮助或救他们,反遭到伤害。可我却不赞同这种观点。
首先,我要为农夫叫叫屈。他因为救了一条蛇而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且遗臭万年。可是,我们想想,当你走在路边,看见一个人,他即将被冻死,难道你不会生出怜悯之心?也许你会假装没看见,不愿伸出援助之手,可你的心里一定也会默默地为他祝福,希望他能够活下来。如果你连这点同情心都没有,那么你就是一个冷血动物了。如果你还是觉得这些不足以帮助农夫洗刷他的“臭名”的话,那就再想想我们的警察吧。他们和农夫一样,不计较地保护着那些令人可恶的“蛇”。你也许在新闻中看到过一位女警官在人们都叫着“杀死那个无恶不作的凶犯”时,她那无畏的神情吗?她用自己柔弱的身躯,保护那条“蛇”时坚定的目光,仿佛在告诉世人:“蛇”也是有血有肉,也有生命的尊严。“蛇”在女警官爱心的感召下最终投降了,于是,一个生命保留了下来。这些现代 “农夫”们用爱、用真诚、用包容,甚至用生命来保护那些“蛇”,人们对他们肃然起敬,没有一个人笑他们愚蠢。但对寓言中的农夫我们却嗤之以鼻,这公平吗?
现在,我再为蛇抱抱冤。它毒死了农夫不假,表面上好像是忘恩负义,可作为一条蛇,它醒过来后用毒牙咬农夫仅仅是它求生的一种本能,因为它感觉到不安全,而且也不可能知道之前发生过的事情。
曾读过这样一篇短文:一个人在路边饿得昏迷过去,另一位过路人服侍了他一夜,第二天便走了。当那个人醒来,却无法知晓这之前发生的事。又有一个人在树下睡觉,一个过路人走过来打死了在他头上盘旋已久的毒蜂便走了,那人醒来后,还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那么,连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怎么可以苛求一条蛇去做到呢?更何况,蛇也不知道那人是救它还是害它。我想,在蛇的意识里,“人”或许就是它的天敌之一也还说不定呢。常言道“不知者无罪”,可为什么到了蛇这里就有罪了呢?或许是因为蛇一直以来都是邪恶的象征,于是它做什么都是错的。
一则《农夫与蛇》的寓言,它的传统寓意与实际情况竟相差这么远,那么,其他类似的寓言和童话呢?我们也不妨换个角度去思考,我想,这值得我们去思考。
农夫与蛇读后感篇5
今年的寒假和以往的寒假都不一样,每年放假后,都是妈妈看书我乐此不彼地玩着我的芭比娃娃。而今年的假期里,我却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各自看着自己的书,看的入神了就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随后相视一笑又各自看自己的书。
有一天,我和妈妈照常在家一起看着书,当我看到《农夫与蛇》里的‘农夫看见一条蛇冻僵了。他很可怜它,便拿起来放在怀里。那蛇受暖后恢复了本性,咬了恩人一口,使恩人受了致命的伤。农夫临死时说道:我怜惜恶人,应该受这恶报!’时,我抽泣起来,妈妈还以为我被故事里的主人公感动了,也没理会我。不一会儿,我哭得泣不成声,妈妈急坏了,忙问:“宝贝,怎么了?”我边哭边把书扔掉:“妈妈,我不要看书了,这书很坏,他为什么叫蛇咬死善良的农夫?”只听妈妈噗哧一笑,搂着我说:“傻孩子,不是这书坏,也不是蛇坏。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恶人纵然极度仁爱,他的本性也不会改变。”
妈妈看我满脸疑惑,就耐心地给我讲了一个生活中的事例:孩子,你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有一位陌生的'漂亮阿姨走过来,给你吃糖果,你拿不l拿?这下可轮到我笑妈妈了:“妈妈,你落伍了,当然不要了,我们老师都说过几十遍了。”正待妈妈开口时,我忽然想起来:“哦!妈妈,我明白了,那个漂亮阿姨就是蛇,要咬我们的蛇。”说完我就捡起刚才被我扔掉的书,捧在胸口,轻轻地说:“书,是我冤枉你了,是你让我明白了不要被像蛇一样的坏人欺骗,要认清好人和坏人。”妈妈一听欲言又止,微笑地摸了摸我的头。我也回报了妈妈一个深深的拥抱。同时,我也要告诉小朋友们,你们也要分清恶与善哦!
妈妈,谢谢您!是您指引我走出误区。书,谢谢您!是您指引我走上光明的道路。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努力的读后感5篇
★ 致富读后感5篇
★ 流浪的读后感5篇
★ 人间读后感5篇
★ ≡体读后感5篇
★ 孝心的读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