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笔 >总结报告

关于马的教案参考5篇

一份出色的教案应当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教案的编写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以下是好文笔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马的教案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马的教案参考5篇

关于马的教案篇1

适宜年龄:

25~30个月

适宜人数:

14人以内(成人、孩子各半)家长学习目标

1、知道25~30个月龄段的宝宝认知里外的三个等级及相应的指导方法。

第一等级:能用自己的身体感知里外方位。

第二等级:能指认实物的里面和外面。

第三等级:能指认图片上物体的里面和外面。

2、学会观察宝宝的行为,了解宝宝对里外的现有认知水平,学会在家里开展相关游戏。

宝宝发展目标

1、能在三种不同等级的活动中认知里外。

2、愿意并尝试用各种材料进行探索。

活动准备

呼啦圈、手套和袜套(宝宝人手一双)、糖果罐(宝宝人手一只)、各式糖果若干、黑色水粉颜料(人手一盘)、画有盘子的图片(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按目标难度层层递进,家长可以选择最适合宝宝的游戏,进行里外概念的认知。

1、问候环节(等级一)

(1)将一只呼啦圈放在地上,教师站在呼啦圈里向大家打招呼。

(2)每个宝宝依次上前,走进呼啦圈里向大家打招呼,然后跨出来回到原位。

2、小手小脚躲猫猫(等级一)

(1)教师示范戴手套、穿袜套,再把手和脚拿出来。

师:我把手和脚藏到手套和袜套里去了,看不见了;又拿出来了,能看见了。

(2)宝宝自己尝试戴手套,穿袜套,再脱去。

师:宝宝们赶快把小手小脚都藏到手套和袜套里面。

3、调皮的糖果(等级二)

(1)教师示范,剥开糖果纸,把糖果装进罐里。

师:看,调皮的糖果藏在衣服里面呢,衣服在外面把它包起来了。

(2)宝宝尝试自己剥糖果,并装进罐里。

(3)完成后请宝宝将糖纸放进垃圾桶里。

4、点点乐(等级三)

(1)出示画有盘子的图片,教师示范用一根手指蘸颜料,在画面中的盘子里点一点。

师:我们一起来点点点,把黑黑的瓜子都点在盘子里面。宝宝注意不要把瓜子掉到盘子外面。

(2)请宝宝在画面上玩点瓜子的游戏。

家长指导语

里外概念是空间方位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宝宝日后行为习惯的养成、数学中的几何学习、美术绘画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基础作用。25~30个月是宝宝里外方位认知发展的关键期。本次活动我们就提供了三个难度等级的活动来发展宝宝对于里外方位的认知。

等级一的两个活动都是用身体去感知里外方位,家长可以用语言告诉宝宝身体在什么的里面或外面,帮助宝宝在感知的同时更好地理解里外方位。等级二和等级三的活动需要按要求指认事物的里外。当宝宝没能正确指认时,家长不要急于纠正或代替,可以用游戏化的语言,如“瓜子掉到盘子外面去了,小花猫要吃掉了”来鼓励宝宝尝试。

家长需要认真观察记录宝宝的认知水平,根据宝宝的认知水平选择相应等级的活动并进行指导。

家庭活动延伸

婴幼儿首先是用自己的身体感知里外,然后能指认实物的里外,再能指认抽象画面上物体的里外。为了让宝宝循序渐进地掌握里外概念,在家里可以这么做:

1、用大纸箱、大伞等做道具,和宝宝玩躲猫猫、火车过山洞等游戏,让宝宝用整个身体感知里外;在穿脱衣裤、鞋袜、手套时,让宝宝用身体的局部感知里外。

2、结合日常生活为宝宝提供认知里外的机会,如把玩具放进筐里、把垃圾扔进垃圾桶里、把勺子放进碗里、把吸管插进饮料瓶里等,或是把水果放到盘子外面、把笔放到盒子外面等;还可提供俄罗斯套娃、套杯等玩具。

3、为宝宝提供纸、笔、胶棒、剪刀、颜料等工具,尝试在一定轮廓范围里涂鸦、粘贴等。

关于马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会轻轻走、跑和躲藏,能边朗诵边做动作。

2.体验扮小猫悄悄走的紧张有趣的心理。

活动准备:

1.老猫头饰一个,小猫头饰与幼儿人数相同,躲藏物若干(纸箱、跷跷板等)。

2.游戏前学会儿歌

活动过程:

