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够提供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示范和演示,通过教案的编写,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创新性学习任务,好文笔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高中苯的教案优秀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苯的教案篇1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理解感觉器官的概念和意义,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近视和远视,眼睛的卫生保健知识,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
能力目标:培养预防近视沙眼中耳炎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眼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难点:视觉的形成与视觉异常,听觉的形成、耳的结构
教具准备
眼、耳结构的挂图与视觉、听觉形成的示意图及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装置等。
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分配为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感觉器官→眼的结构→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视觉的形成→近视与远视)
引入新课:从“任何反射的产生都开始于某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出发,引出本节课题:感觉器官与人的视觉和听觉。
主体内容:首先明确,特殊的感受器与其附属结构所组成的器官称为感觉器官,然后指出眼和耳是关系视觉与听觉形成的感觉器官。再进一步指出,视觉对我们认识周围事物是最为重要的功能,我们首先学习眼与视觉的知识。
提出:眼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让学生们一面观察见图,一面互相观察眼的外部结构,认识角膜、虹膜、瞳孔、巩膜等可见部分的结构部位。接着出示见图,并可配合模型由前向后,由外到内地简要介绍眼球的解剖结构。以板书形式逐一归纳之,最后简单介绍眼球附属结构及功能。
接着指出,视觉形成的第一步是光线首先射入眼球,这一过程类似这样一个实验现象——演示透镜成像实验,学生们仔细观察实验过程。教师一方面简单明确地介绍实验装置,一方面提示学生注意纸屏、凸镜、蜡烛之间的距离与成像状况的关系及透镜凸度与成像状况的关系。简明记录实验结果。
要求学生观察见图,并联系刚才的实验现象。教师请学生回答:物像是怎样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然后一步步引出视觉产生的全过程,同时以板书形式归纳。
再提出:当物体远近、大小变化时,如何使视网膜上的成像清晰?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眼球结构,认识到晶状体曲度调节的意义,同时引出近视与远视的现象及纠正的方法。
小结:简要总结本节课知识要点。
高中苯的教案篇2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二、预习内容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电动势e、外电压u外与内电压u内三者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
○1、电动势等于电源___________时两极间的电压
○2、用电压表接在电源两极间测得的电压u外___e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内容___________
○2、表达式
○3常用变形式u外=e-ir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并能熟练地用来解决有关的电路问题
2、理解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
一、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
1、路端电压与外电阻的关系
○1根据u=e-ir、i=可知:当r_____时,u增大,当r_____时,u减小
○2当外电路断开时,r=∞,i=_____,u=_____
当外电路短路时,r=0,i=_____,u=_____
2、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像
由u=e-ir可知,u-i图像是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如图
说出:
○1图线与纵轴截距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线与横轴截距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像斜率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部分电路欧姆定律u—i曲线的区别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
例1、在图1中r1=14Ω,r2=9Ω.当开关处于位置1时,电流表读数i1=0.2a;当开关处于位置2时,电流表读数i2=0.3a.求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
例2、如图2所示,当滑动变阻器r3的滑片c向b方向移动时,电路中各电表示数如何变化?(电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不计)
例3、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店员电动势为6v,当开关s接通后,灯泡l1和灯泡l2都不亮,用电压表测得各部分电压是uab=6v,uad=0,ucd=6v,由此可断定()
a、l1和l2的灯丝都烧断了
b、l1的灯丝都烧断了
c、l2的灯丝都烧断了
d、变阻器r断路
[例4]四节干电池,每节电动势为1.5v,内阻为0.5Ω,用这四节干电池组成串联电池组对电阻r=18Ω的用电器供电,试计算:
(1)用电器上得到的电压和电功率;
(2)电池组的内电压和在内电阻上损失的热功率.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课后练习与提高
1、一个电源接8Ω电阻时,通过电源的电流为0.15a,接13Ω电阻时,通过电源的电流为0.10v,求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2、电源的电动势为4.5v,为电阻为4.0Ω时,路端电压为4.0v。如果在外电路并联一个6.0Ω的电阻,路端电压是多大?如果6.0Ω的电阻串联在外电路中,路端电压又是多大?
