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笔 >总结报告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教案5篇

结合社会热点的教案能够让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教案为教师提供了探索不同教学方式的机会,促进专业成长与发展,以下是好文笔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教案5篇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根据提纲把握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自读自悟,与想象、资料相结合,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

3.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ppt1出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最高的山峰-----穆朗玛峰位于我国的哪个省吗?(西藏)一提到西藏你们又会想到些什么呢?

师:一提起西藏,人们一般想到的是雪域高原上的牦牛、金碧辉煌的寺庙和载歌载舞的藏族同胞。其实,这块号称世界屋脊的土地有异常丰富的景观,它不但有世界最高的山峰,还有世界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雅鲁藏布大峡谷,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板书课题:雅鲁藏布大峡谷。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p10,用开火的方式来读一遍课文,读完请同学们说一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美丽、神奇、让人惊叹、不可思议、无与伦比……)

2.是啊,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也有同样的感受,你们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

(生:课文中的第4自然段写了它的美丽。第2自然段写了它不可思议……)

3.全篇课文都是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美丽,段落之间不是孤立的,文章的内容很多,为了更好的把握文章内容,可以用提纲的方式来帮助我们了解课文内容。

(ppt2:提纲:神奇的大拐弯(2)世界之最(3)自然博物馆(4)最后一块秘境(5))

请大家根据提纲来默读课文,选择你感受最深的部分来仔细的品读,一会我们进行特色交流。 三、研读课文,感受美景

1.利用提纲帮助我们读书,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不是了解的更清晰了?下面我们就从不同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全班交流:

(1)学习第2自然段(神奇的大拐弯)。

①(生:我喜欢描写神奇的大拐弯这一段,我觉得太神奇了。想给大家读读)

(ppt3:第2自然段从“傍晚”到“叫人不可思议”的句子)

(生:我觉得太美了,身边是白云缭绕,脚下是怪石突兀,雅鲁藏布江浩浩荡荡自西而来,突然转了一个直角,太神奇了。)板书:神奇

指导学生:

你说的非常好,能把你感受到的神奇读出来吗?

学生再读。(读的语气不够时,出示图片)

雅鲁藏布江的神奇在于什么?找出相关的句子读出来。(学生自己读句子并找到重点词)

这到底是一条怎样的大江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这是一条自西而来的大江。(指名读句子。)

这是一条浩浩荡荡的自西而来的大江。(指名读句子。)

这是一条浩浩荡荡的,自西而来突然转了一个直角的大江。(齐读句子。)

这是一条让人惊叹不已,叫人不可思议的大江。(齐读句子。)

②这神奇的雅鲁藏布江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③听了这一美丽的传说,再看那好像被雅鲁藏布江冲刷出来的峡谷,你想说什么呀?

(生:太了不起了。大自然太美了……)

过渡:课文还有哪吸引了你?

(2)学习第4自然段。

从谷外、谷里、河谷平原上体会大峡谷的神奇与美丽,体会一地多景神奇,体会西藏江南的真正含义,难怪人们把这里誉为“西藏江南”。被人看做天然的 “自然博物馆”)板书:自然博物馆

分别读这些句子。指导读出环境的美。

(播放风光片)学生解说配乐读,众生欣赏。(评价)

师:这么美的景致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3)学习第3自然段

文中给我们介绍他的什么特点?在介绍这些特点时应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介绍了大峡谷的特点:长、深、窄。它全长496。3千米,最深处达5328米,宽度仅21米。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

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长46。3千米……”(齐读)

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想说什么吗?板书:世界之??

指导朗读,强调气势。(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视频)

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美丽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游客,但他的激流至今没有一个人敢漂流,他的谷底至今没有一个人能全程穿行,他是地球上唯一的一块秘境,是世界上仅存的处女地,他在我国境内,我们有一种言不由衷的自豪,谁愿意自豪的读一读这段话:

这里有世界上最纯净的天空,最飘逸的云彩,最雄伟的雪峰,最漂亮的大拐弯,最丰富的宝库。这里的确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男生读,女生读,合作读)

我们真的可以自豪地说,不看看雅鲁藏布大峡谷,就不能说看过人世间最壮丽的山河!

四、拓展实践

假如我们此时就站在山巅,你最想说什么?

大自然带给我们太多的惊叹,课下请同学们查阅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教案篇2

教学赏析

“略”意为“简单、略微”;顾名思义,“略读”就是简单地读一读、略微知道大意即可。然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略读课文教学之“略”就是指简单、粗略吗?它的应有之义是什么?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怎样体现《学记》中的教学原则呢?近日,在网络视频上观看了一名师执教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后,我对如何渗透《学记》原理,教好略读课文又产生了一些想法。

一、略,略在目标

教学片断: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跟我们学第一课《观潮》不一样。略读课文怎么学呢?谁来读一读,告诉大家。(出示学习要求)请读。

生:认真默读课文,想像描写的景象,再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你所知道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师:请坐下,让我们完成几个任务?这位同学,请说!”

