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该考虑到不同的教学资源和工具的使用,教案的撰写应注重逻辑性,使得教学过程条理清晰、易于理解,好文笔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数的对应中班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数的对应中班教案篇1
设计意图:
根据《纲要》精神,0~9数与量的对应是中班幼儿数学学习的内容,通过直观的教具和操作方法能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并逐渐形成数学概念。在本次活动中,我利用纺锤棒与纺锤棒箱,首先直观地吸引幼儿,再让幼儿根据纺锤棒箱内的数字,按照从0--9的顺序依次取放相应数量的纺锤棒,让幼儿练习数量与数词的对应。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以及幼儿与材料之间,不断地进行着交流、互动,幼儿能直观感受到数量、数名和数字对应的实际意义,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做准备。
活动目标:
1、理解0-9的实际意义,能按数取物和按物说数。
2、理解数量与数字的对应关系,锻炼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理解0~9的数量的实际意义。
活动难点:
幼儿能根据教师的指令,独立地按数取物和按物说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理解4以内数的实际意义,会手口一致地点数。
2、物质准备:纺锤棒与纺锤棒箱:纺锤棒共45根,纺锤棒箱2个,9根皮筋,砂数字板、汉字三段卡。幼儿每人一个托盘,托盘里分别放有0-9的小数字卡片,9根小棒。
活动过程:
一、稳定幼儿情绪:
1、播放音乐《雨的印记》走线
2、组织幼儿玩《拍手游戏》
游戏规则:幼儿观察数字卡片上的数字是几,就拍几下手。
二、教师展示工作:
1、介绍工作名及材料:
2、教师展示工作:
(1)学习1~9数字、数量与数词的对应:
a、根据纺锤棒箱内的数字,师幼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为1、2、3、4的纺锤棒,放入对应的箱内。
b、请个别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为5、6、7、8、9的纺锤棒,放入对应的箱内。
c、教师导入"0"的概念:
"0"就是表示"没有了"的意思。
d、根据纺锤棒箱内的纺锤棒数量,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
(2)整理工作材料,并送回原处。
三、组织幼儿游戏:《小棒找朋友》
1、介绍游戏规则:
a: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砂数字板上的数字,取相应数量的小棒。
b:教师说数字,幼儿根据数字取对应的小数字卡片及相应数量的小棒。
c:幼儿根据小棒的数量匹配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2、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游戏:
每位幼儿到教具柜取托盘,并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游戏,教师及时纠正、指导个别幼儿。
3、小结:
小朋友帮助小棒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也认识了0-9,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地方都有数字,现在我们一起到活动室外去找找哪些地方都用到数字。
活动延伸:
1、数学区活动:引导幼儿用吸管、木棒、牙签或筷子代替纺锤棒,用橡皮筋将其按一定数量捆好,结合数字卡片做对应练习。也可准备一些实物卡片,引导幼儿玩数字接龙游戏。
2、日常活动:引导幼儿点数图书、玩具的数量。
数的对应中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游戏,理解掌握20以内的数物对应。
2.理解数量的意义,提高幼儿点数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洞洞板学具、画有不同数量物品的图片(20以内)、数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完成数物对应的操作。
活动难点:
理解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超市里新进了一批货物,但还没来得及整理,超市管理员想请小朋友帮忙整理货物)
二、集体活动。(出示多媒体课件,练习20以内数物对应。)
1、依次出示20以内的物品,幼儿点数后,说出总数,然后对应相对应的数字。
2、出示20以内的任意一个数字,幼儿说出相对应的物品的数量。
三、操作活动。(继续帮超市管理员整理货物)
1、出示数字,幼儿插棋子。
(超市里表示每种物品数量的数字标签管理员已经做好了,但是每个数字标签相对应的物品还没摆好,请小朋友根据数字标签帮助管理员放入相应数量的物品。)
2、游戏“猜猜这是数字几”。
(请小朋友猜出数字标签上的数字,然后插入相应数量的棋子。例:1---10中,最大的单数。)
四、游戏:找朋友。
(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第1组每人发1张画有20以内不同数量物品的图片1张。第2组每人发数字1―20中任意一个数字。然后请小朋友观察,拿图片的幼儿迅速数出自己所拿图片物品的数量,然后找到拿与自己物品数量相对应的数字的小朋友,站在他的旁边,拿数字的小朋友检验他们是不是好朋友,如不是迅速改正。)
数的对应中班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同学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同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同学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同学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同学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同学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同学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考虑后,把自身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同学自身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同学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同学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同学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同学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同学自身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同学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同学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数的对应中班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页信息窗一例2及自主练习3、4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及数位的顺序,理解数位的意义。
2、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的作用,
3、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
1、师:上一节课,我们参观了企鹅的家乡——南极,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老师先考考你们。
2、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教师说数,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3、师: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解决提出的问题。(请翻开书第2页)
二、操作探索,解决问题
1、数一数有多少只海豹。
(1)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数出海豹有多少只。(组间交流)
(2)师:你能用小棒来表示出海豹的只数吗?(学生独立数、摆)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摆小棒就能一眼看出是24根?
