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详细规划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控制课堂的节奏和流程,教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好文笔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旅行棋教案优秀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旅行棋教案篇1
活动设计背景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都喜欢出去旅游,每次旅游回来都希望把自己见到的、好玩的事情说给老师、小伙伴听。结合孩子的需要和兴趣,我班开展了“快乐的旅行” 这一主题。随着活动的不断延伸,一次孩子们在进餐中窃窃私语,老师蹲下身仔细倾听孩子的对话,才知道他们有一个新的“发现”:食物在肚子里会“旅行”吗?多有趣的问题呀!孩子们都关注着呢。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生活中有多种多样的食物,孩子们总是吃不够、说不完。为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食物的旅行”主题活动由此生成展开。为体现新课改精神,我以整合的观念,目光短浅是让幼儿在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的同时,重点知道胃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合作能力。 为使活动真正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我注意灵活采用教法:首先设置问题情境(从孩子们好奇心入手——“吃下去的东西哪去了?”)观察法(用孩子的眼睛去发现——食物在人体里的消化过程)操作法(以孩子喜爱的操作形式展开——动手动脑拼图、“构建”消化系统图)等等。为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亲手制作课件,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生动且有趣味性。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2、学习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胃与身体健康的关系,让幼儿明白不良饮食习惯对胃的伤害。
难点:知道人体消化器官的顺序及功能保护。
活动准备
(1)flash课件《食物的旅行》以及相关的故事。
(2)音乐:《幸福拍手歌》
(3)人体消化系统图,即时贴消化系统卡片图,小蛋糕,小饼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旅行吧?旅行的时候有没有看到什么有趣的事呢?
2、出示 小蛋糕,“看,这是谁?”(小蛋糕)小蛋糕它也到了一个特殊的地方去旅行了,今天,小蛋糕也要把它的旅行故事讲给大家听,小朋友想听吗?
3、播放课件,讲述故事《小蛋糕的旅行》。
故事:《小蛋糕的旅行》 小朋友最喜欢吃小蛋糕了,小朋友把我放到嘴里,嚼呀嚼,把我弄得痒痒的,一不留神,我就被吞了下去。不一会儿,我到了一条长长的管子里,就像坐滑梯一样,真好玩!还没等我玩够,就滑到了一个大袋子里,这大袋子可神奇了,它会一边分泌出一些液体,还一边慢慢地蠕动,把我磨得呀越来越碎,越来越碎...被磨碎的我接着到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管子里,像迷宫一样,好不容易出了迷宫,我就到了一条皱巴巴的大管子里,在这我的营养都被吸收掉了,最后我就被排出了体外。
4、听完小蛋糕的故事,你知道小蛋糕它去了什么地方旅行吗?
二、观看动画,通过提问帮助幼儿 认识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引导幼儿逐幅观看flash动画课件
1、放第一段食物从口腔到食管的动画。
提问:小蛋糕从哪里进去?知道那叫什么名字吗?(口腔)它在我们的嘴巴里怎么样了?
(牙齿把食物嚼碎了,方便吞下去)
经过嘴巴后,小蛋糕被吞了下去,到了什么地方?知道那长长的管子叫什么吗?(食管)
2、放第二段,了解胃的功能以及胃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提问:接着小蛋糕从长长的管子滑下去,到了一个在袋子里,这个大袋子叫什么名字呢?(胃)它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小结)
3、放第三段,知道小肠的作用
提问:刚才小蛋糕的旅行经过了嘴巴、食管、胃,它又要旅行了,下一站是哪里呢?那条弯弯曲曲的是什么呢?(小肠)它有什么作用呢?
4、放第四段,理解大肠的用途
提问:小蛋糕又到了哪里呢?这是什么地方呢?
三、让幼儿品尝饼干,想象食物进入各个器官,并排出旅行路线图。
1、师:听了小蛋糕的旅行故事,小饼干羡慕极了,它也想到小朋友的身体里去旅行,小朋友愿意带它去吗?
把幼儿分成四个旅游团,“小饼干的旅行开始了!”
