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预测学生的学习困难,提前解决问题,以下是好文笔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孔子曰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孔子曰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激发对孔子刻苦好学的学习态度和老子诲人不倦的教学品格产生崇敬之情并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难点:
从文中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读好课题。
二、回顾课文内容,填一填
1、生快速回顾课文,完成题目
孔子()岁的时候,从()前往()拜()为师,孔子和老子的品行受到了人们的()。
2、师引导生读这一段话,生再次观察课题和这一段话,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预设:①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②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受到了人们的敬重?
3、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心句,用﹏勾画出来。
4、出示中心句,生读。
三、品读课文,学习孔子和老子崇高的品行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生交流,理解词语(渊博)
问:孔子前往求学的时候,他的学识怎么样?
生交流,理解词语(远近闻名),师学法指导:联系上下文
2、出示第一自然段,抓重点词语(年轻、已经、远近闻名、总觉得)感悟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
3、师补充:孔子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时比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可他依然坚持求学,说说你心中的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4、生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5、出示中心句: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生小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勾画你觉得精彩的句子和词语,体会孔子崇高的品行,找出精彩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2抽生交流
①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②抓关键词“相距上千里”体会行程之远,抓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走”体会行程之难。
③出示地图,学生利用地理位置直观感受“行程之远”。
④想象情景,师生对话
师采访:假如你是孔子,会怎么做?
骄阳似火的中午,孔子,你已经汗流浃背,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好吗?
冰天雪地的夜晚,孔子,停一停吧?
⑤指导学生入情入境朗读,以读促悟,感悟孔子“求知若渴”的品行。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⑵学习“师生相见”
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孔子终于在洛阳城外,见到了自己的恩师,出示插图,想象:孔子会对老师说什么?
①师读文,生一边听,一边勾画作者描写孔子的句子。
②抽生交流:
③抓词语“风尘仆仆”了解孔子的外貌,再次体会行程艰难。
④从动作(上前行礼、再次上前行礼)体会孔子的谦逊有礼
⑥出示孔子的几句话,从语言体会孔子的谦逊有礼。
师学法指导(表现人物的品行,可以从外貌、语言、动作来表现)
出示句子: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师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师预设师:孔子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是不是就到了学习的尽头了呢?
生:不是
师:你们现在上小学,将来还要上中学,再读大学,学习就完了吗?
生:还要上研究生,就是以后工作了,也还要学习。
师:这就叫“学无止境”师板书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3、谈“老子”,感悟老子高尚的品行
⑴生交流“老子”的资料
⑵同桌合作学习,感悟老子的品行
出示学习提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
①边读边画,画出描写老子言行的句子。
②说一说,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对所划句子的理解。
⑶交流老子的品行
从词语“头发胡子全白了”“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
(体会老子重视人才、谦逊有礼的高尚品行)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⑷角色对话,补充资料(生了解古人自称称名,以示谦虚有礼,对别人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
⑸角色朗读(分小组朗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配乐读)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抽生读、评价(抓关键词:每天、随时,体会孔子求学孜孜不倦,从词语“毫无保留”体会老子的诲人不倦。)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四、小结升华
1、出示孔子画像(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影响到世界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然而,人们不仅佩服孔子的学问,更敬重他高尚的品行。)
五、拓展延伸
1、出示《论语》的精典句子,学生感悟中国的传统文化
2、师生吟诵论语: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曰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孔子拜师教案教学设计好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学习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谈感想)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学生推荐班内一两名朗读好的.同学当老师,检查同学们课文的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教学后记:
教师要教会孩子筛选资料,让他们学会选取重要的信息。
孔子曰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学会书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谦逊、好学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治学精神。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或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能抓住孔子的做法与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孔子,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学琴的过程,感受孔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学习做事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课前准备:
查找孔子的作品,了解一下孔子是怎样的人。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司马迁写过《史记》,《史记》里有一篇写孔子的文章,今天我们就来拜读一下好吗?
2.出示课后“我的资料夹”中《史记》原文,请课前预习的有能力的学生读一下。
(设计意图:与第一课内容联系起来,承上启下,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先读古文,增加传统文化的韵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下面我们家来看看现代文是怎样写孔子学琴的,首先我们要把文章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可以抽读绳子卡片,引导学生利用已经熟知的识字方法记住生字。
3.利用各种形式理解词语。
如:“琴、瑟、笙、磬”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如带有时代行为习惯的词语“盘坐”“席地而坐”等,可以具体的形体实际操作帮助理解。
(设计意图: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教给学生自主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三、读中感悟,深入品味。
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是怎样学琴的?勾画出有关的重点词句。
2.引导学生说说那几段讲的是孔子学琴的经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语言文字来品位与理解)
3.第二自然段重点理解“必恭必敬”“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已经学会了曲谱,正在揣摩弹奏的技巧,所以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表示自己还要练习练习。体会孔子做事很塌实。
4.第三自然段重点理解"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这句话,这是他学琴的第二阶段,说明他掌握了弹琴的技巧,但他不满足,还要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5.孔子学琴的第三个阶段是那段?他领会了什么?满足了吗?最后呢?他弹琴的水平达到了什么境界?