一、热生活动,教师随幼儿一起听音乐学小动物走路,听音乐做动物模仿操,活动腰、手腕、脚腕等,做好课前准备活动。

二、组织游戏《老猫睡觉醒不了》,引导幼儿会轻轻走、跑和躲藏。

1.游戏玩法及规则:教师蹲在场地中央,幼儿扮小猫,围着老猫蹲下。游戏开始,教师说:老猫睡着了,幼儿一起轻轻念儿歌:老猫睡觉醒不了,小猫偷偷往外瞧,小猫小猫爱游戏,轻轻走到外面去。念完儿歌,小猫才能轻轻走到场地藏起来。老猫听见小猫走开后,睁开眼睛说:老猫睡醒四面瞧,我的孩子不见了。同时站起来四面张望。寻找小猫。嘴里叫喵--喵。小猫听见老猫的叫声,一边喵喵的叫着,一边赶快跑到老猫的身边。

2.要求:

(1)要指定幼儿游戏范围,以防走的过远

(2)躲藏的环境要安全。

3.指导幼儿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1)老师参与游戏角色以便指导幼儿游戏。

(2)幼儿熟悉玩法后,可让幼儿扮老猫。教师提出要求规则。

(3)玩几次游戏后,总结幼儿游戏情况后,提出新的要求继续游戏。

三、放松活动。

1.教师讲评游戏的情况,表扬遵守规则的好孩子。

2.带幼儿做放松活动,听音乐模仿动物走路,进教室喝水小便。

活动反思:

小班孩子的游戏具有灵活性和机动性。作为老师应该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机动的应变能力来应付突发的意想不到的事情。如:游戏时顾正浩总喜欢横冲直撞,跑来跑去,听到“猫妈妈”的召唤,总是跑回位子,不到妈妈身边来。刚开始时我还提醒他“轻一点”,然而这种干涉并没有起作用,于是我就不支持、不限制、不关注。现在想一想,孩子的行为总有自己的理由,孩子既然乐在其中,就可以顺其要求,巧妙利用:“看,那只调皮的小猫一定是最快跑到妈妈面前来的。”这样既满足了他的要求,又间接影响了他。

关于马的教案篇3

活动经验:

1、会正确使用剪刀;

2、能用剪刀剪出细细的'“面条”。

活动材料:

安全剪刀、纸

活动过程:

1、手指歌导入,引出主题。

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情绪。

(1)教师出示白纸,“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么大的一块面,你们闻一闻香不香?”小朋友猜一猜今天我们要做什么呢?请孩子自由表述。

(2)爷爷奶奶过生日时要吃什么呢?怎样把这么大一块面做成面条呢?引导幼儿说出用剪刀剪。

3、教师示范操作并引导幼儿安全使用剪刀。师:小剪刀怎样用呢?用剪刀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先看老师怎样做面条。

4、孩子自由操作剪“面条”,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点评。

关于马的教案篇4

课时。

四、教学方式:问题探讨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上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获得教养的途径》,懂得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获得教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的《劝学》和韩愈的《师说》,明白通过自主学习和向他人学习也是获得教养的途径之一。

(二) 1.点学生读《劝学》,正音。

2.掌握通假字

3. .解题:劝,勉励。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4..理解课文,疏通大意。(结合课件完成)

5..总结写作特点: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这些比喻的运用灵活多样,生动形象,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论证更有力。

6.实词积累:劝、已、中、槁暴、挺、砺、跂、疾、彰、假、绝、兴、跬、功、锲、躁

7.虚词积累:而,于

8常用句式判断(见课件)

(三)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劝学》。

练习“一词多义”训练:绝,强,假,望,闻。

第二课时:

(一)导入:从荀子的《劝学》我们学习到要不停地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今天我们来学习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所作的《师说》,来学习韩愈对从师学习的.看法。

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文体简介。

2.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一场文学运动,它主要是反对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的艳丽浮夸文风,大力提倡“言之有物”的古文,强调学习先秦、两汉的文章,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韩愈和柳宗元等躬行实践,终于把文章从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桎梏中解放了出来。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5.本文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中心的?

(1)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分层:①总论点

②职能(正)

③必要(反)

④原则和标准

(2)第二段文字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论据(三组对比)正确态度错误态度作者的议论抒情

①古之圣人圣人众人圣益圣,愚益愚

今之众人(纵比)从师而问耻学于师其皆出于此乎(反诘)

②对其子爱其子于其身小学而大遗

对其身(自比)择师而教耻学于师吾未见其明也(否定)

③百工之人百工之人士大夫师道不复,智反不能及

士大夫不耻相师群聚而笑之其可怪也欤(讽刺)