2、请各组小朋友品尝饼干,并根据提示把小饼干旅行的顺序排列出来
提示:(1)这是旅行的入口(口腔),在这里给它拍张照吧!(出示口腔图片)
(2)我们的牙齿先把小饼干咬破,嚼碎了,吞下去,到了哪里哪?(食管)
(3)食管这个细细的管子,把食物送到哪里去了啊?(胃)胃里有许多的消化液,小饼干在这里停留了很久,谁能找到小饼干休息的胃呢?
(4)胃磨啊磨,把饼干磨得更碎了,到了哪里了?(小肠)小饼干的营养大部分在这里被吸收。
(5)小肠把小饼干里的营养都吸收了,然后到了哪里?(大肠)大肠转呀转,把没有用的残渣都排出去了。
小饼干的旅行也结束了,
3、评析每个小组的排列情况。
四、结束部分,听音乐做活动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听了小蛋糕旅行的故事,也带着小饼干到我们的身体里旅行了,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我们把食物吃下去以后,还需要做些轻微的活动帮助它们消化,现在请小朋友们轻轻起立,和老师一起做动作。(播放音乐:《幸福拍手歌》,让幼儿跟随音乐做律动。)
教学反思
本活动选取的内容接贴近幼儿的生活,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活动的设计做到动静结合,由浅入深,从感知到体验,层层深入,并把科学知识与健康、语言、艺术等领域内容进行有机地整合,给孩子开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下面谈谈教学后的几点体会。
一、优点:
1、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
为了让孩子能更直观、逼真、有系统地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过程,以及食物进入消化器官后的消化情况,,我准备了活泼生动的多媒体课件,积极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进行主动探索学习,让幼儿看看、听听、说说,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科学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利用材料创设情境,体验游戏乐趣。
活动中,教师观察到幼儿已掌握了食物旅行的过程,并初步了解各消化器官的名称及作用,便设置了游戏活动—“食物的旅行”。先请小朋友品尝自己喜欢的食物——小蛋糕,让小朋友体会小蛋糕到人体的各个消化器官中去旅行一次,然后让幼儿合作拼一幅完整的消化系统图这是小朋友非常感兴趣的环节,既满足了幼儿动手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儿合作能力,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热情高涨,兴趣浓厚,每个幼儿都积极参与, 在愉快的氛围中把活动推向了**。同时,在孩子们玩得意味犹尽时,教师及时地抛出新问题,使活动向更深层次发展,达到了活动目标。
二、存在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倾听、观察、捕捉幼儿的信息,并使之成为丰富和调节活动的资源,让活动中的指导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有待加强培养、训练。此外,在活动中应给与孩子更多的拓展思维,还可以利用现场的资源,让幼儿与更多的同伴或老师交流。
旅行棋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酸性物质会腐蚀牙齿;
2、能说出几种龋齿的危害;
3、通过看动画片,学习牙防五步曲,知道保护牙齿的常识;
4、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鸡蛋壳、饼干、杯子、醋、镜子
2、课前两天将鸡蛋壳浸泡在醋里(和幼儿一起);
3、产生龋齿的过程图片和牙防五步曲的图片
4、牙模型、牙刷各一个
5、动画片〈虎口拔牙〉〉
6、字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看动画片,引出主题;为什么老虎一个劲的直叫唤,原来是他喜欢吃甜食,又不讲卫生不刷牙,时间久了,细菌在他的牙齿上钻了几个洞洞。
二、寻找龋齿产生的原因
1、老师请小朋友吃饼干,然后漱漱口,然后观察一下干净的水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都知道人们吃完东西后会有食物残渣留在牙缝里)出示图片
2、“我们的嘴里有一种细菌会使这些食物残渣变酸(出示图片)如果时间长了,我们原来健康的牙齿会怎样呢?先让幼儿动脑想一想会怎样,然后出示图片(出示图片)
3、“把准备好的鸡蛋壳,让幼儿亲手用筷子轻轻地敲一敲,感觉怎样?(硬硬的)然后观察看看杯子里是什么?那是我们前两天浸在醋里的鸡蛋壳,看看现在又什么变化?
