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趣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在编写教案时,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好文笔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螃蟹歌音乐课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螃蟹歌音乐课教案篇1
【教材分析】
?螃蟹歌》是花城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10课“学唱中外儿歌、童谣”中的教学内容,歌曲为2/4拍,降e调,徵调式,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这是一首流传于四川地区的童谣,歌曲旋律风趣、活泼,表现了孩子在观察螃蟹时却被螃蟹夹住了脚的有趣故事。歌曲用四川方言演唱,更添加了歌曲的地方色彩和情趣。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富于想象力,好玩好动模仿能力强。老师应该调动学生的全身感官,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将无目的的“动”变成有乐律的“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演唱歌曲《螃蟹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等形式,启发学生利用肢体动作进行歌曲的创编与表演,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歌曲,学习运用四川方言来演唱歌曲,体验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感受音乐中的幽默感和乐观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对歌曲的唱与演,能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出歌曲中诙谐风趣的风格特色。
【教学难点】
能运用四川方言准确的演唱《螃蟹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师生问好
上课之初,首先用音乐的语言进行师生问好,接着模拟同学们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进行基础的发声练习。
(二)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好。王老师知道呀咱们班的小朋友最聪明了,下面王老师想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仔细听好咯,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爱吐泡泡。
生:螃蟹。
(三)节奏练习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螃蟹有哪些特点呢?
生:螃蟹有八只脚、螃蟹有两只大夹子、螃蟹有横着走路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王老师也注意到了一个特点,但是没有人说出来哦,就是螃蟹喜欢在水里面(教师做手势)
生:吐泡泡。
师:太棒了,王老师这里就有一只喜欢在水里吐泡泡的螃蟹,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怎么吐泡泡的吧。
教师出示节奏图谱并示范节奏,学生学习1-2遍
1、师生接龙打击节奏
2、分组接龙打击节奏
(四)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学得太好了,螃蟹在水里吐出欢快的节奏,王老师都忍不住想唱歌了。你们想吗?
生:想。
师:好,那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欢快的螃蟹歌吧。(教师贴出课题)
二、学唱歌曲,合作互动
(一)范唱,感知方言趣味。师:老师刚刚把螃蟹唱成了什么呀?
生:螃蟹(hai)。
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歌曲中有些地方的咬字发音和我们的普通话不一样吗?
生略。
师:因为这首歌是一首四川童谣,是用四川方言演唱的,所以有些字的咬字发音和普通话不一样。
(二)学唱,品味歌曲韵味。
1、找一找
师:现在我们来找一张,歌词里还有哪些字和螃蟹(hai)一样被唱得不一样呢?(出示课件逐段播放范唱)
师:谁能举手告诉老师,在这首歌中,你找出了哪些字的演唱与我们平时的咬字发音不同呢?
生略
2、学一学
板书:螃蟹(hai)哥(guo)八只脚(jio)横(hun)上坡一个硬(eng)壳壳(kuokuo)(进行方言读音的教学)
3、读一读按节奏唱读歌词师:有没有小朋友认识这个记号呀?(师贴出反复记号)
师:这个记号是两个小棍子加上两个小点,叫做反复记号,被反复记号包围起来的音符们我们要重复,一共唱两遍。
师:你们看一看这个反复记号出现在了歌曲中的哪里呀?
生略。
4、唱一唱
师: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现在我们跟音乐用“la”来模唱。听老师来示范一遍。
师:希望同学们能在模唱环节,用拍手拍肩来感受歌曲的强弱规律,并在前奏部分随音乐点头做律动。
师:准备好了吗?要注意反复记号哦。
(三)练唱,享受音乐美味
1、师生接龙唱
2、小组轮唱
3、全班齐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边打节奏边唱歌
三、小组学习
师:小朋友们太棒了,现在请同学们分小组自由组合,可以扮演螃蟹,用简单的动作来表现出螃蟹的特点,也可以扮演被螃蟹夹住的小朋友。
之后挑选一个小组,全班展示,其他同学随音乐唱歌,或者拍手助兴。
师:台上的小朋友表现得可真棒,我们一起给他们掌声鼓励一下。好,请回座位。接下来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跟着音乐边唱边跳
师:王老师现在开心极了,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跳起来吧。现在你觉得这个音乐配上什么动作好,你就跳出来给王老师看,好不好。(播放音乐,同学们随音乐手舞足蹈)
四、小结课堂
师:同学们开不开心呀?你们学到了些什么呢?
生略
师:你都用了些什么动作来表现螃蟹和被螃蟹夹住脚的样子呢?
生略
师:好,课后请同学们把今天学习的《螃蟹歌》演唱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能分享到你们的快乐吧!可以边唱边表演就更棒哦!
