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工具,下面是好文笔小编为您分享的画鸡的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画鸡的教案篇1
教材分析:
?画鸡》是明代著名画家唐寅为表达自己对鸡的喜爱与赞美,写的一首咏物诗,语言浅显易懂。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鸡并不陌生,对于写鸡的古诗,学生乐于学习。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鸡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3、会认写本课生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难点:品读诗,理解意,感悟情。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动物的古诗。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们很有礼貌?今天,老师作为奖励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猜是什么?(出示谜语,打动物名字。)
红冠子,白外衣,
每天早上喔喔啼,
它叫人们早早起。
2、你见过大公鸡吗?什么样子?你们喜欢它吗?
3、我国明代杰出的大画家大诗人唐寅,他也喜欢大公鸡,为它画了一幅画,还为它写了一首诗,名字叫《画鸡》。
4、说到这老师突然想起前几天我们也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骆宾王,他也写了一首描写小动物的诗是什么?齐诵《咏鹅》
5、我们接着来了解一下今天走入我们课堂的大诗人唐寅,课件出示。
6、(大屏幕出示大公鸡的图片)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图,你看到什么?(从感官上感受大公鸡的美。)
共学:
一、读诗,整体感悟。
1、指名读。学生互相评价。
2、读给同桌听。
3、教读
4、齐读诗歌。
5、再次听读画出诗的停顿,课件出示对照齐读。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听,读出了古诗的韵味。让我们再细细品读诗
句,感受唐寅对公鸡的喜爱。
二、品读诗,感悟情。
1、出示前两句。
(1)指名读前两句诗。思考:读了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回答。 板书(红冠)。看到红冠你想到了什么?观察鸡冠花图片,对比,感受公鸡的美丽。
(3)第二句诗人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雪白)。你能描述一下“雪白”吗?
( 4 )像“红冠”里的“红”和“雪白”这样的词语就是表示什么的词语(颜色的词语)用波浪线画出,你还能说说这样的词语吗?
师:大公鸡头上长着红红的冠子,满身羽毛像雪一样的白,它正向我们走来,我们一起来夸夸它。这真是一只( )大公鸡。来,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第一句吧。(读出公鸡的美丽。)
过渡:公鸡不仅有红红的冠子,雪白的羽毛,非常漂亮,而且它还会叫。
(1)谁知道公鸡怎样叫?(模仿做动作)全班模仿
(2)公鸡什么时候才叫?公鸡一叫就怎么样呢?平时公鸡乱叫吗?所以诗人说——
2、出示后两句
(1)朗读后两句。
(2)公鸡叫,人们就知道天怎么了?就把门怎么了?
(3)大家知道农民伯伯很勤快,但公鸡比农民伯伯起得早,你们想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公鸡?课件出示填空
(引导学生体会公鸡的可爱、勤快。板书:勤快)
(4)指导朗读后两句。(读出勤快)
三、探究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自由认读扩词。
2、检出认读,开火车认读。
3、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了哪个字?
4、学写字(先观察再动笔)平和开。板书演示。
5、学生描写。
四、整体感知,齐背古诗。
五、作业。
画鸡的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认真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通过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教育学生认认真真的对待每一件细小的事情,本节课一共有16个认读生字,7个会写的生字.
二、教学内容
课本上49-50页上的课文,课后要求认识的16个生字及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
三、教学目的
1.学生掌握本课的16个要求会读的生字,做到可以口头组词
2.正确规范的书写课后的7个生字。
3.可以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含义。
4.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能流利的叙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四、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及课文
五、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用自己的话来叙述课文的内容
六、设计理念
读、想、练、导、悟结合
七、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粗知大意。
1、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画鸡蛋》这篇课文。今天要借助阅读练习题帮助读文章。
让我们先自由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谁的什么事。达芬奇是哪国人?
2、练习第一题
(1)好,课文主要内容弄清楚了。就让我们看看这套练习题共有几道题?
(2)第一道题对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3)刚才同学们细读了课文,能根据提示填空吗?