3、现有电动势1.5v,内阻1.0Ω的电池多节,准备用一定数量的这种电池串联起来对一个“6.0v,0.6Ω”的用电器供电,以保证用电器在额定状态下工作。问:最少要用几节这种电池?电路中还需要一个定值电阻做分压用,请计算这个电阻的规格。
4、关于电源的电动势,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电源的电动势就是接在电源两极间的电压表测得的电压
b、同一电源接入不同电路,电动势就会发生变化
c、电源的电动势时表示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d、在闭合电路中,党外电阻变大时,路端电压变大,电源的电动势也变大
5、如图7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恒定不变,电灯l恰能正常发光,如果变阻器的滑片向b端滑动,则()
a、电灯l更亮,安培表的示数减小
b、电灯l更亮,安培表的示数减大
c、电灯l更暗,安培表的示数减小
d、电灯l更暗,安培表的示数减大
6、如图8所示为两个不同闭合电路中两个不同电源的图像,则下属说法中不正确的示()
a、电动势e1=e2,发生短路时的电流i1>i2
b、电动势e1=e2,内阻r1>r2
c、电动势e1=e2,内阻r1>r2
d、当电源的工作电流变化相同时,电源2的路端电压变化较大
7、一个电源分别接上8Ω和2Ω的电阻时,两电阻消耗的电功率相等,则电源的内阻为()
a、1Ωb、2Ωc、4Ωd、8Ω
8、在如图9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3.0v,内电阻r=1.0Ω;电阻r1=10Ω,r2=10Ω,r3=35Ω,电容器的电容c=100uf,电容器原来不带电。求接通电键k后流过r4的总电荷量。
9、如图10所示电路中,r1=r2=r3,s断开时,伏特表示数为16v,s闭合时,示数为10v,若伏特表可视为理想的,求:
(1)、电源电动势的内阻各位多大?
(2)、闭合s前r1消耗的功率分别多大?
(3)、如箭电源改为图乙所示电路,其他条件不变,则断开和闭合s时伏特表的示数分别为多大?
10、如图11所示,电灯l标有“4v,1w”,滑动变阻器总电阻为50Ω。当滑片滑至某位置时,l恰好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45a。由于外电路发生故障,电灯l突然熄灭,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变为0.5a,电压表的示数为10v。若导线完好,电路中各出接触良好。试问:
(1)、发生故障的是短路还是断路,发生在何处?
(2)、发生故障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多大?
(3)、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为多大?
能力训练
1、e=1.5vr=2Ω2、u1=3.84vu2=4v
3、5节r=14Ω4.c5.a6.b7.c
8.q=2.0×10-4c
9.(1)e=20vr=5Ω(2)p1=6.4wp2=2.5w
(3)u断=8vu闭=5v
10.(1)断路l处(2)20Ω(3)12.5v5Ω
高中苯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能力目标:认识“情绪abc理论”,培养学生分析自己情绪产生原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调节自己情绪,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掌握“情绪abc理论”。
教学难点: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教学过程】
一、 暖身活动:《集体按摩操》
在教师的带领下,学大家共同朝向同一个方向,为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按摩,让同学放松,看谁做得好
二、 学生活动
1、 情景表演
情景一:荒岛上的鞋子推销员
两个鞋子推销员到一个荒岛上,发现荒岛上的人都不穿鞋。一个感到非常的失望。
a说:这个岛上的人都不愿意穿鞋,要成功推销没有希望的。
另一个感到非常兴奋。
b说:这个岛上的人还没有鞋子穿,成功推销的希望极大。
情景二:玫瑰花
a的看法:这世界真是太美好了,在这丑陋,有刺的梗上,竟能长出这么美丽的花朵
b的看法:这世界太悲惨了,一朵漂亮、美丽的花朵。竟然长在有刺的梗上。
情景三:半杯水
两个人都十分口渴,当见到有半杯水时,他们产生了不同的.情绪反应。
a:“还好还有半杯水——满足。”
b:“怎么只剩半杯水了——不满
小组交流讨论:为何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情绪?
2. 观看“两可图”
教学情绪abc理论
a(诱发事件) → b (信念或想法) → c(情绪与行为反应) 由此可见:事件a是间接原因,而b是更直接的起因,一个人的想
法直接决定其情绪。
我们通常认为“某某事情使我产生了某某情绪”,其实影响我们情绪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许多不同的想法,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对事件有不同的想法,而不同的想法则引起不同的情绪。
3. 练习:请就以下事件,尽可能多地写出你的想法,并注明每一种想法下的情绪。
事件:你的好友说周末会找你去逛街,但整个周末他都没有和你联络。
想法1:情绪1: 行为1:
想法2:情绪2: 行为2:
想法3:情绪3: 行为3:
想法4 情绪4: 行为4:
想法1:这个人一点都不讲信用
情绪1:讨厌、生气
行为1:不理他
想法2:他根本不当我是朋友
情绪2:气愤
行为2:不理他
这些想法都是消极的想法,因而产生的情绪也是消极的。
想法3:他可能突然有急事来不及通知我
情绪3:谅解
行为3:不受影响,继续做自己的事
想法4:他不会是来找我时出了什么意外吧?