生:第一件事是能够读课文。

师:不过读的时候要?

生:不过读的时候要认真想描写的景象。(师强调:想景象)

师:第二件事?来,你说!

生:再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你所知道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师:对了!那我们就接着默读课文二到最后一个自然段,一边默读,一边想象你眼前看到的景象。开始了!

略读课文前面的提示就像学习伙伴,是十分有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明晰的示意,提示了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指引着略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学记》反复强调:“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课始不久,老师就抓住导读提示,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目标:“认真默读课文,想像描写的景象,再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你所知道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做到了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同时又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掌握了分寸,把握了限度,不至于过度而强制,真正体现了“喻”的作用,隐含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的原理。接下来的教学就紧紧围绕这一主线展开,显得纲举目张,浑然天成。

二、略,略在环节

有名家就如何进行略读教学时曾指出:“略读课文不要只在单一的人文意义的渲染,略读课文略读什么,一定要精心确定要点,突出主干、突出文本特点,其他可删;精讲课文的品读品读、感悟感悟可以缩减;要特别注意学习方法迁移,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文章读懂,为言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用简单的方式把复杂的东西教好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这位名师这堂课极巧妙地达到了这种境界。她“删繁就简”,抓住重点、难点,充分信任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读自悟。教学过程体现了“略读”教学特征。学记中指出的“开而弗达则思”在这堂课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他先借助图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围绕主线提炼出“山异”“水异”和“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再以第二自然段为例,引导学生如何想象出画面感,“开而弗达”。然后举一反三让学生边读边想,反复练习介绍某一方面,从把学生引到了“思”的境界。这位老师在深入钻研文本和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舍得“忍痛割爱”,教略而学丰,尽显略读课教学删繁就简、以简驭繁之美。

三、略,略中有详

虽说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详略结合、层次鲜明,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学记》中提出了“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敬孙”,反对“杂施而不孙”、“及于数进”等教学中杂乱无章,急于求成的做法;主张“先其易者,后其节目”,重视“先河后海”,求其本末。只有循序渐进,教学才会取得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认真默读课文,想像描写的景象,再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你所知道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本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这位名师在处理好“略读”与“精读”之关系、“敬孙”与“不孙”之利弊方面把握得恰到好处,游刃有余。切实做到了“略读”之中融“细品”,循序渐进以导学,环环相扣,富有“领异标新”之效能。

第一,匠心独运地以图文开场。不仅激发了兴趣,还化抽象为形象,为学生接下来展开想象做好铺垫。而老师说画面让学生猜生词的环节,也是为后来学生的'想象服务的。

第二,以第二自然段作示范,指导学生想象出画面感,再读一读,品一品。

第三,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水异”和“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后,让学生从“山异”、“水异”和“生物多样性”中自主选择一个方面引导学生反复想象,进行介绍。

就这样,“先河后海”,“步步为营”,教学的重难点成功突破了,阅读写景文边读边想象的方法和训练略读课文的方法也“润物细无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这节课明确地启示我们: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把握好“略”与“详”的矛盾,略当略之处,详当详之时;同时,用《学记》中的教学思想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只有这样,才会更好地发挥略读课文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方面的应有作用,进入“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之佳境。”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教案篇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从雅鲁藏布大峡谷拐弯处的形成、与它有关的世界之最,它是一个自然博物馆、它是世界最后一块秘境等几个方面,介绍了世界奇观——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之情,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自豪与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学会理解生字新词,学会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列数字、对比和举例。初步学会列提纲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列提纲。

教学构想:

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然后复述传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数字、比较等说明法,知道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在学习第四自然段,知道峡谷内的风景秀丽,引出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感受,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欣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景象。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说一说你见过的最壮观的自然景观。

老师这儿有几幅图片还有一首歌,大家看一看听一听,想想是哪儿的风情?(放课件,听歌曲《青藏高原》。)

这节课我们来欣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景象。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你对哪个地方感兴趣,用笔画下来。

2、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视。

3、回答问题:哪个地方感兴趣。

三、精读课文

(一)、在小组中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再读喜欢的段落,并说明感兴趣的原因。

(二)、全班交流

1、课文中关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呢!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传说。交流课前所查找的材料:雅鲁藏布大峡谷是怎样形成的。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中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数字、比较说明法)

(3)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用数字具体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多深、多长;通过比较是我们进一步明白了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奇观。)

(4)指导朗读:数字重读,以体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壮丽。

3、过渡:雅鲁藏布大峡谷还有更神奇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读第四自然段,看看雅鲁藏布大峡谷是怎样的无与伦比。

4、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什么被称作“西藏江南”?

(1)学生边默读边做好批注。

(2)你知道雅鲁藏布大峡谷里景象奇异的原因吗?交流课前所查找的材料: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什么会成为自然博物馆。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读完后你有什么感想?