4、讨论:为什么鸡蛋壳会变黑变软了呢?(醋是酸的会腐蚀鸡蛋壳中的钙,所以鸡蛋壳就变黑变软了)
5、师小结:我们人的嘴里有一种细菌会使食物残渣变酸,时间久了,这些酸就象醋腐蚀鸡蛋壳一样,将我们牙齿里的钙腐蚀掉,牙齿就会变黑,产生龋洞,也就是龋齿,我们也叫它蛀牙
三、龋齿有哪些危害呢?学习牙防五步曲,知道正确的护牙方法
四、游戏“保护牙齿有康康”(结束)
方法:选一幼儿扮演‘蛀牙虫’,一位幼儿扮演‘牙防卫士康康’,其余幼儿扮演‘牙齿’跟在‘康康’后面,‘蛀牙虫’去抓‘牙齿’,‘牙防卫士’要拦住‘蛀牙虫’保护‘牙齿’。通过实验和游戏让孩子懂得怎样保护好牙齿。
旅行棋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并体验学习儿歌进行游戏的快乐。
2、乐于尝试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1、《火车开啦》伴奏声音2、幼儿水果图片人手一个 教师西瓜头饰一个3、ppt 背景音乐活动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理解儿歌内容难点:仿编儿歌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进入情境,熟悉儿歌内容(一)先听声音1、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火车音效)谁开过来了?
2、是火车开过来了(边说边出示火车)。原来是西瓜爷爷开着火车准备去旅行啦,我们和西瓜爷爷打声招呼吧。(西瓜爷爷你好!)3、教师边说边有节奏的拍手做动作:西瓜爷爷开火车,卡嚓卡嚓去旅行。
4、卡嚓卡嚓是什么声音?(开火车的声音)那旅行是什么意思?
(二)苹果1、西瓜爷爷要去旅行,他还请了其他水果宝宝,我们来看看它都请了谁?
2、(出示苹果)苹果宝宝也想去旅行,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
3、我们用好听的话来请苹果宝宝上火车吧,苹果苹果上火车,卡嚓卡嚓去旅行。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师幼一同说)我们来看看苹果宝宝有没有上火车。(出示ppt 苹果上火车)(三)香蕉1、现在又是哪个水果宝宝呢?(出示香蕉)谁会用刚刚好听的话来请香蕉宝宝上火车?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2 个,2 个以后一起来)3、那接下来会是谁上火车呢?(请幼儿猜一猜),原来是葡萄(出示葡萄)4、教师请个别幼儿用好听的话来请葡萄上火车。(请个别幼儿 2 个幼儿后集体一起来)二、完整欣赏儿歌(一)西瓜爷爷请了这么多的'小客人去旅行,它可高兴了,它一高兴就给我们念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儿歌的名字叫《水果宝宝去旅行》。
1、教师边拍手做动作边念:西瓜爷爷开火车,卡嚓卡嚓去旅行。苹果苹果上火车,卡嚓卡嚓去旅行。香蕉香蕉上火车,卡嚓卡嚓去旅行。葡萄葡萄上火车,卡嚓卡嚓去旅行。卡嚓卡嚓卡擦卡,水果宝宝去旅行。
(二)好听吗?现在我们看着西瓜爷爷开的火车,一起来学学这首儿歌好吗?(师幼一起来第一次完整朗诵儿歌)1、我看到许多小朋友已经会念了,这回老师的声音小一点,你们的声音大一点好吗?(幼儿第二次完整朗诵儿歌)三、仿编儿歌(一)咦,你们看,还有一节车厢空着呢,(出示问号)谁想请别的水果宝宝上火车?