情绪4:担心
行为4:马上想办法联系他
这些想法都是积极的想法,因而产生积极的情绪!
小结:可见怎么想决定我们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当事件无法改变时,若想改变情绪,首先要改变想法。发生相同的事情,若我们的认知想法不同,便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只要找到非理性的认知想法并驳斥它,以合理的认知和想法取代之,人就会产生新的情绪,拥有较好的情绪。
4. 烦恼箱
写出近日令你生气、伤心、受挫或自卑的事情(a)和当时的想法(b)、情绪或所导致的行为结果(c) 。
请几位同学抽取纸条,并利用情绪abc理论给以解决 ,与大家分享。
三、 分享收获,总结本课
以小组讨论形式分享这节课的收获,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本组观点。
教师总结: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你的生活会更加的美好!
高中苯的教案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普及安全知识、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范各种安全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消除学校安全事故隐患,把安全工作推向新的水平。
二、活动目标
使学生懂得在校园中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并能做到时时处处注意安全。
三、主要内容
学生在校园内学习、生活、活动中应注意的安全常识。学生在校内各种可能出现不安全因素的场所(如:电器、围墙、铁柱、运动场、教室等)以及集体活动中的自我安全保护及防范。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辅导员:安全问题是我们一直都在强调的一个问题,可是尽管这样,还是会有许多小朋友不注意安全。这一节课,我们来讨论一下在校园里如何做好以下八方面的安全。
(二)讨论:
1、集会、做操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a、集会、做操时要做到快、静、齐。
b、集会、做操时要由班主任带队按顺序入、退场。
c、集会时要专心听,做操时动作要规范。
有的同学集会时动来动去,老是去碰别人。
2、上体、音、美、信息、阅览课等。要怎样到上课地点。
①能排队有秩序地到上课地点。
②要注意一路走过去要保持安静,不影响别班上课。
3、上、下楼梯要怎样,不能在哪些地方玩?
四人小组讨论、反馈。
①上、下楼梯不拥挤。
②不在楼梯、走廊上玩游戏。
③无事不上楼。
4、教室里电器设施(如:录音机、插头、日光灯、电扇、幻灯机等)不能随便触摸。
我们班有专人负责开关电灯,无一人随便触摸电器设施。
5、学生不得爬窗台、栏杆等。
知道爬窗台、栏杆等危险,无一人爬。
6、上厕所时应该怎么样?
不抢先、不拥挤。
7、操场上的单杠、双杠没有老师指导训练,一律不准爬上去。
这个我们班一开学的时候发现过,经过几次教育,已经没有人去爬了。
8、学校里哪些地方我们也不能随便乱爬?
①不能随便爬到栏杆上玩。
②不能爬围墙。
③不能爬垒木,篮球架。
④不能爬学校周围的建筑。
五、总结:
班主任:这几个方面,我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已经把安全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以前曾经去做过不安全的事的同学,也意识到了安全的重要。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同学都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长大。
高中苯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通过看课件和录像、讲故事、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掌握挫折的概念并能够认识到"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经历挫折、成功必然经受挫折、挫折对人们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增强自我抗挫的愿望"。
教学重点:
1.追求与挫折的辩证关系。
2.联系实际、联系自我,建立起正确的"挫折观"。
教学过程
一、导人:.播放"命运交响曲"简介贝多芬的追求与挫折
二、讲授新课
了解关于"追求与挫折"的基本知识
1.提问: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追求,挫折"
2.电脑幻灯出示"追求"和"挫折"的概念
追求是指用积极的行动,争取实现某个目标;挫折是指人们在造求某种(秦长青和李焕儿穿越唐朝的小说书名叫什么:小说主人公是秦长青李焕儿的书名叫《秦长青李唤儿穿越大唐》,这本小说的作者是佚名写的一本穿越重生类小说。)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二)追求与挫折的关系
1.观看录像:"我们的桑兰"(带着问题观看思考)
2.同学讨论一??
1)"桑兰的追求与挫折"。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高中弹力教案6篇
★ 高中音乐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