(4)学生完成练习。
(5)讲评。
同学们数出了课文有4个自然段。为了弄清文章有几个自然段,我们还可以用“1、2……”在课文中标出来。同学们标一标。
(二)初读课文,粗知大意;再读课文,读通读顺。
1、每个自然段就具体讲了他怎样画鸡蛋的。为了读好自然段,我们先认识文中的几个生字。
带拼音读字烦fán肃sù训xùn绘huì
读去掉拼音的字词耐烦严肃训练绘画
2、请几个小朋友读一读课文,看看是否把课文读通读顺。
3、读准了字音,你们相信能把课文读流利。自己读读课文想一想还有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4、文中有哪些不理解意思的词语?
5、严肃的.意思是神情使人感到敬畏的。
其他的反义词朋友也能像这样在书上找到。找一找,做一做第2题。
(三)初读课文,粗知大意;再读课文,读通读顺;读练结合,精读解题。
第三、四题
1、耐烦对烦躁。达·芬奇为什么不耐烦了?读课文时,带着问题去读,咱们就能更好理解课文。来读读课文,找找写达芬奇画的不耐烦的句子。
读读这个句子——达芬奇不耐烦地说:“老师,您天天要我画鸡蛋,这不是太简单了吗?”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在这句话中就能找到画得不耐烦的原因。同学们找一找原因,填在横线上。
2、画了那么多,画的又只是鸡蛋,达·芬奇厌烦了。让我们在读课文,看看老师说的话。指名请学生回答。
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找一找其中老师对画鸡蛋的看法,填空。
3、老师认为画鸡蛋真不容易,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用“——”勾出其中有关的句子。
第五题
1、你们觉得老师的话对吗?你们认为老师的话对,达·芬奇也觉得对,他是怎样做的?
出示“达芬奇听从老师的话,用心画鸡蛋,画了一张又一张,每一张都画了许多形状不同的鸡蛋。”从这句话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用心”?
从“画了一张又一张”知道画了许多张。
画了许多形状不同的鸡蛋。
达·芬奇在用心画鸡蛋,真是个怎样的孩子?
2、我们要体会词语时,联系上下文,看人物动作,就能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了。
瞧,达·芬奇在用心画鸡蛋,你在生活中能用心做什么事?
3、“用心”的意思就是——(专心)。用“用心”写一个句子。
第六题
后来达·芬奇画什么都又快又准,成了世界著名的画家。他画了许许多多的画,《蒙娜丽莎的微笑》《最后的晚餐》是他的代表作品。
从达·芬奇学画鸡蛋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总结。
做完了练习题,孩子们别忘了检查检查。
小结:咱们一定要认认真真去读文章,看看文章中人物是怎样做的?你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
板书设计
画鸡蛋
不耐烦
达·芬奇
用心画
画鸡的教案篇3
预习提示:
1、手指读《画鸡》诗歌两遍。
2、再读诗歌,在课文中圈出二类字,并熟读两遍。
3、熟读诗歌用直线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
4、书空生字,并口头组1至2个词语。
5、试背诵古诗《画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要求认识的字,会写3个字。
2、学生能理解诗意,能背诵全诗。
3、体会学习拼音识字的乐趣,加深理解字与拼音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初步运用拼音试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教具准备:
生字卡、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文结合,初感诗意。
1、出示插图,请大家猜猜图上画的是什么?(引出鸡)(出示公鸡图)
2、鸡在干什么?(叫)
3、认真观察图上的鸡是什么样子?(雪白、红冠子)
4、有位诗人叫唐寅,写了一首诗叫《画鸡》。这首诗写的就是同学们画的这只大公鸡,你们想学吗?
二、初读古诗,趣学生字
(一)1、试读古诗,初步运用拼音来学习生字。同桌互读,相互知道学习生字。
2、听读古诗,纠正字音。
3、指名试读古诗,注意生字词的发音。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4、小老师带读,利用学生之间识字量的差异,让识字量大的学生当小老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5、同桌合作,相互读。因为,这是初入学儿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
6、师生接读,这是帮助学生记忆熟悉语言的一种方法,有助于儿歌的整体输入。
7、全班齐读
8、分组比赛读
(二)教学生字词:
1、缩小语境,提出词语。
2、再从词中抽出生字。
3、灵活运用生字卡片,“开火车”、“抢答”等多种游戏学习生字。
4、其它方法识字。
(1)猜字谜。平:一字五笔,有些出奇,六十又差,八十有余;千:一个字,有十撇。
(2)编故事。生(牛一):它是牛小壮,在跑道上奔跑。
(3)数笔画。万:一笔横,二笔撇,三笔横折钩,一共有三笔。
(4)看实物。门:观察教室的门框,学习“门”字。
(5)找朋友。户:“尸”字上面加一点,就是“户”字。
(6)出示生字,多种方法识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领读)
(7)给生字戴帽子:拼音作帽子,找准生字给戴上。
——————课间休息,唱“大公鸡”及校歌——————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激疑:同学们读了这首诗,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2、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归纳并板书。
样子:头上红冠
大公鸡颜色:满身雪白
打鸣:一叫门??