1、你想请谁上火车?那你会用好听的话来请它上火车吗?(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水果,请3个幼儿)(二)西瓜爷爷真高兴,小朋友们这么能干,它说要给你们每人一种水果,就在你们的小椅子下面,现在请你们轻轻捡起来,挂在胸前。
1、看看你的是什么水果?什么形状的?长得象什么?(苹果)2、还有谁拿到的和它是一样的。谁还拿到其他水果宝宝的?(香蕉)3、还有谁拿到的是和他一样的?谁拿到的是不一样的?(葡萄)4、谁拿到的是不一样的?和大家看看。还有谁是不一样的?(草莓)四、游戏"水果宝宝去旅行"1、现在我来做西瓜爷爷,请你们这些可爱的水果宝宝去旅行,我请到什么水果宝宝什么水果宝宝上来去旅行,小耳朵可要听仔细了。
2、围场地一周下场(播放音乐)
旅行棋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水循环变化的过程,丰富词汇暖烘烘、三五成群、缩成一团、难以忍受。
2、能根据水的循环过程,用简单的符号记录和表现水的不同形态。
3、懂得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乐于发现生活中有关水的变化的有趣现象。
活动准备:
1、《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11,《幼儿素质发展课程语言》cd。
2、电磁炉l个,水1瓶,记录纸(用反复对折的方法将纸平分成6格),水彩笔。
活动建议:
1、出示小水滴的手偶,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2、教师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第1遍故事,结合课件了解水的变化过程。
提问:小水滴到哪里去了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简单了解水的变化。
(2)欣赏第2遍故事,引导幼儿用简单的符号、标志记录水→水蒸气→云→雨→雪花→水的循环过程。
提问:小水滴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词语,出示汉字卡片,用新学词语和幼儿一起总结水循环变化的过程:暖烘烘→水蒸气三五成群→云冷得缩成一团→雨冷得难以忍受→雪、光和热→小水滴。
(4)结合生活经验,了解水的作用。
提问:水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除了人需要水,还有什么也需要水
3、教师操作实验,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水遇热后的变化。
(1)点燃电磁炉,把水加热,引导幼儿发现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发现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气。
(2)将冷锅盖放臵于水蒸气上方,引导幼儿观察水蒸气变成小水珠的现象。提问:锅盖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引导幼儿了解水蒸气变成小水珠。(3)回忆生活中关于水的变化的有趣现象。
提问: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这种现象如:水烧开时,水壶上方会有水蒸气,把湿衣服拿到太阳底下晒,水蒸气蒸发后衣服就会变干等等
(4)组织幼儿讨论,迁移生活经验。
提问:什么时候水会变成冰如:冬天地上的水会变成冰,冬天窗户上会有冰花等等。
附故事:小水滴旅行记
我的家在大海,那里有珊瑚、水草、鱼虾和各种奇妙的动物。一天,我在海面向四周张望,一群大雁飞来向我和我的小伙伴招手:小水滴,快上来跟我们旅行去!我说:我没有翅膀,飞不上去呀。大雁说:太阳公公会给你帮忙的。说完就匆匆飞远了。
第二天,太阳刚刚露头,我们就求他帮忙带我们去旅行!太阳公公点头答应了,不一会儿就放射出万道金光,照得我们暖烘烘的,睁不开眼睛。忽然,我们的身体变轻,慢慢地离开了大海!我们本来以为自己长了翅膀,后来发现原来是变成水蒸气,飞到了空中。我们继续向上飞去,很快就离开了大海,下面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大地。
飞着飞着,我们越来越冷,只好三五成群地抱在一起。这样又变回小水滴。风爷爷带着我们在空中来回飘舞,人们给我们取名叫云,不再叫小水滴。我们更冷了,也累得飞不动了,很想到大地上玩一玩,休息休息。风爷爷像猜透了我们的心思,呜呜地吹了起来,我的小伙伴有的冷得缩成一团,来不及告别就落了下去。地上的人这时慌忙地奔躲,大喊着:
下雨了!下雨了!
