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内容可以看出教师对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和运用能力,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目标,下面是好文笔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雪的教案参考6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雪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根据家乡的外形,味道等特征设计包装图案。
2、尝试用各种材质装饰包装盒,体验做手工的快乐。
活动重点:
根据家乡的外形,味道等特征设计包装图案。
活动难点:
尝试用各种材质装饰包装盒,体验做手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特产盒子、教学剪刀、画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盒子,引出课题。
1、把特产盒子散放在教室四周(也可以放在不同的地方)。
教师:看看我们教室里多了什么呀?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2、逐一出示包装盒,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它是装什么特产的。
教师:你们怎么看出来这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呢?这个盒子上面画的是什么?是什么意思呀?它是装什么的呀?这个盒子上的图片是什么呢?上面写的是什么字呀?
3、教师:盒子外面要画上里面装的东西的图片,画上去,大家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还要在盒子上名字。盒子里如果是很好吃的东西,要把东西得让让觉得很好吃,如果是很香的东西,要画得很漂亮,让人感觉到它的香味。
二、幼儿观看幼儿用书。
1、幼儿观看书上的盒子, 说说书上的盒子是怎么设计的。
2、教师:书上有很多漂亮的盒子,我们来看看它们是怎么画的,用了什么颜色。
三、幼儿看挂图的制作步骤,进行包装盒的制作。
1、幼儿讨论制作的内容。
教师:我们的家乡有很多特产,想请小朋友来设计盒子,你想怎么设计呢?(幼儿讨论家乡的特产,并说说自己想设计的'主题。)2、出示材料,介绍材料。
教师:老师这里有空白的纸盒、画笔、剪刀、白乳胶,请小朋友看挂图上的制图步骤来做漂亮的盒子。小朋友先在白纸上画团,画好涂上颜色,再把它剪下来,贴在盒子上进行装饰。
3、幼儿制作盒子。
4、请先制作好的小朋友还可以,通过绘画的形式进行设计我们瑞金的各种特产包装盒。
四、展示作品。
把做好的盒子放在教室周围,幼儿学习的时候可以进行欣赏自己做的盒子。
五、展示幼儿的作品。
1、刚才小朋友很认真设计了各种特产的盒子,现在我们一看哪个小朋友设计的特产盒子最好。
2、幼儿作品,表扬做得好的小朋友。
3、带领幼儿收拾材料。
大班雪的教案篇2
教学意图
现代的家庭多数居住在高楼里,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外面的世界。游戏是孩子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孩子爱玩游戏,尤其喜爱户外游戏。户外是一个开阔的天地,也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鉴于户外活动形式多样的特点,开展了此次活动。发展幼儿走、跳、爬、滚等能力,提高机体的协调性、平衡性。激发孩子的兴趣,满足孩子的实际需要。
教学目标
1.训练走、跳、爬、平衡、滚等动作及技能。
2.探索轮胎多种玩法。
3.体验游戏创造和合作游戏乐趣。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教学准备
1﹒大、小、粗、细轮胎若干。
2.小红旗若干,用绳子悬挂场地一边。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练习队形。
2﹒轮胎韵律操:每个幼儿前方放一个小轮胎,后方放一个大轮胎,听着欢快的音乐围着轮胎做头部、肩部、扩胸、体侧、体转、弓箭步、下肢、全身、跳跃等动作。
二、游戏“轮胎乐”
1﹒小朋友们,草地上有各种各样的轮胎,有大的、小的、粗的、细的、红的、绿的……我们用这些轮胎可以做很多游戏,大家去试试好吗? 幼儿自由探索“轮胎”的多种玩法。老师进行巡视、引导、鼓励,让幼儿注意安全,小心绊倒、与幼儿碰撞等。
