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教师能够有重点地讲解难点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教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节奏和能力水平,保证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以下是好文笔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游戏宫音乐教案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
游戏宫音乐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捏面人》,感受歌曲稚趣、生动的风格。
2、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借助图片、同伴间的讨论,即兴创编与演唱歌曲。
3、在创编歌词与由慢到快的演唱中,接受挑战,体验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看过捏面人,并见过一些面人形象。
2、各种捏好的面人造型图片(有条件的准备ppt)。
3、图片(孙悟空、唐僧、沙和尚、猪八戒头像)四张,空白纸四张,笔。
4、配套磁带或cd。
三、活动过程
1、观看各种面人造型图片(或ppt、多媒体),引出歌曲。
(1)律动《泥娃娃》。
跟教师一起随音乐模仿各种泥娃娃机械运动的样子。
(2)师:你们见过捏面人吗?
(3)教师借助图片(或多媒体)介绍各种各样的面人,引出歌曲部分内容。
2、熟悉歌曲《捏面人》旋律与主要内容。
(1)教师翻唱歌曲,在"捏一个"部分时,只用身体动作表现歌词中的猪八戒、唐僧、沙和尚、孙悟空形象,并不唱。
(2)教师请幼儿猜:老爷爷都捏了什么?
(3)教师做动作,幼儿随伴奏按节奏念"捏一个"部分歌词。
(4)完整学唱歌曲《捏面人》。
师幼相互扮演老爷爷与面人,分别演唱歌曲的各部分1~2遍。教师用动作提示幼儿各部分的歌词内容。
教师逐步退出动作引导,让幼儿逐步学唱歌曲2~3遍。
3、启发幼儿按故事主题创编部分歌词。
(1)"老爷爷捏的是西游记的故事,那你想编一个什么故事呢?"鼓励幼儿讨论故事主题。
(2)教师选取幼儿讨论的某一主题,对"捏一个"部分歌词进行替换创编。教师将幼儿的创编简化成图,画在空白纸上,并按序排好在黑板上。
(3)在图片的提示下,幼儿演唱由自己创编的歌曲。
(4)教师逐步抽取1~2张简笔图,幼儿快速记忆歌词并进行完整地演唱。
游戏宫音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的快慢变化,做出相应的小鸟动作。
2、喜欢玩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鸟妈妈的头饰。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走路:
幼儿听"走路"的音乐,按着节奏走路,音乐停止,幼儿站立不动。
游戏反复数遍。
2、听音乐找座位:
幼儿听"走路"的音乐,按着节奏走路,音乐停止,幼儿迅速找到任意一个座位坐下。
游戏反复数遍。
3、幼儿学做音乐游戏:
教师戴头饰扮演鸟妈妈,幼儿扮演小鸟,妈妈带娃娃出去玩。
幼儿听"鸟飞"音乐,做鸟飞动作,音乐停止,提醒有热找到家(座位)。
教师变化音乐的快慢速度:
"音乐有什么变化?""音乐快的时候,小鸟可以干什么?"(小鸟很快乐,自由自在地在飞翔)"音乐慢的时候,小鸟可以干什么?"(小鸟在捉虫、休息)"音乐停止了,小鸟就干什么?"(找家)游戏反复数遍。
活动建议
在学会做"小鸟找家"游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其他小动物的音乐,如小兔、小猫等,让幼儿听音乐做"小兔找家"、"小猫找家"的游戏。
活动反思
“幼儿艺术领域学习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让一个活动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而不仅仅局限于会唱一首歌,会做一个动作,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斟酌的。
游戏宫音乐教案篇3
“猫捉老鼠”是幼儿百玩不厌的游戏形式,幼儿的活动也是以游戏为主展开。故此次将游戏与教学结合,在音乐游戏活动中,先以故事作为导入,渗透语言教育,然后伴随着音乐,让幼儿自主创编动作,从而使"猫捉老鼠"的游戏玩出新花样,使幼儿体验过程中的快乐。
一、活动目标:
1、 看懂图谱,能根据图谱唱《小老鼠》,并能用创编的动作恰当地表现出来。
2、 能耐心地倾听老师的故事,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复述。
3、 乐意与同伴一起参加游戏,了解游戏的规则,能进行分角色扮演进行游戏,并能在游戏中体验老鼠偷吃时的忐忑和将要被猫捉时的恐慌,最后侥幸逃脱的情绪情感体验。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 《小老鼠》故事课件制作
2小老鼠、猫咪的手偶若干个。-全班一人一个
3歌曲的图谱
4座位围成双层半圆式
5《小老鼠》儿歌的视频
知识准备:明白“猫捉老鼠”的基本常识
活动过程:
三、活动过程
(一) 导入环节:以猜谜语(“两撇小胡子油嘴小牙齿 贼头又贼脑 喜欢偷油吃”、
“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像娃娃叫;只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瞳孔遇光能大小,唱起歌来妙妙妙,夜半巡逻不需灯,四处畅行难不倒”。)的形式引出“小老鼠宝宝”和“小猫贝贝”的角色。
(二) 幼儿听“猫捉老鼠”的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 伴随着ppt的播放,教师完整地讲解故事内容
2、 幼幼或是师幼之间围绕故事展开谈话。
提问
1、故事中出现了哪些角色
2、 故事讲了一个什么事情
(三) 幼儿倾听教师完整的范唱,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内容
1幼儿根据图谱跟着教师一起齐唱两遍。
2教师提问歌曲里都讲了什么内容,幼儿能用歌词、最好是伴随歌曲的旋律回答
3先听“小老鼠”儿歌的视频,然后一起唱。
(四) 在理解歌词和旋律的基础上,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并能进行相应的动作创编
1、 让幼儿自主选择角色进行扮演,并将“老鼠”和“猫”的角色分组
2、 以接唱的形式,让小老鼠组唱小老鼠那部分的内容(即歌曲的前半段),
小猫组唱小猫的部分(即歌曲的后半段)
3、 在理解歌曲感情色彩的前提下,让幼儿自主创编动作
教师提醒:(1)小老鼠(猫)都有什么特征?