冷风越刮越紧,我们冷得难以忍受。忽然,一个小伙伴高呼:我们变成‘小雪花’了果然,大伙儿都穿上了六角裙,随风往大地上飘去,飘到山顶、大地……大家旅行久了,有点累,于是停了下来,都安静地睡在那里。
我们想家了,要求太阳公公送我们回家。太阳公公说:好!天气暖和了,我这就带你们回家去。说着,太阳公公就放出了光和热,又把我们变成小水滴!我们都挤着从山上往下跑。奇怪!在我们离开的地方,山变得青翠,小草更加茁壮。
大伙儿从山顶、大地跑进江、河,然后闯进水库。虽然水库没有大海那样宽阔,但是回到水库倒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那里的水都在热烈地欢迎我们。有一天,水库的闸门被打开,我们又告别了水库里的伙伴们,沿着江河回到了美丽的大海。我们完成了一次欢乐的旅行。
旅行棋教案篇5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旅行家树无论在什么环境都为人类造福的品格。
2.了解旅行家树的外形特点,生长环境和发挥的作用。
3.理解“修长”“灸烤”“贫瘠”“肃然起敬”“不毛之地”等词语的大意。
4.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练习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课文中介绍旅行家树的外形特点、生长环境及所发挥的作用的部分。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看了《旅行家树》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旅行家树是什么样的?它为什么叫旅行家树?它生长在哪儿?)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地读课文。
2.这篇课文介绍了旅行家树的什么?(样子、生长环境、名字由来等)
三、指导分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2.默读,给课文分段。
讨论归纳: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介绍旅行家树的外形特点。
第二段(二—八自然段):介绍旅行家树名字的由来、生长环境和发挥的'作用。
第三段(第九自然段):讲“我”决心把旅行家树的品质移植在自己的心中。
四、阅读第一段
默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作者是在什么地方发现旅行家树的?(结合解释“腹地”就是靠近中心的地区。)旅行家树外形上有什么特点?(树干上没有枝丫,挺拔修长,叶子长在顶上,整齐排列。)作者是怎么形象地描绘旅行家树的叶子的?(打了两个比方)
五、阅读第二段
1.轻声读课文第二段,想想旅行家树生长在什么环境里?(住宅:别墅前和沙漠中)为什么这种树被人们称为旅行家树?它与旅行的人有什么关系?
2.结合理解下列词语。
“翠绿欲滴”是什么意思?(绿色浓得仿佛将要滴下来。)“别致”如果换个词可用什么?(新奇、特别)“炙烤”中的“炙”也是烤的意思。
3.课文中说听了非洲朋友的介绍,“我”对旅行家树肃然起敬。“肃然起敬”是什么意思?(形容看到、听到或想到某一人或事产生恭敬、钦佩的态度和心情。)为什么“我”会对旅行家树肃然起敬?(“我”对旅行家树肃然起敬是因为被旅行家树为解旅行者的干渴甘愿受伤,这种造福于人的精神所感动,心中对这种树充满敬佩之情。)
4.旅行家树是不是只和旅行的人有关,概括起来说,它有哪些作用?(在住房前可增添情趣,在茫茫沙海可解人干渴。)
5.结合理解下列词语。
“贫瘠”指土地不肥沃。“不毛之地”指不长庄稼的土地,形容土地荒凉贫瘠。“跋涉”就是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通都大邑”就是指大城市。
六、阅读第三段
默读思考:离开非洲时“我”为什么开始想带回一株旅行家树,后来又改变了主意?“倒不如把旅行家树的品质移植在自己的心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明作者决心向旅行家树造福于人的品质学习,做一个有益于别人的人。)
七、朗读课文
八、总结
旅行家树给我们什么启示?
九、指导练笔
观察并描写一种植物。要求作前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写时抓住特点,条理较清楚,内容较具体。
(最好当堂指导,当堂完成。如时间不够,可用课下一些时间。“练笔”时间以15分钟左右为宜。)
旅行棋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科学童话《小水滴旅行》,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水——水蒸气——水的变化过程。
2.乐意参与小水滴游戏活动。
3.根据故事内容,尝试用图片贴出小水滴的旅行过程。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课件,小水滴,太阳、风形象各一,小水滴形象胸贴若干,图片、胶水每位幼儿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入场
幼儿随音乐《开火车》入场
二:谈话,引出活动内容
1.师:坐火车旅行可真好玩呀!小朋友,你们喜欢旅行吗?你们到过哪些地方旅行呢?(幼儿自由回答)师;噢,原来我们地球上有这么多好玩的地方呀,那王老师下次也要去旅行,到处去看一看,玩一玩。
2.出示小水滴形象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小客人,瞧瞧,它是谁呀?(小水滴)小朋友们和它打个招呼吧!(小水滴你好)师模仿小水滴的声音答:(小朋友好!我是小水滴,我和你们一样喜欢旅行,这次我很想到天上去旅行,你们说行吗?我该怎么去呢?谁能帮我想想办法?幼:自由回答
师:小朋友们真棒,都能开动小脑筋帮小水滴想办法。现在,王老师就请小朋友听听《小水滴旅行》的故事。
三: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倾听故事(播放课件、放静音)
1.讲述故事
2.师提问:a.小水滴的家在哪儿?