(设计意图: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孔子治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做事的认真——精益求精。)
6.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
7.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结合孔子学琴这件事,以及课下查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谈一谈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设计意图:扩大阅读面,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五、记忆字型,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词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知道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进行独立的写字训练。
孔子曰教案篇4
一、揭示课题,质疑
1、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齐读)
2、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板书---孔子 齐读子第三声
3、你们了解他吗?是啊!孔子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不仅在中国有广泛影响,在世界上也有较大影响。翻开书69页,读读有关孔子的资料、交流:读了资料,你们对孔子是不是有了更多的认识?
4、今天,我们要学习孔子拜师求学的一个故事 板书---拜师
孔子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孔子的文章 板书课题:孔子拜师
看这个拜字特别难写,看老师写
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1: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生2:孔子拜师了有什么用?
师提醒:这也就是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倾听别人的发??
生3:孔子去哪里拜师?
生4:孔子向谁拜师?
(老师把学生提的问题一一写在黑板上)
师:老师也有个问题他是怎样去拜师的?(板书)
三(7)班的孩子真会学习,读了课题提问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读题质疑,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二、初读课文,交流容易解决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如果在哪里发现了问题的答案就做个记号。
生自读,师在巡视中引导(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在读的时候把自然段的序号标上了,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如果还没有标上的就标上吧。)
师:读课题时提了那么多的问题,哪个问题是你一眼就看出来的?
生1:向谁拜老子
师:老子又叫什么?
生:齐声老聃
师:读得真准。孔子又叫什么?
生:孔丘
师:还叫
生:仲尼
师:解释(仲尼是孔子的字,古时候,用名来称呼自己,用字来称呼别人,都是为了表示谦虚和礼貌。后来,人们把很有学问的人称为子。所以后人都尊称为他们老子和孔子。)
(出示课文插图)
师:你知道图中哪个是老子,哪个是孔子?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依据来吗?
学生自读课文
生:那位鞠躬的就是孔子
学生读相关段落
师:还有哪个问题也一眼就看出来了?
生:孔子去哪儿拜师?去洛阳拜师
师追问:从哪儿出发?
生:从曲阜到洛阳
师:回到课文里再读读这两个地方。(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
读着读着,我们就解决了两个问题,读课题提问题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再次强调读题质疑的学习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三、词语入手,体会孔子的不辞辛劳
师:那怎么拜师的你们找到了吗?在哪儿?
生: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线把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划出来。
学生自读自悟
指名交流
生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看看老师跟你们找的是不是一样。(出示第1句)
指名读,读准
师:读着这句话,哪几个词让你最感动,圈一圈
交流
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师:风餐露宿是什么意思
生:夜里人家睡觉了还在走
师:餐是什么意思?
生:吃
师:宿是什么意思?
生:住
师:那风餐露宿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还是不理解
师:露是露天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像这样理解一个词语中的一个字就能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是一种非常好的办法。
(值得我们推广的解词的好方法)
同样的办法理解日夜兼程
师:轻轻地读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孔子在什么时候赶路?
生1:白天、晚上
生2:中午
师:烈日当头,孔子也在赶路。把话说完整
生3:我仿佛看到孔子在下雪天赶路。
生4:我仿佛看到孔子每天都在赶路。
师:读着这两个词语,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1:孔子很辛苦
生2:孔子很好学
师:请带着你的感受读
自由读指名读
师:你们知道曲阜到洛阳有多远吗?
出示地图,箭头指示感受远
谁再来读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也感受到了孔子的不容易,一起来读读
齐读第1句
师:孔子真不容易啊,走了几个月,终于走到了洛阳,课文中用了一个词写出了孔子历经了艰辛?
生:终于
师:还有哪个词
生:风尘仆仆
教师板书:风尘仆仆
师:可惜插图上没能画出孔子风尘仆仆的样子,你能根据这句话来猜猜孔子的样子吗?
生1:身上都是灰尘
生2:身上都是泥
生3:身上都是沙
师:孔子长途跋涉,身上都是沙、泥,很累的样子,你们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请把这个词写在插图旁边,注意仆是单人旁,不是提手旁。写好后同桌互相欣赏一下写的字,写得好的可以夸夸他。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解词方法,在理解中穿插写字教学)
师:老师要问,孔子那么辛苦、风尘仆仆为什么要去拜师呢?从哪一段知道的?
生:第一段
师:读读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
师:渊博是什么意思呢?
生摇头表示不知
师:不知道该怎么做?
生:
师:是的,老师查了渊字,把字典上的意思拍了下来
出示3种注解:1、深水 2、深 3、姓
渊在这里应该是第几种意思呢?
生:第二种深
师:知道了渊的意思,那渊博是什么意思呢?
生:不深
听众哄笑
师:老师告诉大家,博是广大的意思。那渊博就是
生:深广
师:孔子的知识真的不够渊博?