最后在学生快乐的回答声中再次播放《螃蟹歌》,在风趣活泼的音乐声中,结束本堂课的教学。
螃蟹歌音乐课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体验歌曲中的欢快诙谐的情绪,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民族歌曲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模仿来学习歌曲,并能够运用四川方言进行演唱,感受歌曲的诙谐的情绪。
3、知识与技能:
能够运用良好的歌唱状态,准确的按着节奏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按照准确地节奏、节拍运用自然的、正确的歌唱方法,充满风趣地演唱歌曲《螃蟹歌》
教学难点:
1.歌曲旋律的音准及用方言演唱歌曲
2、一字多音的演唱
3、能够运用四川方言来演唱歌曲
教法设计:
听唱法讨论法欣赏法
教具准备:
?螃蟹歌》课件电子琴螃蟹头饰
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小动物?(螃蟹)
2、提问:你们见过螃蟹吗?说说螃蟹是什么样子的?(跟随学生的回答,画出螃蟹的简笔画。)看看螃蟹的图片。
3、螃蟹走路的姿势是什么样的?谁能学一学?
二、熟悉歌词
1、螃蟹是一种很有趣的小动物,有一首歌是专门描写螃蟹的,大家想学吗?请大家读读歌词。(片⑤)
2、请大家听听这首歌,注意:歌曲中那些字的发音与普通话的发音不一样。(片④)
蟹读作hai哥读作guo脚读作jiuo个读作guo
硬读作en壳读作kuo横读作hun
3、这是一首四川民歌,是用四川方言演唱的,所以有一些字的发音和普通话发音不一样。请同学们再读一遍歌词,读音有变化的字音用四川方言来读。(片⑤)
4、其实我们的.岚皋方言与四川方言非常接近,哪位同学能用我们的岚皋方言读一读歌词呢?
三、演唱歌曲1、聆听歌曲范唱,打打2/4拍子。
2、聆听歌曲范唱,看着歌词做口型。
3、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4、聆听范唱,小声跟唱。
5、师生接龙演唱歌曲。
6、跟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7、结合歌词内容,讨论每一段的演唱情绪:
歌曲写了一群孩子去江边玩耍,遇上螃蟹的情景。
第一段写了螃蟹的长相形态,要用怎样的情绪演唱?(风趣)
第二段描述了螃蟹夹住了顽童的脚趾,双方僵持不下的情景。要用怎样的情绪演唱?(着急、紧张)
第三段写了被夹住脚的顽童苦苦哀求螃蟹的情景。要用怎样的情绪演唱?(哀求)
8、请同学们带着情绪演唱歌曲。注意每段情绪的不同。
四、表演歌曲
请同学们合作思考,怎样表演歌曲中的音乐故事呢?(小组展示)
五、拓展(爱护动物)
螃蟹有话对大家说。
读一读,拍一拍《保护动物拍手歌》。
六、岚皋民歌欣赏
螃蟹歌音乐课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感受音乐的结构变化。
2、迁移生活经验,启发幼儿随音乐创编出“螃蟹跳舞、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
3、在做螃蟹横行、躲藏动作时不影响同伴。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5、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活动准备:
1、螃蟹胸饰每人一个。
2、录音机、磁带。
3、图片。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导入活动。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小朋友们欣赏。”
(1)请幼儿欣赏一遍音乐。
(2)提问:音乐的'名称是什么?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3)请幼儿再欣赏一遍音乐。提问:音乐一共有几段?这几段音乐中你发现了什么?
(4)再次欣赏音乐,让幼儿找出正确的答案。
2、教师讲述音乐情节,让幼儿感受音乐。
(1)让幼儿听音乐看图片,教师讲述故事情节。
(2)通过图片,让幼儿分清a、b、c段音乐所表现的螃蟹跳舞、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
3、让幼儿逐段创编跳舞、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
4、听音乐完整地做动作。
5、游戏
(1)倾听尾声音乐,让幼儿猜测故事的结尾。
师:听了这段音乐,小朋友有什么感受?让你想到了什么?
(2)师生共同讨论游戏方法。
(3)请教师扮演“捉蟹人”,加入活动中幼儿听音乐完整地进行表演。
提醒幼儿,在横行躲闪时不碰撞别人。
活动反思:
整节活动的流程比较清晰,幼儿也很感兴趣,选材适合中班年龄特点。活动的目标基本都能达到。活动中孩子尝试创编螃蟹横着走,吐泡泡、洗澡等动作时,有点乱,没有考虑到幼儿动起来的参与度强,如果分组进行创编效果可能会好些,最后游戏环节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适当的调整玩法。活动的内容太多,参杂的太多,如果以律动的形式贯穿整节活动会更好也更简单,孩子更容易学。
小百科:螃蟹(páng xiè)属软甲纲,十足目,是甲壳类动物,身体被硬壳保护着,靠鳃呼吸。在生物分类学上,它与虾、龙虾、寄居蟹是同类动物。
螃蟹歌音乐课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随音乐合拍地做出“跳舞、吐泡泡、挠痒痒”动作。
2、知道音乐变化的时候,教师就以体态提示他们做出与音乐相匹配的.动作。
3、在做螃蟹横行、躲藏动作时,不影响同伴。
活动准备:
1、剪辑音乐,加入捉螃蟹的音乐。
2、自制一只螃蟹网。
活动过程:
1、学习A段动作。(1)指导语:你们见过螃蟹吗?看,我是一只大螃蟹。螃解有很多脚,你们有吗?伸出一只脚,动一动。(2)指导语:“螃解的小脚可多了,这儿还有一只,(教师示范伸出一只脚)它可以怎么动?”