b.太阳照着小水滴,小水滴觉得怎么样?它们的身体变的怎么样了?变成了什么?
c.许多小水滴变成水蒸气升到天空后碰到了一起,变成了什么?
d.飞到很高的天空,小水滴觉得很冷,它们怎么办?又变成了什么?
四:播放有声课件,完整欣赏故事师:小朋友回答得真棒,现在让小水滴自己讲讲它的旅行故事吧!(播放课件)
师生共同小结:小水滴旅行的故事听完了,我们一块说说,小水滴是怎样旅行的?(由水—水蒸气—云—雨—水)
五:游戏
1.角色表演游戏
a.师:哎,这儿就是小水滴的.家—小溪,有谁愿意做小水滴,和我这个水滴妈妈一块旅行去。
b.教师边讲故事,边带领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水滴变化过程的状态。(还可以给幼儿拍照)
2.操作游戏
师:小朋友和小水滴一块旅行快乐吗?(快乐)小水滴也很开心。可她还有一件事情想请我们帮忙,我们安静下来听听看,好吗?师模仿小水滴口吻:我在旅行时拍了4张好看的照片,我想把这4张照片按照我旅行的先后顺序贴在这张贺卡的1.2.3.4框中,贴好后送给我们的好朋友们,可我的好朋友太多了,想请小朋友帮我一起贴,好吗?(好)师:那好,请小朋友们搬上你的小椅子有秩序地到桌子旁轻轻坐好。在贴照片之前,老师再提醒小朋友一句,一定要按小水滴旅行的先后顺序贴在标有1.2.3.4的贺卡框中,可不能贴错了。准备好了,可以开始了(幼儿自由贴,教师巡视指导)
六:结束小朋友贴的真不错,小火车开来了,我们坐上小火车,帮小水滴送贺卡给它的好朋友吧!(带幼儿开火车随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
?小水滴旅行》这个活动它主要属于科学领域,孩子们对水又特别感兴趣,我们说自然界中的水有液态、气态和固态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又可以相互变化和循环的。处于探索期的幼儿,对水是熟悉的,但对水的三态变化却不能很好的认识与理解,因此我设计了这堂课,主要是让幼儿在故事中掌握水与水蒸气互变的道理。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整堂课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互动,互动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动力。幼儿之间的互动是有感情的交流,也有经验的分享,更有不同观念的碰撞与提升。我们大班孩子都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都希望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被他人所接受。我发现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性较少,我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性也不多,如果我能在讲述故事中多多关注每个孩子的表现,并把游戏参与到故事中,多与他们建立互动的空间,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与鼓励,在提问中,多引发孩子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思考,孩子的积极性可能会更高,整节课上下来的效果也会更好。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善于引导孩子,善于抓住孩子的心理,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动,那么孩子学得才会更起劲,知识掌握得也会更牢固。
旅行棋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
2、产生探索植物种子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种子的旅行
2、种子旅行配对图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师:你们都去旅行过吗?用什么方法去旅行的?
2、师:今天呀,范老师请来了一些好朋友,它们也想去旅行,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3、出示ppt课件:看,谁来了?
4、师:认识它们吗?谁能来说说它们叫什么名字?(蒲公英、苍耳、莲子)
归纳提升:蒲公英、莲子和苍耳,它们都是植物的种子。
二、认识种子不同的传播方式
1、师:这些种子都一样吗?它们有哪些区别?
归纳提升: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也不同,有的是毛茸茸的、有的是滑溜溜的、有的是带钩还长刺呢。
2、师:这些小种子呀迫不及待的要开始自己的旅行了,它们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钻进土壤里,吸取着阳光和雨水,落地、生根、发芽。但是,小种子没有手也没有脚,它们要怎样才能开始自己的旅行呢?