生:不是,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师:闻名是什么意思?老师告诉大家,闻有2种意思:1、用鼻子闻 2、听
远近闻名是什么意思?
生:很远的地方、很近的地方都听说过他。
师:像这样理解词语中的一个字来理解真个词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你们了解孔子吗?
生:了解
师:说说看
学生介绍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
生:资料袋里
师:打开课文后面的资料袋,自由地读一读
学生自读资料袋内容
师:读了资料袋的内容,你一定更佩服孔子了,再来读读第一段
齐读第一段
师:孔子已经很有名了,还要去拜师,什么呢?你还从哪里找到了?
生自读课文、交流
生:第二自然段中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师:你在生活中看到过学无止境的人吗?
生1:我的同桌英语很好了还在学习
生2:我的同桌数奥很好也仍然在学
师适时引导: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人呢,比如爸爸、妈妈?
生:我爸爸还在学
追问:学什么呢?
生:不知道
台下哄笑
生2:爷爷还在学普通话
师:生活中,工作了还要学,爷爷奶奶还要上老年大学,用一个词就是学无止境
孔子就是这样学无止境的,拿出抽屉里的练习纸写下来,今天学到的词可以用一用
练习纸的内容为:
孔子__________,拜老子为师。
(以下词语可以选用哦!)
渊博 远近闻名 学无止境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交流:
生1: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赶去洛阳,拜老子为师。
师:可以在中间加上所以,读一读
生修改读: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所以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赶去洛阳,拜老子为师。
师:还有没有用的词语不一样的?
四、课堂小结,提示下节课的任务
师:看黑板,孔子就是这样学五止境,所以后来才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直到现在,我们还要把他的思想展示给全世界的人看。除了孔子,还有哪个人也很伟大?
生:老子
师:下节课我们再来了解老子。
宣布下课
板书:
向谁学?
去哪里学?
孔子拜师 为什么学?
怎样学?
风尘仆仆
学无止境
孔子曰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3.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一、复习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局部?
二、精读课文:
1.反复轻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深的句子。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出示: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1)自由朗读。
(2)引导同学谈感受:这段话美在哪儿?写出了什么?
(3)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5)齐读这一段话。
(6)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7)泗水春景这么美丽,所以孔子带弟子到河边游玩。齐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腾不息,是抚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自由读,考虑:
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水与真君子之间有那些相似的地方?
(3)“善施教化”后有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水的其它特点)
那你觉得能合理的补充那些特点呢?(心地善良、胸怀宽广、博古通今、孝亲敬长……)
(4)从中你有什么体会吗?
(孔子教育弟子做人,却没有直接进行说教,而是用水来打比如,巧妙地暗示弟子。孔子循循善诱、很聪明充溢了智慧。)
(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5)齐读这一段话。
(6)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8)分角色朗读3---9自然段。
出示: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温文尔雅的颜回经过深思熟虑,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个不为自身表功的人。”
(1)自由读。
比较子路和颜回的性格有什么不同?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你能不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有福同享”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这两段话。
(3)讨论:子路和颜回的性格你欣赏谁,不欣赏谁?
(4)孔子对子路和颜回的志向持什么态度?设想一下,孔子为什么这样做?(颜回、子路的志向标明了他们是一个真君子,孔子很满意。)
(6)分角色朗读课文10---17自然段
(7)孔子让同学在游玩中谈志向,你对这位大教育家又有何评价?
三、小结:
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孔子的故事,言论。
板书: 12孔子游春
抚育生灵——有德行
流必向下——有情义
看水、议水 穿岩凿壁——有志向 真君子
荡涤污垢——善施教化
孔子曰教案篇6
教学要求: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和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3.引导学生体会“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的涵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了,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你对春天的印象吗?两个字呢?用个成语行吗?
导读过渡:春意盎然,孔子带着弟子们来到了泗水河边,那里的春天怎样呢?
二、精读课文:
(一)出示: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1、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
2、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位“伟大的母亲”?自由读考虑;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联系生活,重点在母亲上:温馨、舒适、甜蜜)
4、再进行有感情朗读。
5、学了这小节,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过渡:泗水河边的春意很浓了,但是课文最后一节说: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从“春意更浓了”你又能读出什么呢?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3-17小节,考虑:你又读出来怎样的“更浓的春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自身有感受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写上批注。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朗读。
(1)教师的循循善诱;
(2)教育的效果(子路、颜回的语言);
(3)、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师生的朋友般的和谐,浓浓情谊。
4、重点学习:教师教诲
(1) 出示: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腾不息,是抚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自由读句子,仿照写句子(让学生上黑板写);
(2)交流评点句子;
(3)句子应该怎么写?学生交流;
(4)指导朗读理解、体悟这段话,然后学生再写句子,再交流;
(5)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6)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7)读了孔子的话,你想说什么吗?(真君子的涵义,结合资料学生自由表达。)
三、总结:学到这里,你还想怎么样?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语文综合实践:收集有关孔子的故事,言论,做手抄报。
3、语文综合实践: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异同点。
板书:
春意浓
孔子游春 真君子
春意更浓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