2、创编、学习B段动作。(1)指导语:螃蟹最喜欢在河里干什么?提议:我们一起来吹个大泡泡吧。(2)指导语:螃蟹是怎样走路的?幼儿示范后,大家站成散点学习螃蟹横行的动作。
3、创编、学习C段音乐。(1)指导语:哎唷,哎唷,(老师做挠痒痒动作)我怎么了?(2)幼儿从不同方位创编多种“挠痒痒”的动作。(3)指导语:我们想一个办法,把动作做得整齐一些,好看一些。(引导幼儿拍两下手,再挠痒痒。)
4、听音乐完整练习动作。(1)指导语:大家听好音乐,看着老师我们一起来跳个螃蟹舞。(2)指导语:螃蟹还可以对着谁吐泡泡呢?引导幼儿练习吐泡泡动作,注意提醒幼儿看着对面的小伙伴做吐泡泡动作。(3)在教师带领下再次练习动作。
5、倾听并感受尾声音乐。(1)指导语:小螃蟹在河里玩得正高兴,忽然,谁来了,他来做什么呢。幼儿倾听捉蟹音乐。(2)指导语:螃蟹和捉螃蟹的人分别在什么地方?教师手执网,跑到椅子后问幼儿:“我跑到这里,你们应该往哪儿躲呢?”
6、散点站位,听音乐完整做动作。
教师向幼儿交待:在转换动作时,教师会用体态提示,并做两个体态提示动作。做完后教师小结,提醒在躲闪时不碰撞别人。再次听音乐完整做动作。
螃蟹歌音乐课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四川民歌,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用四川方言演唱歌曲。
2、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学习用四川方言为歌曲加衬词。
3、培养幼儿对民歌的兴趣以及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1、桌面教具:背景(山坡、花草、小房子)、可操作的活动教具(螃蟹、小姑娘)。
2、课前的知识储备:创设环境,播放一些四川风格的乐曲,让幼儿感受四川音乐的特色使幼儿对四川方言有初步的了解,并学习简单的四川方言。
3、有特殊标记的节奏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猜谜语,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讲述螃蟹的大致特征。
2、出示桌面教具:“一天,一位姑娘路过螃蟹家门口的时候,想到它家去做客,谁知道竟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二、学习新歌:
1、教师范唱,同时操作桌面教具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2、提问歌词的内容,加深幼儿对歌词的印象,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3、熟悉音乐旋律:
(1)出示节奏谱,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拍节奏。
(2)采用歌词填充法引导幼儿音乐节奏朗诵歌词。
4、幼儿学唱歌曲:教师运用身体语言引导幼儿自由地学唱歌曲。
三、学习用四川方言演唱歌曲。
1、教师用四川方言演唱歌曲,让幼儿讨论分辩两种唱法的不同。
2、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学习用四川方言演唱歌曲。教师重点指导方言的唱法。
3、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身体动作进行表现。
四、学习用四川方言为歌曲加衬词。
1、教师:“四川人在唱歌的时候心里非常高兴,所以就会发出一种很好听的声音。”(教师满怀激情,情绪高昂地发出“哟、哟”的声音)
2、启发幼儿学习用高兴的心情练习发“哟、哟”的声音。
3、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图谱上的特殊符号,让幼儿知道在特殊符号处加入“哟、哟”的声音,并随音乐练习1-2遍。
4、分组或分男女幼儿练习加衬词。(引导幼儿注意唱歌和加衬词不能相互影响。)
五、幼儿自主游戏。
鼓励幼儿两两自由组合(一个扮演小朋友,一个扮演螃蟹),边用四川方言演唱歌曲边自由动作进行游戏。
螃蟹歌音乐课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借助图谱,尝试用新颖有趣的说唱形式学唱歌曲。
2.体验方言说唱的快乐,提高喜说方言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电脑、白板。
2.幼儿有“捉螃蟹”的游戏经验。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画面,引入主题。
1.出示螃蟹图片,说说螃蟹长得什么样?
2.根据歌词描述螃蟹外形特征。
二、借助图谱,学唱歌曲。
1.看图谱进行练习,熟悉歌词。
师:谁会看着图谱有节奏地念一念?
2.学唱歌曲,尝试表现歌曲的情绪。
师:这几句不仅可以念,还能唱呢!怎样唱更好听呢?
3.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三、方言念白,体验乐趣。
1.方言念白介绍螃蟹。
师:能不能用昆山话来介绍螃蟹?跟着节奏试试!
2.引导幼儿学习方言念白。
四、说唱结合,完整演唱。
1.老师示范完整演唱,感受新颖有趣的说唱形式。
2.引导幼儿逐步学习完整演唱。
五、迁移经验,合作游戏。
1.回忆游戏“捉螃蟹”,明确玩法。
2.引导幼儿将捉螃蟹游戏迁移歌曲中,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快乐。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团结歌教案7篇
★ 歌表演的教案7篇
★ 新年歌教案7篇
★ 幸福的歌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