追问:有哪些方式可以帮助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呢?
3、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幼儿认识蒲公英、莲、苍耳等植物的传播方式。
蒲公英旅行
(1)师:咦,是谁在说话?
?蒲公英的自述》: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有一朵毛绒绒的小花。微风轻轻地一吹,我离开了亲爱的妈妈。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
师:啊,原来是蒲公英的种子在说话,你们听清楚它说了些什么?
(2)追问:风真的能帮助蒲公英去旅行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flash)
(3)追问: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着风儿去旅行呢?
归纳提升:因为蒲公英的种子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所以蒲公英就是靠风来帮它旅行的,风能帮助蒲公英传播种子。
莲子旅行
(1)师:谁能帮助莲子去旅行呢?
(2)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流水声)
追问:为什么莲子会随着水流去旅行呢?
归纳提升:原来莲蓬像小船一样能浮在水上,莲子落入水中,顺着水流到别处去安家,莲子就是靠水来帮它旅行的,水能帮助莲子传播种子。
苍耳旅行
(1) 师:苍耳旅行要靠谁来帮忙呢?(播放flash)
(2) 追问:为什么小动物能帮助苍耳去旅行?
归纳提升:苍耳浑身长刺,容易沾到动物和人身上,动物和人走到哪儿,就把它带到哪儿,所以动物和人都能帮助苍耳去旅行。
凤仙花种子旅行
(1) 师:我们周围的大自然非常有趣,原来许多种子都由它们的好朋友来帮忙去旅行的。还有一种种子,它没有好朋友帮忙也能去旅行,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
(2) 师:看,它是凤仙花的种子,当凤仙花的种子成熟的`时候,果壳裂开,种子就蹦到别处去发芽了。(播放视频)
归纳提升:凤仙花就是靠自己的种子成熟后果壳裂开来,通过自身弹力把自己弹出去旅行的。还有许多植物也是靠自己来传播的,象我们常见的黄豆、赤豆、绿豆等。
4、师: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种子是靠这些方法去旅行的?(播放视频)
归纳提升:现在我们知道了种子的传播方式有很多,有的靠风,有的靠水,有的靠人和动物,还有的靠自身弹射的力量。
三、操作配对连线图
1、师:今天呀,范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请你们帮助这些种子找到能带他去旅行的好朋友。
2、验证:看看,你们都找对了吗?
3、师:你们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夸夸自己吧,棒棒棒,我真棒!
归纳提升:大自然中的植物真奇妙,原来有这么多的种子都由它们的好朋友来帮忙传播的,当然也有的事靠自己的力量来传播。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植物的奥秘没有被发现呢,它们呀都等待着我们小朋友们用心去观察、去发现。
旅行棋教案篇8
一、说教材
?纲要》中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和经验”的精神。对于五六岁的孩子很多已经开始出现换牙的现象,并且虫牙、蛀牙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孩子对这个很好奇,对于大班的孩子正好可以很适宜的选用这个主题,通过这个科学活动,让孩子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牙齿,并增强保护牙齿的意识。
二、说学情
此活动是针对大班孩子进行的,即6岁左右的儿童,此年龄阶段的幼儿有积极的求知欲望,好奇好问,能都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比较内在的、隐蔽的因果关系,同时,还能够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分类。作为大班的幼儿,对于人体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已经初步了解其结构与功能,所以对于保护其健康方面可以深入的进行。由此我制定的以下活动目标。
三、说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了解牙齿的特征及作用,知道牙齿的形状、数量、颜色。
激发幼儿探索牙齿出现松动、黑斑甚至掉牙的原因,学会正确刷牙的方法,记住全国爱牙日。