分论点与总论点关系从批评反面现象中进一步阐明总论点。

(3)课文第三段所用论证方法

论点:圣人无常师

引证:孔子的言和行

结论:弟子不必不如师,术业有专攻

(4)说明写作缘由

6.词类活用现象

六、教学总结

关于马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独立设计记录符号在记录表中记录,尝试统计的方法,使用恰当的语言与同伴交流、描述探究的过程。

2、鼓励幼儿运用原有经验,猜想并尝试,发现工具的不同使用方法。

3、体验思考、发现、探索与成功的乐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教学准备:

1、认识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工具,并能正确的说出它们的名称。

2、核桃肉若干,放在一个方盘里;核桃若干;记录表;笔;纸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集体品尝,激发幼儿砸开核桃的欲望

(1)出示核桃,幼儿品尝核桃仁

师:“小朋友,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位小伙伴,快来看看它是谁?”(出示核桃)

核桃:“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核桃,我有一件硬壳做的外衣,肚子里有香香的果肉,你们吃了我的果肉,会变得更聪明、更健康的,今天我就请你们来品尝我的果肉,好吗?”(请幼儿品尝核桃仁,每人一块)

核桃:“小朋友,你们一定没吃够吧,那好,我把伙伴们请来,让你们吃个够!但是,这次你们要自己想办法吃到香香的果肉,你们能做到吗?”

(2)出现核桃的伙伴们(完整核桃),幼儿讨论怎样吃到核桃仁?(充分讨论、争议、辩论,漫画演示各种办法的结果)

师:“快来说说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幼:“用脚踩”、“用牙咬”、“用拳头砸”、“用锤子(或其他工具)砸”……(根据幼儿的回答内容请幼儿分别示范不同的办法)。

2、说工具

请幼儿说一说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来砸核桃?

师:“那你们都知道哪些工具可以用来砸核桃呢?”

二、猜想与尝试

1、成功的设想

(1)示范讲解记录表格的使用方法。(工具下第一栏填预想哪种工具会成功,第二栏记录实践后的结果。)

师:“这是核桃带来的记录卡,记录卡第一行画的都是什么呀?”

师:“第二行的前面有一个问号,它的意思是请小朋友猜一猜、想一想,哪些工具能砸开核桃;第三行的前面有一只手,它的意思是请小朋友动手试一试,把结果记在这里。”

(表格中选择了八种工具,分别是剪刀、锤子、钳子、镊子、螺丝刀、木棒、扳子、锁头。)

(2)幼儿设计记录符号,记录猜想结果。

师:“在记录之前,你要先选择一种符号,然后在第二行认为能成功的工具下面画上符号。”

2、实验与验证

(1)请幼儿自由使用各种工具实验,并记录结果。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边实验边记录,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幼儿间交流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注意到同一工具有不同的.使用结果。

三、探索与发现

1、统计与排除

经过小组统计与集中统计,确定能成功的工具,排除不能成功的工具,找出有分歧的工具。

师:“现在我给每组发一张大统计卡,请每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尝试结果记在上面,你使用哪种工具成功了,就在这种工具的下面画个1,每组的每个小朋友都要记录。”(各组统计)

师:“现在请每组派一名代表,把你们的统计结果说一说。”

2、交流新发现

(1)交流工具的恰当使用方法

师:“请大家说一说你发现哪种工具怎样使用容易成功?”

(2)交流砸核桃的适合部位

师:“砸核桃的哪个地方容易成功呢?”

(3)交流使用工具的力量

师:“我们要怎样砸容易砸开核桃?”

四、激励与创造

欣赏成型的艺术作品,激发幼儿用核桃壳创造的欲望。(在收集核桃壳的同时整理活动室)

师:“核桃肉可以吃,核桃壳能干什么呢?小朋友快来看一看吧!”(展示核桃壳制作的作品)

师:“我们回去后,也用核桃壳做一些漂亮的作品,好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把活动室整理干净吧!”

活动反思:

对于这节活动,我想先从活动的亮点来说。一是整个活动就是一个探索用不同的工具砸开核桃的活动,同时含有教师预设的活动任务——用表格记录子自己的探索过程,充分体现了幼儿自主性和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二是活动充分体现了家园共育精神,活动前我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核桃夹、扳手、钳子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并了解这些工具的作用,我这节活动只是作为整个大活动的一个环节,幼儿对此充满了期待,积极性很高。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中班幼儿关于鼓的教案优秀5篇

幼儿关于手的教案优秀5篇

幼儿园关于春天的教案5篇

大班关于草的教案5篇

关于脚的幼儿教案优秀5篇

中班幼儿关于鼓的教案通用5篇

幼儿园大班关于风的教案模板5篇

幼儿园大班关于风的教案推荐5篇

关于龙的教案优质5篇

关于火的语言教案模板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4465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