(2)小老鼠在偷吃的时候脚步是怎样的?那猫在捉老鼠的时候的脚步又是怎样的?
(3)小老鼠滚下来又是上面样子的?
4、伴随着教师的弹唱,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5、幼儿边唱遍做出相应的动作
(五)在明确游戏规则的前提下进行“猫捉老鼠”的游戏
1、游戏规则:小老鼠组可以在音乐前半段出来活动,伴随着“喵喵喵、猫来了”,小猫组出动,这时小老鼠组应快速回到自己的座位,否则就会成为猫的盘中餐。
2、先教师师范,后师幼一起进行游戏
(六)活动结束并进行评价、并可以适当的歌词创编作为活动的延伸。
游戏宫音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⒈掌握游戏,遵守规则,能按游戏要求控制情绪的行为。
⒉尝试自由舞蹈,自由造型,体验游戏的快乐。
⒊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⒋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⒌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树林环境创设,熊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幼儿自由结伴舞蹈进活动室——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在完全游戏化的情境中掌握游戏,学习按游戏的要求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体验游戏的.快乐
⒈、听辩熊走音乐。
⒉、讨论对付熊的方法。
⒊、老师自然引出游戏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玩法。
⒋、幼儿游戏两遍,老师积极参与,进一步帮助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⒌、教师提出幼儿自由结伴造型要求,增强游戏兴趣。
⒍、熊和小朋友做好朋友,互换角色游戏。
??与熊告别,回家。
活动反思:
这节音乐游戏《熊和石头人》以动静交替的形式出现,很生动、有趣,而且让幼儿有发挥想象的空间。
初次接触这首歌曲,首先想到,游戏丰富又有极大的趣味性,孩子们一定很喜欢这种动静交替的音乐游戏活动。
整个活动从掌握这一方面来看还不错,歌词简单、易懂。活动在快乐,自由创编中结束,我觉得,这节课达到了让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快乐,游戏的效果,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受到孩子们在这节课中所体会到的快乐,开心。
游戏宫音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尝试根据旋律的特点创编歌词及动作,体验身体造型带来的美。
2、初步感受音乐优美、抒情的情绪,尝试用柔美、舒展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3、在结伴表演中进行情感交流,体验合作的乐趣,进一步练习肢体动作上的默契配合。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1、音乐活动室(两面墙装有大镜子);哈哈镜3面;(凹面、凸面、波浪面各一)。
2、相关音乐cd及cd播放音响。
3、康加鼓一个;塑料盘(圆形、椭圆形、方形)8个;纸巾筒16个。
活动过程:
一、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小朋友发挥想象,自由创编动作进入音乐活动室。
二、节奏游戏"哈哈镜"。
1、请幼儿来到哈哈镜前照一照,并说说哈哈镜里自己变成了什么模样,然后再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出来。
2、介绍游戏"哈哈镜"的玩法:老师当哈哈镜,幼儿边自由走动边拍手念儿歌:"大镜子、小镜子、圆镜子、方镜子。"接着老师念:"我是一面怪镜子,把你变成大胖子(高个子、怪样子)",幼儿停下来做出相应的表情和造型。
3、教师借助康加鼓的节奏和幼儿共同游戏。(启发幼儿可自己造型,也可以两人或多人造型,教师还可以变化自己念儿歌的声音来增加幼儿游戏的兴趣)
三、体态韵律活动"照镜子"
1、照镜子。
师:"刚才小朋友照的是哈哈镜,那你们每天照得最多的是什么镜子呢?"(梳妆镜)。"请小朋友到镜子前照一照,做一做各种表情和动作,看看镜子里的你是怎样的。"(幼儿自由回答)
2、学唱歌曲。
教师当镜子外面的人,边唱边做动作,请个别幼儿做镜子里的人来模仿,然后再请幼儿集体模仿。
3、创编歌曲动作。
(1)当幼儿很熟悉歌曲旋律后,教师可更换动作再邀请幼儿模仿。然后提问:"谁来帮我想想,还有哪些动作可以做?"请出个别幼儿当镜子外面的人,其他幼儿当镜子里的人做动作模仿。
(2)请每位幼儿自由找一位伙伴玩"照镜子"游戏,可以和教师教的一样,也可以不一样,教师观察。
