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笔 >总结报告

小班科学《水》教案5篇

优秀的教案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通过完善的教案,教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以下是好文笔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班科学《水》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小班科学《水》教案5篇

小班科学《水》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皮肤的触觉功能

2. 了解不同的触觉差异

活动准备:

毛线、石头、镜子、洗碗布、绒毛玩具、热水袋、凉水一杯

活动过程:

一、教师先请幼儿举起手来拍一拍、摸一摸书本或者自己的脸蛋。并让幼儿说一说摸书本跟自己的脸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借此提乡幼儿手的功能。

二、课堂活动一:

1.拿毛线让幼儿摸一摸,并让幼儿请轻轻地用手压一压。

2.拿石头让幼儿摸一摸,并让幼儿请轻地压一压。

3. 让幼儿说一说有什么不同。如果幼儿说不出来,老师可以直接说明:毛线摸起来软软的,石头摸以来硬硬的。

4. 让幼儿摸摸书本再摸摸绒毛玩具。

5. 引导幼儿说出书本是硬硬的,绒毛玩具是软软的。

三、课堂活动二:

1. 拿一面镜子让幼儿摸一摸。

2.拿出一块洗碗布让幼儿摸一摸。

3.让幼儿说一说摸镜子跟摸洗碗布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4. 如果幼儿说不出来,教师可以直接说明:镜子摸起来很平滑,洗碗布摸起来很粗糙。

四、课堂活动三:

1.拿出一杯凉水和一个热水袋。

2.让幼儿用手摸一摸凉水,再摸一摸热水袋。

3. 让幼儿说一说摸这两样东西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4. 如果幼儿说不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凉水是凉凉的,热水袋是热热的。

五、课堂活动四:

1. 拿毛线、石头再让幼儿摸一摸,让幼儿回忆软软的与硬硬的感觉差异。

2. 同样的方法回忆平滑和粗糙、热热的和冷冷的感觉。

3. 当幼儿都可以体会这些感觉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幼儿在教师内用手摸桌子、墙壁、衣服等,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

小班科学《水》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体会环境与人的密切关系,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知道天气寒冷时,要多穿些衣服、多运动及吃热的东西。

3、能正确地给洋娃娃穿戴衣物,发展动手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想出并说出各种御寒的方法,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难点:能正确地给洋娃娃穿戴衣物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感知冬天的特征

物质准备:洋娃娃人手一个,各种适合洋娃娃穿戴的夏季、冬季衣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组织幼儿谈话

1.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 “冬天,天气变冷了,我们该怎么办呢?”

2.启发幼儿说出:天气变冷了,要多穿衣服,穿厚衣服,带上手套、帽子,围上围巾;要多活动,积极锻炼身体。

二、让幼儿喝热开水

1.教师:“喝完热开水身体感觉怎么样?”

让幼儿体会:天冷了,喝了热开水好温暖、好舒服。

2.教师:“冬天里,你们还喜欢吃什么样的东西?”

告诉幼儿,天气冷了,要吃热的东西。

三、给洋娃娃穿戴衣物

1.教师一边出示穿着薄衣服的洋娃娃一边说:“天气变冷了,洋娃娃冻得直发抖。小朋友,咱们快给她想个办法,怎么才能使洋娃娃不冷呢?”

2.组织幼儿讨论各种御寒的办法,如:穿上厚厚的衣服、带上帽子、围上围巾、做一些活动、吃热东西等。

3.请每个幼儿给洋娃娃穿戴合适的衣物,并带领洋娃娃去户外做运动。教师观察指导,帮助动手能力较差的幼儿。

活动延伸:

幼儿带领洋娃娃在娃娃家“过冬”。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动手能力弱,自我保护意识差,不能主动地去适应天气的变化。本次活动从幼儿的生活小事出发,通过组织幼儿谈话,让幼儿喝热开水、给洋娃娃穿戴衣服等活动,让幼儿体验天气变化对我们身体的不同感受,教给幼儿适应环境的方法,使他们懂得一些具体的生活小常识,从而激发幼儿关注生活,关注环境的变化,并能主动想办法适应环境。

本次活动的题材来自幼儿生活,浅显易懂,在谈话中,多数幼儿都能想出并说出多种御寒的方法,“给洋娃娃穿戴合适的衣物”,是幼儿动手操作的环节,由于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差,有小部分幼儿不能较好地完成,但他们非常专注,也十分乐意参与; “喝开水”环节让幼儿亲身体会了冬天吃热东西的好处。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获得了许多生活经验,感受到了环境与人的密切关系,初步懂得了要主动去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身体健康。

小班科学《水》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玩玩、碰碰的吹泡泡游戏中感知泡泡的基本特征,知道泡泡是圆圆的、会飞、会破。

2.尝试用多种工具吹泡泡,知道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圆的。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体验吹泡泡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吹泡泡玩具、泡泡水、粗细吸管若干、形状不同的工具、抹布、一次性杯子

经验:会用吸管吹气

活动过程:

一、感知泡泡的基本特征。

1.宝贝们看,我带来了什么?你们玩过吹泡泡吗?让我们一起玩一玩。

2.教师吹泡泡,孩子们玩一玩。

3.教师:泡泡想休息了,让我们也来休息一下。刚才吹的泡泡是什么样的呀?