2﹒幼儿说说并示范轮胎的几种玩法,教师及时表扬。
3﹒尝试用同伴的方法玩轮胎。
4﹒2人一组或3人一组合作玩轮胎。
5﹒请合作较好的做示范。
6﹒再次分散玩轮胎。
三、游戏“夺红旗”。
1﹒分成两组,把轮胎垒成一座小山坡,并从轮胎上翻过。
2﹒方法和规则: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各成一路纵队,分别站在起跑线上。听到起跑口令后各队第一位幼儿同时起跑,翻过轮胎山,拿一面红旗,跑回本队拍一下第二位幼儿的手,各队队员依次接着玩,先跑完的队获胜。
3﹒幼儿进行 “夺红旗” 游戏竞赛。
4.放松活动
(1)我们想出了很多玩轮子的方法,老师特别高兴,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像轮胎这样的废旧物品,只要我们动脑筋,就能玩到好多的有趣的游戏,希望小朋友开动脑筋。
(2)拍拍肩、拍拍腿、转转腰。
(3)滚着轮胎离开场地。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是发展幼儿上肢动作和力量,并让幼儿享受到玩轮胎游戏的乐趣,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活动环节比较紧凑,课堂气氛活跃,幼儿很好的融入到轮胎游戏的乐趣中,是在趣味的玩轮胎而非枯燥的参与游戏。
不足之处:
1、语速偏快。
2、教学机智运用不到位,没很好运用教学机智来解决课堂上的突发状况。
3、课前准备不足、部分动作不熟练,没有达到很好的示范效果。
大班雪的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讲述内容,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丰富词汇,培养幼儿学习散文的兴趣以及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通过学习散文,培养幼儿良好的说话习惯。
二、活动准备 实物投影机、电视机、录音机、春景图一张、电教软件、文字卡片。
三、活动过程
1.提示幼儿,说出冬天之后什么季节来了。
2.出示春天的景图让幼儿观察,并讲述春天里有些什么。
3.启发幼儿,思考用什么词语来描述春天里有些什么。
4.分小组讨论,让幼儿用不同的语言来描述春天的特征。
5.出示图片和相应的文字卡,指导幼儿用字来组词,再用词来造句。
6.根据画面内容,有顺序地把春天的景物描述出来,语言越优美越动听越好。
7.听录音机姐姐的描述。
8.根据录音机姐姐的描述进行表演。
9.让幼儿自由摆弄卡片进行讲述,进一步学习、巩固。
四、各领域渗透 艺术:让幼儿绘画春天的景色。欣赏表现春天的音乐,并让幼儿根据音乐创编舞蹈。
五、生活中渗透 吃饭时注意卫生,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发生。
六、环境中渗透 布置春天的环境图,展示春天的各种景物。
七、家庭中渗透 要求家长在家里丰富孩子的词汇,了解春天的景色。
大班雪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感知“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2、在活动中提高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喜欢参加科学活动,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
教师的大操作单;教师的魔术道具
幼儿操作材料:果冻壳、纸团、象棋、橡皮泥、每组放东西的小箩筐
活动过程 :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导入
1、变魔术:果冻壳不会倒。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魔术,我要让果冻壳娃娃在桌子上摇来摇去,跳跳舞,谁来帮帮它”
幼儿尝试失败得出它底部是球形的,很不稳。
2、教师变魔术激发幼儿兴趣。
二)、探索得出合适的的.魔术道具――橡皮泥
1、介绍不倒翁
师:“其实这种摇来摇去不会倒的玩具我们叫它不倒翁。”
2、师交代任务:“要完成一个魔术必须要有合适的道具,我往里面放入了一样东西,到底是什么啊?”
教师出示果冻壳、纸团、围棋子、橡皮泥引导幼儿猜想什么道具可以成功。
幼儿猜想实验结果,教师记录大操作单。
3、幼儿自由探索。
4、请幼儿分别说一说各种材料有没有成功。
5、教师以魔术师身份揭秘“道具”――橡皮泥,并完成大操作单
三)、探索得出魔术的手法:橡皮泥的摆放
1、师:“有的小朋友刚才明明就是用的橡皮泥,可是也没成功,所以说魔术不仅需要魔术道具,还要有正确的手法才能真正成功,什么叫手法呢,就是说橡皮泥要放多少,应该怎么放?”