3、出示表格练习(口答)。
四、品词赏句,感悟诗情
1、自由读第一句,看图想一想:这只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有什么特点?(头上红冠,满身雪白。)
(1)出示图片,让学生再次看一看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理解“头上红冠”和“满身雪白”。
(2)指名表演大公鸡“走”的神态。
(3)教师小结: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只大公鸡,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见过大公鸡的叫声吗?有谁知道它一般在什么时候叫?我们学习第二句就知道了。
2、指名读第二句,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大公鸡怎样叫?
(1)理解“叫”。
(2)提问:大公鸡一叫,人们就去干什么?(学生据古诗内容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
(3)说一说这句诗的大意。
(4)体会大公鸡的勤劳:这首诗的作者喜欢这只大公鸡吗?为什么?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六、回读古诗,完成作业
1、按古诗原文填空。
不敢轻言细语,一叫开。
大公鸡
样子颜色打鸣
2、画一只大公鸡,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在画的左上角题上《画鸡》这首诗,左下角写上自己的名字。
七、课外延伸,积累语言
选择一种动物,介绍它的样子。
画鸡的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这一阶段的学生已开始比较系统地学习汉语拼音l,能够借助汉语拼音试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够感兴趣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用口头或图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5个要求认识的字,会写3个字。
2、学生能理解诗意,能背诵全诗。
3、体会学习拼音识字的乐趣,加深理解字与拼音的关系。其中,学生能初步运用拼音试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四、设计理念:
主体性教学理论。从教学角度来看,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教育的本质就是唤起学生主体内在的需要、动力,创设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情境,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不断创造新的自我。我们应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要注重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语言的感悟积累、学习方法的习得、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
五、教学流程:
(一)引入:
首先,我以看图说话的方式导人,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让学生谈自己对公鸡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画鸡。这时我用拼拼音的方法,让学生试读生字,拼读生字。其目的是要引起学生对拼音的注意。接着,通过引导激励,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另一方面以拼音为凭借认识相应的生字词,并顺利过渡到试读古诗。
(二)初读古诗,趣学生字
1、指导试读古诗,学习生字:
1)让学生试读古诗,初步运用拼音来学习生字;同桌间互读古诗,相互帮助学习生字。
2)用手指着书,跟着录音读古诗。从而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帮助学生记忆字形、位置,纠正字音。
3)检查,指名读,引导学生评价。
4)小老师带读,利用学生之间识字量的差异,让识字量大的学生当小老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5)同桌合作,相互读。因为,这是初入学儿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
6)师生接读,这是帮助学生记忆熟悉语言的一种方法,有助于儿歌的整体输入。
7)全班齐读
8)分组比赛读
2、教学生字词:
1)缩小语境,提出词语。
2)再从词中抽出生字。
3)灵活运用生字卡片,通过“开火车”、“抢答”等多种游戏活动,使单个生字反复多次,不断与学生见面,激发学生兴趣,动静结合,最终达到准确快速认读的程度。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4)教师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对生字进行多种方法构建、学习。
例如:a、猜字谜。平:一字五笔,有些出奇,六十又差,八十有余;千:一个字,有十撇。
b、编故事。生(牛一):它是牛小壮,在跑道上奔跑。
c、数笔画。万:一笔横,二笔撇,三笔横折钩,一共有三笔。
d、看实物。门:观察教室的门框,学习“门”字。
e、找朋友。户:“尸”字上面加一点,就是“户”字。
f、出示生字,多种方法识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领读)
g、给生字戴帽子:拼音作帽子,找准生字给戴上。
总之,通过以上多种形式,大面积,分层次的听读、识字活动,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古诗的整体记忆,发展儿童了的语言;同时,利用拼拼音的方法和无意识的识字作用,达到识字的目的。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激疑:同学们读了这首诗,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2、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归纳并板书。
样子:头上红冠
大公鸡 颜色:满身雪白
打鸣:一叫门??