4.总结:泡泡泡泡圆又圆,有大有小真有趣;泡泡泡泡真好看,五颜六色飞上天;轻轻碰一碰,泡泡不见了,泡泡游戏好玩吗?

二、发现泡泡有大有小。

1.你们想吹泡泡吗?请你们闭上眼睛,我把工具变出来。一二三!

2.介绍工具:看,是什么呀?(吸管)这两根吸管有什么不一样?(粗细)

3.今天,我们要用这两根粗细不同的吸管来吹泡泡,我们来试试看!把吸管竖着放进泡泡水里,洗呀洗呀洗个澡,提起吸管,用嘴巴轻轻吹一吹,泡泡就飞出来。

4.那这两根细粗不一样的吸管,吹出来的泡泡有什么不一样?请你都去试一试。

5.幼儿自由操作

(1)提醒孩子将吸管提起来轻轻吹。

(2)提醒孩子观察粗细不同的吸管吹出来的泡泡大小不同。

6.分享交流

(1)你们都成功了,真厉害!那用这两根吸管吹出的泡泡有什么不一样?

(2)用粗吸管和细吸管吹出来的泡泡大小一样吗?

(3)总结:原来用粗吸管能吹出大泡泡,用细吸管能吹出小泡泡。(ppt)

三、探索泡泡的形状

1.吹泡泡可真好玩!我这里还有吹泡泡的工具哦,你们还想玩吗?请闭上眼睛,我把他变出来。一二三,瞧!这是什么形状的泡泡工具?有圆形的、三角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2.用他们能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呢?请幼儿猜想

3.这一次吹泡泡的方法有点不一样哦,还是把它放进泡泡水里洗个澡,让它变成一面小镜子,慢慢提起来,轻轻一吹。

4.你们快去试一试,看看能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

5.幼儿自主探索。

(1)三种形状都要试一试。

(2)仔细观察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6.分享交流

(1)宝贝们,快到老师这里来,泡泡玩具要休息了。

(2)用这三种不同形状的工具,你们吹出了什么形状的泡泡?

(3)原来,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四、吹有趣的泡泡

1.我还会吹一种很特别,会发出咕噜咕噜声音的泡泡哦,但是吹这个泡泡,我们要练一个本领,会换气哦。教师示范:吸一大口气,吹,咕噜咕噜,再吸一口气,吹。

2.幼儿尝试吹咕噜咕噜泡泡。

3.宝贝们,让我们到外面去吹一吹泡泡。

小班科学《水》教案篇4

设计思路:

我们都知道,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就是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而手套对于宝宝来说,也已经不在陌生,但是他们对手套的认知可以说是比较浅显的。因此基于以上两点,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手套对对碰,尝试联系生活,让宝宝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去关注手套。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手套的基本特征,知道手套是各种各样的。

2学习戴手套的基本方法

3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了解手套的基本特征,并根据特征学会配对

难点:学会戴手套

对于难点的解决我会在平时的'生活中加以锻炼,在本次活动中要求所有幼儿都能学会戴手套比较困难。

二、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手套,供幼儿配对使用。

2人手准备一副五指手套,供幼儿练习使用。

3生活中特别的手套。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互动教师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方法有:

1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教师演示戴手套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了解戴手套的正确方法。

2操作法: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手套做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次活动中让先幼儿自己尝试戴手套,然后通过教师的师范再尝试戴手套。

3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法、鼓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

五、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究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表达法: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活动中,我们各种颜色的手套,让幼儿看一看手套的外形特征,然后用语言说一说表达出来。

2 尝试法:《纲要》指出教师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幼儿通过自己尝试给手套配对,戴手套,做手指游戏。在游戏氛围中提高了幼儿动手能力创作力。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音乐:合拢分??

(二)、幼儿练习匹配手套,了解手套的基本特征。(在探索中自己发现、)

1、匹配练习。

师:最近天气冷了,我们可以活动活动小手。陈老师想送小朋友一件小礼物。猜猜是什么?(分发每人一只手套)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呀?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应该发几只?为什么?

师:手套宝宝呀应该是两兄弟,他们呀长的一样大小,颜色。 请你们帮助小手套找一找,把它的好兄弟请到小手套旁边。

2、师幼交流。

师:小手套都找到好朋友了吗?为什么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幼儿描述、并共同纠正配对错误的手套)

说说自己的手套上有什么?摸起来什么感觉

3、教师:原来一副手套有两只,它们的大小、颜色、花纹都一样。

(三)、幼儿学习戴五指手套。(儿歌教授法)

1、幼儿自己尝试戴手套。

师:你们会戴手套吗?那就拿出小手套戴一戴吧!(幼儿尝试、教师观察)

2、谈感受。

师:戴手套时遇到困难了吗?你的手套戴得舒服吗?为什么戴不好?

3、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

师:让你的小手套先休息一下,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戴的?