(2)为什么说“这里的确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出示重点句:这里有最纯净的天空,最飘逸的`云彩,最雄伟的雪峰,最漂亮的大拐弯,最丰富的宝库,这里的确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比较:这里有非常纯净的天空,非常飘逸的云彩,非常雄伟的雪峰,非常漂亮的大拐弯,非常丰富的宝库,这里的确是世界上非常美丽、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

“非常”和“最”有什么区别。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3)所以说不看看雅鲁藏布大峡谷,就——(引读)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四、总结:

通过学习这一课,你一定有积累了很多好词佳句。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领略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景象。希望同学们多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作业设计:

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大拐弯

真正的世界之??

垂直的自然博物馆 神奇

地球最后一块秘境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写提纲,理清课文顺序。

学生学习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明理由。

二、学写提纲

1、概括课文的段意

(1)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

(2)全班交流。

(3)总结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每个自然段的段意连起来)

2、过渡:还有一个很好的总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那就是写提纲。

3、弄清什么是提纲。

提纲就是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用几个字或词归纳出来。

4、出示书上12页的提纲。

交待雅鲁藏布江(1)

神奇的大拐弯(2)

世界之最(3)

自然博物馆(4)

最后一块秘境(5)

5、再读课文,说说对提纲的认识。

6、练习写提纲,巩固所学知识

写《巩乃斯的马》的提纲。

(1)学生再读课文后练写

(2)全班交流。

(3)修改自己的提纲。

三、总结

同学们学会了给课文列提纲,进一步弄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了列提纲的好处。以后尽量学着给课文列提纲,对大家的写作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作业设计:

预习《浙江潮》。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教案篇4

一. 学习生字、新词

1. 读准课文中标有音节的词语

2. 学习生字

穆 玛 涓 滔 脉 卉 罕

二. 分析

1. 边读边考虑,理解文章大意

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考虑:

(1)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无可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考虑:

(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么?

2. 学习词语、句子,感受文章写作特点

(1)丰富的语??

例:“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例:“堪称”“号称”“美誉”

例:“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

(2)特定作用的句子

例:“是无可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三. 总结全文

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开始介绍地理位置→接着列举数字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然后写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从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峡谷的奇异景观。

四. 资料袋的学习

雅鲁藏布大峡谷

20xx年08月20日15:00 深圳晚报

相关链接

雅鲁藏布大峡谷不只以其深度、宽度名列世界峡谷之首,更以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珍贵资源而引起世界科学家的注意。

世界最大降水带分布在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流域;世界最北的热带气候带和自然带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接近绝种的古老物种生息繁衍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最丰富的`水能资源、稀有生物资源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

大峡谷地区是西藏自治区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其中有利用价值的经济植物不下千种,具体可分为:药用植物、油料植物、纤维植物等。

大峡谷地区茂密的森林和高山灌丛草甸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动物,其中不少是国家重点维护的珍稀动物如云豹等。由于遭到长期大量捕杀,许多已濒于灭绝。

大峡谷地区有不同类型的自然带,除海拔4200米林线以上为雪原冰漠和草甸灌丛外,几乎都被森林覆盖着,天然林区面积广、森林资源丰富,仅次于中国东北和西南两个林区,居全国第二位。

大峡谷有两个基本特点:奇特的大拐弯和青藏高原最大的水汽通道,这两大特点自身构成世界上珍奇的自然奇观,构成最有特点的生态旅游资源。壮观、奇特、雄伟、秀美、原始、自然、洁净、环境独特、资源丰富无与伦比。

前者最好从空中来立体观赏它,特别在空中能一睹它那全景的壮观和秀丽,后者的水汽和热量为大峡谷地区生态旅游带来山地齐全的垂直自然带,生物的多样性和季风型海洋性温性冰川、高山湖泊的无穷魅力和神奇壮秀以和变化无穷独特壮丽的万千气象。

雅鲁藏布江遇南迦巴瓦峰阻挡,改向南流,以南迦巴瓦峰为中心,形成世界上极为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峡谷。

大峡谷入口处古堡遗址目睹了大峡谷的历史变化。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收集资料。

课前准备

1.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2.师制作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实验教具

录音机、磁带和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

谁来说一说。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

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2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师: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 呢?今天我们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

作者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人文景观?

3.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

3.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问题泡泡”。

?口头提问是学生质疑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学画“问题泡泡”,却更具情趣和诱惑,同时使学生与课文、编者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四、拓展实践

教师放一段风光雅鲁藏布大峡谷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六、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观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

3.演读课文。

师再次播“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二

重庆市九龙坡区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适用性研究课题组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 2自然段 )奇异( 3-4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米 长5044米平均深:2268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5的教案反思6篇

5以内的相邻数中班教案5篇

小学乘法的教案5篇

动物的本领教案5篇

船的建构教案5篇

函数的性质教案5篇

集合的教案模板5篇

5的形成中班数学教案5篇

水的形状教案5篇

数字15的教案参考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7436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