(4)引导学生借助小棒归纳出“24里面有2个十和4个一”。
2、在计数器上表示24。(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几个十就在十位上拨几个珠子,几个一就在个位上拨几个珠子)
3、同桌合作,进行几十几的拨数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排排队:教师出示“个位”、“十位”、“百位”的卡片,请学生按顺序排队。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3题数一数,填一填。弄懂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提问:你为什么这样填?完成后进行扩充练习。
2、自主练习第4题
(1)师∶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图中给了你哪些信息?你能用这些信息编一个有趣味的故事吗?
(2)师:小动物门着急了,同学们快快帮它们把气球拉回来吧。
(3)集体订正
(4)对于多余的信息,鼓励学生想办法解决。
3、补充练习,写一写,画一画。
4、补充练习
40、41、()、()、45、46、()、()、()
25、30、()、40、()、()、55、60
10、20、()、()、()、()、()、()、()、100
54、53、52、()、()、()、()、47
四、走进生活
你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100以内的数吗?
五、课堂
评选出会思考、会合作、会倾听的好孩子,并到“丰收园”选一个大苹果。
六、课后反思:
数的对应中班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2、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用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
3、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难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学习过程】
一、故事引入
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探讨了。
阅读书本p112鸡兔同笼的故事,能用你自己的话表述一下题目的意思吗?
二、探索新知
1、阅读p113例1,根据书本提示,会用列表法求出鸡、兔各几只吗?
(完成课本表格。)
2、假设笼子里都是鸡或者都是兔,脚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能列式解决吗?
(会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自己动笔,尝试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鸡兔只数的问题?
(有困难的可参考书本p114)
4、用假设或者解方程的方法解决p112“鸡兔同笼”问题
(1)方程解:
(2)算术解:
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35-x)只。解:假设都是鸡。
根据鸡兔共有94只脚来列方程式2×35=70(只)
2x+(35-x)×4=9494-70=24(只)
2x=4624÷(4-2)=12(只)
x=2335-12=23(只)
35-23=12(只)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5、以上三种解法,哪一种更方便?
☆友情小提示:
要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或方程解都可以。用方程解更直接。
6、阅读p114阅读资料,了解下古人是怎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115“做一做”,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
1.巩固训练:完成p116练习二十六第1--5题。
2.拓展提高:练习二十六第6、7题。及p117“思考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xxxxxxxxxx(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把你个性化的解答或创新思路写出来吧!)
数的对应中班教案篇6
目 标
让幼儿学习把相关物体进行一一匹配,获得对应经验。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引发幼儿学习对应的兴趣。
准 备
1.实物:碗、勺、梳子、镜子、毛巾、脸盆等。 2.动物和相应的食物卡片多种,填空练习的卡片若干。 3.配套幼儿用书《数学》上册。
过 程
1.游戏《找朋友》
(1)教师出示实物,启发幼儿说出各种实物名称后,再讨论哪两种实物可以做朋友,为什么?(发现实物之间的关系)请幼儿动手把它们一对一对地配好。
(2)启发幼儿在室内找有关联的物品,比一比谁找得又对又快。如:黑板与黑板擦,扫帚与簸箕等。
2.游戏《喂小动物吃食》教师出示动物卡片,并从左到右摆成一行,然后引导幼儿讨论:每种动物最喜欢吃什么?让幼儿找到相应的食物卡片-一对应地摆在下方。
3.分组活动幼儿分成四组活动。
第一、二组:对应摆放实物卡片。如教师先从一个袋中取出花、帽、伞、手电筒等卡片摆成一行,再请幼儿从另一个袋中取出有关联的卡片(蝴蝶、围巾、雨鞋、电池)一一对应摆放。
第三、四组:填空格。如空格上一排画有鸡、碗、书、篮球筐等,小朋友在下方空格内填画相应的东西(蛋、筷子、笔、球)。
4.教师或家长指导幼儿利用幼儿用书第4页的内容进行补充练习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中班新年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