4、教师示范,边念儿歌边戴手套。

介绍手套有五指,我们的小手也有五指,找到大拇指对准,一个一个戴进去

师:刚才老师是怎么戴的?那就跟着我一起说儿歌。(教师示范另一只手,幼儿大声念儿歌)

5、师幼共同练习戴手套。

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那我们一起来边念儿歌边戴手套吧!

6、:戴上手套感觉怎么样?为什么要戴手套?(简单了解手套的作用保暖、美观)

(四)、了解生活中特别的手套。(提升幼儿对手套的认知,交流中结束活动)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特别的手套,让我们一一看吧!

出示各种手套,让幼儿自由讨论

(五)结束

原来有这么多有趣的手套,让我们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其他班的小朋友吧!

儿歌:

张开五个手指头,来和手套对一对

爸爸伸进大洞洞,妈妈伸进二洞洞,

哥哥伸进三洞洞,姐姐伸进四洞洞,

宝宝伸进小洞洞,换只小手再继续,

张开五个手指头,来和手套对一对

爸爸伸进大洞洞,妈妈伸进二洞洞,

哥哥伸进三洞洞,姐姐伸进四洞洞,

宝宝伸进小洞洞,我的手套戴好了。

小班科学《水》教案篇5

设计理念:

在平时的美术活动时,老师都要求幼儿在使用水粉颜料时,水粉笔不要从这个颜料盒拿到另一个颜料盒,以免将颜色混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班上有小朋友大叫:老师,潘峻把水粉笔乱放。我走过去,正想制止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小家伙却抬头对我说:老师,颜料会变的。小家伙一说完,周围的小朋友都吸引过来了,大家都看着一瓶黄色颜料因为放进了红色笔,上面都变成了橙色。孩子们都很惊奇地叫着:“老师,颜色会变!”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以此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大胆创造。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知道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

2、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3、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创造的喜悦。

活动准备:

红、黄、蓝颜料若干,小桶(每组一个),每位幼儿一个大的调色盘,人手一支调色笔。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红色,黄色,蓝色颜料。请幼儿观察,说出颜色的名称。

2、告诉幼儿:“我们今天都是小小魔法师,要变魔术。

3、老师操作实验,引起幼儿兴趣,并请幼儿观察颜色的变化:——将红色颜料(部分)到入一个干净的杯子里,然后再到入黄色颜料。用搅拌棒搅拌,请幼儿仔细观察颜料发生的变化,并与原来的红色和黄色的颜料做比较。

4、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回忆实验过程,说出实验发生的变化。

5、给幼儿提供颜料,鼓励幼儿自己变色,比比谁的颜色变得多。

6、给幼儿提供大幅白纸,让幼儿用自己配出的颜色进行绘画。

7、和幼儿一起将作品进行展示。

活动反思:

1、这次活动的安排,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幼儿观察老师实验的过程中,幼儿一直很安静很认真地看着实验过程。

2、给幼儿提供感性经验,幼儿在直观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讲述实验的过程。

3、鼓励幼儿多配色,并用自己配出的颜色进行绘画,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玩颜色

给孩子准备一些管状的水彩颜科或水粉颜料,调色盘若干,毛笔、油画笔、纸以及围裙。

让孩子自由摆弄颜料,如将颜料挤到调色盘里,用笔蘸颜料在纸上画,或用手蘸颜科,做手指画或手印画等。

成人引导孩子用两种颜色的颜料调出新的颜色,以让他自由探索,并在纸上涂画。不用考虑他涂画了什么,像不像什么物品等。

说明:成人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并且谈论一下对各种颜料的感受和认识,或谈论一下自己涂画的东西。让孩子画画或玩颜色,并不是要把他培养成美术人才,而是让他尝试和学习一种表现的方式,激发他对颜色和绘画的兴趣。

游戏目的:

学习辨认颜色,发展宝宝知觉能力,思维能力。

游戏过程:

(1)取一件宝宝喜爱的有色玩具,如红色球,不断地告诉他“这是红色球。”然后问他:“红色的球呢?”如果宝宝能很快地从几种不同的球中找出红色的球,便进行下一步,同时给宝宝以奖励。

(2)再拿出另一个红色的积木玩具,告诉他“这也是红色的”,当宝宝不理解的时候,可把上次拿的小红球和红积木放在一起,并告诉宝宝:“这是红色的。”

(3)把上述物品再多拿几件放在一起,告诉宝宝“把红的拿给我”,看宝宝是否能够把红的都挑出来,如果宝宝挑不出来,可用手指着再一次告诉他,直到他取完为止。

家长提示:

在运用指导语的时候,应尽量使用红色这个词,而避免提到其它颜色,以使宝宝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颜色上,待宝宝完全掌握以后再学习其他颜色。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幼儿园水的游戏教案5篇

儿歌水的教案参考5篇

风和水教案反思优秀5篇

儿歌水的教案推荐5篇

幼儿园水的游戏教案通用5篇

幼儿园儿歌《水》教案通用5篇

科学《风》教案推荐5篇

科学领域风的教案5篇

中班科学有趣的纸教案5篇

小班科学教学总结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3221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