3、出示表格练习(口答)
4、突破难点,学习最后两行。通过认识祖国的地图,教读祖国的名字和欣赏祖国的风景图片等方式,学生情感得到了熏陶,入情入境,从而达到与作者、教材情感的共鸣。
(四)、品词赏句,感悟诗情
1、自由读第一句,看图想一想:这只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有什么特点?(头上红冠,满身雪白。)
(1)出示图片,让学生再次看一看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理解“头上红冠”和“满身雪白”。(2)指名表演大公鸡“走”的神态。(3)教师小结: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只大公鸡,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见过大公鸡的叫声吗?有谁知道它一般在什么时候叫?我们学习第二句就知道了。
2、指名读第二句,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大公鸡怎样叫?
(1)理解“叫”。(2)提问:大公鸡一叫,人们就去干什么?(学生据古诗内容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3)说一说这句诗的大意。(4)体会大公鸡的勤劳:这首诗的作者喜欢这只大公鸡吗?为什么?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因为学生预习时,大多已经将古诗背诵会了,所以该环节只需要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即可。
(六)、回读古诗,完成作业
1、按古诗原文填空。
不敢轻言细语,一叫开。
大公鸡
样子颜色打鸣
2、画一只大公鸡,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在画的左上角题上《画鸡》这首诗,左下角写上自己的名字。
(七)、课外延伸,积累语言
选择一种动物,介绍它的样子,从而将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继续保持,并促进了学生间,学生和家长间的交流、沟通。
画鸡的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技能目标:学会6个生字:平、生、千、门、万、户,认识笔画横折钩。
2.知识目标:会认6个生字:鸡、满、雪、轻、言、语。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古涛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要求学会的字和会认的字各6个。
教学准备:
生字卡,教学挂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运用实物,创设情境
新课开始时,教师出示一只大公鸡,用逗趣的教学语言提问:
(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2)它有哪些生活习性呢?(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
(3)你们能把它画下来吗?(这样导入新课,真实具体,形象直观。)
二、简笔作画,激发兴趣
1.教师发给学生画有圆点虚线的公鸡轮廓图。
2.指导学生从公鸡的头、身、尾、脚沿虚线逐步添画。
3.教师启发渲染:你画的这只大公鸡好看吗?请你与古诗插图中的大公鸡比较一下,看哪一只公鸡画得好,好在哪里。
4.有位诗人叫唐寅,写了一首诗叫《画鸡》。这首诗写的就是同学们画的这只大公鸡,你们想学吗?
三、初读古诗,趣学生字
汉字结构复杂,难学难记,因此,在识字教学时,教师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识字。
例如:1.猜字谜。平:一字五笔,有些出奇,六十又差,八十有余;千:一个字,有十撇。
2.编故事。生(牛一):它是牛小壮,在跑道上奔跑。
3.数笔画。万:一笔横,二笔撇,三笔横折钩,一共有三笔。
4.看实物。门:观察教室的`门框,学习“门”字。
5.找朋友。户:“尸”字上面加一点,就是“户”字。
四、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激疑:同学们读了这首诗,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2.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归纳并板书。
样子:头上红冠
大公鸡颜色:满身雪白
打鸣:一叫门??
3.出示表格练习(口答)。
五、品词赏句,感悟诗情
1.自由读第一句,看图想一想:这只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有什么特点?(头上红冠,满身雪白。)
(1)出示实物,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理解“头上红冠”和“满身雪白”。
(2)指名表演大公鸡“走”的神态。
(3)教师小结: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只大公鸡,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见过大公鸡的叫声吗?有谁知道它一般在什么时候叫?我们学习第二句就知道了。
2.指名读第二句,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大公鸡怎样叫?
(1)理解“叫”。
(2)提问:大公鸡一叫,人们就去干什么?(学生据古诗内容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
(3)说一说这句诗的大意。
(4)体会大公鸡的勤劳:这首诗的作者喜欢这只大公鸡吗?为什么?
六、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七、回读古诗,完成作业
画只大公鸡,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在画的左上角题上《画鸡》这首诗,左下角写上自己的名字。
八、课外延伸,积累语言
(1)教师在语文活动课教学时,把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农民家中或养鸡场参观。
(2)读一读唐朝诗人崔道融的《鸡》,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3)选择一种动物,介绍它的样子。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