2、幼儿探索尝试:幼儿将成功的不到翁放在教室前的桌子上,探讨为什么有的不倒翁成功有的不倒翁不成功。
3、小结制作不倒翁的秘诀:不多也不少;底部要粘牢;左右一样高。
四)、成功制作不倒翁,结束活动
1、幼儿带着口诀再次尝试成功地使果冻娃娃摇起来。
2、听音乐律动《不倒翁》。
大班雪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了解蝴蝶的形态、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2、尝试随音乐用肢体表现毛毛虫和蝴蝶的动态,激发幼儿探索昆虫世界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毛毛虫变蝴蝶成长课件。
2、毛毛虫头饰、蝴蝶拼图及记录纸等。
3、音乐及春天背景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引入活动。
1、教师: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一位小客人,它就藏在拼图里,我们同一组的小朋友一起合作动手把它拼出来贴起来好吗?拼完后说一说你们拼出的蝴蝶是什么样的?
2、引导幼儿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
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你们拼出的蝴蝶是什么样的?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3、你们还见过什么样的蝴蝶呢?你们知道蝴蝶的宝宝是谁吗?毛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呢?
二、引导幼儿了解蝴蝶成长过程。
你们想不想看看毛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
(1)分步观察:
1、卵:这是什么?它们长得怎么样?
2、毛毛虫:卵慢慢长大后变成了什么?毛毛虫会干些什么呢?
3、蛹:毛毛虫长大后会做什么事呢?怎样才能变成蝴蝶呢?
小结:谁能给我们完整介绍一下:蝴蝶是从哪里来的?
(2)欣赏完整的毛毛虫变蝴蝶的课件
三、观察记录,进一步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四、角色游戏
1、老师播放音乐,请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毛毛虫和蝴蝶的动态。
2、结束:我们飞到草地上去玩吧!
大班雪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运用团、搓、捏、按、压等技能将汤圆里加上自己喜欢吃的馅料。
2.能独立制作汤圆,也能与同伴友好配合制作汤圆,体验合作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卖汤圆》的音乐磁带;事先和好面粉;盘子每组一个;大电饭锅一只。
各种汤圆馅(黑芝麻、花生、豆沙、草莓酱、蓝莓酱)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1.出谜语 激发兴趣
(1)以汤圆为谜底,老师边念谜面,边做手指动作,问:小朋友猜猜它是什么?
(谜语:身穿雪白外衣,心里香甜如蜜。正月十五沿街卖,过了正月没人提。)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后回答。
(2)教师小结:元宵节是正月重要的节日,这一天里人们都会放烟花、鞭炮, 一家人还会开开心心在一起吃汤圆,吃汤圆表示团团圆圆的意思。
二、回忆经验,实践探索
1.回想生活 讨论汤圆做法
小朋友谁能说说汤圆是怎样做的?(请个别经验丰富的幼儿回答)
2.讨论交流 如何加馅
鼓励幼儿凭生活经验进行讲述交流。
3.尝试制作 验证做法
(1)全体幼儿自由分成四组,老师对幼儿提出要求(a.做到不浪费;b.注意保证汤圆卫生。)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对于只能团出汤圆的幼儿,鼓励其独立探究如何将馅加进去(与同伴商量也行)。
(4)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做同伴的小老师。让每一名幼儿都体验到夹馅成功的喜悦。
4.教师示范做汤圆的步骤:先取一小块粉团放在手掌心捏成球状,按压一个小窝窝加进喜欢吃的馅,然后再把小窝窝捏上,用另一只手掌盖在粉团上, 来回团、搓,一个小小的圆圆的汤圆就做好了。
5.幼儿再次实践制作加馅的汤圆。(配背景音乐《卖汤圆》,提醒幼儿将做好的汤圆放在桌上的.小盘子里。)
三、煮汤圆,吃汤圆
1.把做好的汤圆放进电饭锅里煮(煮汤圆时让孩子观察煮的过程)
2.与同伴一起品尝汤圆,体验劳动的快乐与和同伴成功合作的喜悦。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同时也学会了运用揉,搓,团圆,包馅技能,制作不同口味的元宵,体验劳动的快乐!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大班剪纸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