(3)分别请出2-3组幼儿上来表演。
4、配合音乐"照镜子"。
(1)播放优美、抒情的音乐,教师配合音乐做一些柔美、舒展、连贯的动作,幼儿集体模仿。
(2)请个别幼儿上来带领其他幼儿模仿。(启发幼儿变换不同的动作和姿势,可以站立、坐下、躺下、弯腰等等,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造)
(3)幼儿自由组合表演。(第二次交换角色)
四、节奏游戏"会唱歌的镜子"。
幼儿两人一组,a幼儿拿塑料盘子做镜子,b幼儿手拿纸巾筒。音乐前奏做准备,第一个8拍按节奏自由走步,第二个8拍停下,a幼儿将"镜子"摆在自己喜欢的身体部位,b幼儿用纸巾筒去敲击"镜子",可敲出不同的节奏。(反复数次)
活动反思:
照镜子是一项既简单又有趣的活动。照镜子时产生的各种有趣的现象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认真观察,从而发现镜子能照物体影像的原理。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时教师让幼儿说说自己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并比一比谁的发现多。这个设计不仅有效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以《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为宗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贯穿始终,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开心地玩,快乐地学。
游戏宫音乐教案篇6
游戏玩法建议
第一段音乐:
农夫动作:翻土、浇水。
小苗苗动作:摆好造型静静等待,一点一点长大。
第二段音乐:
农夫动作:看、逗小苗、想办法、喷杀虫剂。
小苗苗动作:蔫、互逗、抖虫子、摆出水果蔬菜造型。
第三段音乐:收菜
特效音“呦”出现时,扮演小苗苗的幼儿迅速摆出蔫、生病了的动作及痛苦的表情。
农夫喷杀虫剂时小苗苗要使劲抖动身体并摆出最漂亮的造型。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表演农夫和小种子的动作感知和表现音乐ab段和尾段的结构。
2、与老师同伴一起游戏,能在乐曲的伴奏下做出各种农作物逐渐成长的动作造型,并根据音乐按角色完成农夫和小种子互斗的游戏,尝试多人,台作进行游戏。
3、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教师引导循序渐进的学习,大胆表现农夫,小种子的动作及表情,体验角色扮演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活动,进行农夫动作练习。
1、教师示范a段音乐动作(翻土、浇水看一看),幼儿跟音乐进行模仿学习。
2、教师示范b段音乐动作(农夫观察小苗苗的动作、想办法、喷农药),幼儿进行模仿学习。
3、师幼一起在座位旁完整模仿农夫动作。
4、幼儿自由散点进行农夫动作练习。
(二)师幼学习模仿创编小种子逐渐长大的动作。
1、教师请配课教师做小苗苗,自己做农夫进行游戏展示,并提问:小种子有什么变化?他是怎么长的?在什么时候长的?
2、小种子逐渐长大动作及创编动作练习。
(1)幼儿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师幼跟节奏进行模仿练习。
(2)教师给出指令,这一次我种的是大南瓜,想一想南瓜它会怎么长呢?动作该怎么做?教师做农夫浇水,幼儿创编动作进行展示。
3、小苗苗生病枯萎,农夫进行观察救治环节练习。
(1)师:正在小苗苗长大的时候,忽然发生了什么事?农夫这时候要干什么?幼儿探讨随音乐进行练习。
(2)当农夫喷洒农药的时候小苗苗又有了什么样的反应?教师做农夫喷农药,幼儿抖动并作出最终农作物造型。
(三)农夫与小苗互动完整游戏。
1、教师做农夫,幼儿自由做农作物进行完整游戏。
2、请男孩做农夫,女孩做小苗苗分组进行游戏。
3,请女孩做农夫,男孩做小苗苗,各自管理好自己的责任田地,并相互进行评比,谁的责任田长的最美最好。
4、师幼讨论收菜动作并进行模仿。
5、请二名幼儿和教师随音乐进行完整游戏,活动结束。
三、友情提示
1、小苗苗成长时,教师—定提醒幼儿浇完四下水后小苗苗才能长一次。
2、可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各种农作物的动作,并用肢体表现出来。
3、活动延伸:为了更好地体现每位幼儿的表现欲在活动中以分田地的形式将幼儿分组,各组做各组农作物的造型,互相评比促进游戏趣味性,让幼儿在快乐中相互合作相互学习。4、可以配合主题活动,引发幼儿种植乐趣,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健康游戏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