尝试进行有关牙齿成分探究的小实验,增强孩子科学的学习态度及动手动脑能力。
培养幼儿从小爱护牙齿的习惯,知道基本的护齿知识,增强保护牙齿、爱护牙齿的意识。
在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规定的科学领域的目标其中有一条是: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所以在活动目标的前三点中引导孩子观察,用自己的触觉和视觉,自己动手做实验,并在活动过程中把结果与小伙伴进行分享对于情感态度方面,幼儿喜欢并能较长时间参与科学活动,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爱刨根问底,能动手动脑寻求问题答案,能集中于自己的制作活动。
由此我制定了第三点和第四点目标
四、说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切牙、尖牙、磨牙的形状及作用
难点:通过自己动手实验知道牙齿的成分和鸡蛋壳的成分是相似的,由此引导儿童如何去保护自己的牙齿
五、说活动准备
小镜子若干,笔,“我的牙齿”统计表一人一份
白醋,一次性杯子,水,鸡蛋壳,活动牙齿模型,牙刷,提前准备好ppt辅助教学
我准备的实验材料有鸡蛋壳、白醋、小镜子、统计表。鸡蛋壳和白醋是孩子们日常都能见到的东西,利用这两者做实验能够让孩子更好的积累经验,实验材料方便易得,实验结果清晰可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比较喜欢照镜子,利用镜子作为实验器材之一,能够满足孩子对自己身体观察的好奇心,用笔讲牙齿形状画出来能够让孩子求实。用牙齿模型介绍牙齿的名称,可以让孩子更为直观的了解自己的牙齿,这样数牙齿的数量会更为直接有效。
六、说教法、学法
观察法:利用小镜子观察牙齿的形状、颜色,观察实验变化。
实验法:指导幼儿利用鸡蛋壳、白醋进行试验,观察实验反应,达到实验目的。
分类:将不同形状的牙齿分为切牙、尖牙、磨牙。
信息交流:将自己观察到的牙齿形状、颜色记录在表格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七、说活动过程
(1)猜谜
小小石头硬又白,整整齐齐排两排。天天早起刷干净,结结实实不爱坏。
小小石头硬又白,
整整齐齐排两排。
天天早起刷干净,
结结实实不爱坏。
目的:由猜谜引出今天活动的主题是和牙齿有关的,让孩子对自己的牙齿有一个全面直观的认识,在猜谜的同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孩子的动脑能力。
(2)照镜子
请幼儿对着小镜子观察、触摸自己的牙齿,将牙齿的形状、数量、颜色记录在操作纸上。在此观察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关注自己残缺不全的牙齿以及发黑发黄的牙齿。(用手触摸牙齿之前用纸巾擦擦手)
目的:让孩子根据要求观察自己的牙齿并做好记录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感,提高幼儿记录、分类的能力。
(3)进行ppt展示
孩子根据自己牙齿的情况如实记录在表格内,然后说出来与其他小朋友进行分享,分享完之后老师进行小结,让大家了解牙齿的名称、作用等。
目的:培养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寻求讨论的方法,通过对牙齿功能的探究,拓展其发散性思维。
切牙:切碎食物
尖牙:撕裂食物
磨牙:咀嚼,磨碎食物
(4)小实验
由刚刚孩子在观察中发现自己牙齿出现的发黑发黄的状况,引入下一个问题,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把准备好的鸡蛋壳分别放入准备好的醋和水中,观察变化,让幼儿大胆讲述。
教师总结:我们的牙齿和鸡蛋壳一样主要是由钙这个化学物质组成,通过观察,小朋友们也发现在醋中的鸡蛋壳逐渐变黑变软了。这是因为酸性物质对牙齿或者其他含钙物质有害,所有小朋友要少吃酸甜食品,吃完东西之后要认真漱口。
(5)正确的刷牙方法
由实验引出如何正确刷牙的方法,用牙刷和牙齿模型进行演示,并通过ppt背景朗诵儿歌。
小牙刷,手中拿,我们一起来刷牙。
上牙需要往下刷,下牙需要往上刷。
咬合面,来回刷,牙齿里面别忘啦!
上下里外全刷遍,刷的牙齿顶呱呱。
保护牙齿天天要,早晚一次不能少。
妈妈夸我好宝宝!
朗读完儿歌之后要告诉儿童全国爱牙日是9月20日,要求儿童记住。
接下来让小朋友们畅所欲言,提出保护牙齿的方法。
目的: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通过说保护牙齿的方法,开拓他们的思维,自己对保护牙齿的意识也会更强,从而会更好的付诸行动。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研学旅行作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