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确切的思路,我们是写不好一篇读后感的,我们在读完好书后可以写份优秀的读后感,好文笔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教育的痛和痒读后感优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教育的痛和痒读后感篇1
?爱心与教育》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我由衷地佩服蒋老师,尊敬蒋老师,因为她是那么富有爱心、童心,真心,信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的人,蒋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蒋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的“成功”。想着,看着,愧疚之心不自觉地油然而生,诚然,我也是爱孩子的。我会为孩子生病而忧心忡忡,我会为孩子的退步而发愁,我会为孩子的一点进步而感到欣慰万分……但,我的性子有些急燥,常常忍不住发火,蒋老师却能坚持不懈地播撒爱的种子,细心呵护着那颗颗幼芽,让她们不断地成长,这一点无颖深深地震憾了我,是的,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颖会使学生接近我们并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是对我们思想的洗涤,心灵的震撼。蒋老师的爱是那样的博大,那样的无私,我深深地被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书中“与顽童打交道,后进生的转化”一节,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师爱是阳光雨露,学生是花朵幼苗。对学生的爱既要像阳光一样普照大地,对学生一视同仁,又要对一些缺少爱的同学有所倾斜。蒋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她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她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蒋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曾做过。但是她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让我感触很深。比如蒋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她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这种教育的境界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蒋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读了万同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做个真正优秀的教师有多难。蒋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人有所不同,看到过不同的老师表达对学生的爱,有保姆式的爱,有恨铁不成钢的爱,无论哪种,潜意识里总是把学生看成教育的对象。而蒋老师的爱是建立在平等民主之上的,是双向互动的,深深地感染了我。
以后我会以蒋老师为榜样,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提醒自己,用爱心温暖童心,做个富有爱心和童心的人,爱学生,爱生活,爱世界。
教育的痛和痒读后感篇2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先生的教育名言,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我深感受益匪浅,有几点体会:
一、陶先生是终身学习的楷模
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他对自身成长提出了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构建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一个集体的成员,若人人以集体利益为重,注意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为集体着想,则这个集体会越来越壮大,这个集体定是有希望的集体。否则,多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则集体的根本必然动摇。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供了修身养德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促使自己慎思笃行。
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要有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教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二、陶行知是热爱学生的典范
读陶行知的文章,他的平易近人、热爱学生,在书中处处能感受到。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在给《吴立邦小朋友的信》中,他写到:“平时得了小孩子的一封信,如获奇宝:看过了即刻就写回信:回了信就把它好好地收藏起来。每逢疲倦的时候,又把它打开一读,精神就立刻加增十倍。小朋友的信啊,你是我精神泉源!”一个不是真心关心儿童、从内心爱护儿童的成年人是不会有这样的感受的。一个孩子给他的信,陶先生都给予这样认真的回复,待人之诚恳、做事之认真可见一般。
三、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正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
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知行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老师不要将现成的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方法如何来的过程,指导学生探索出来,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找出别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从而提升自己的素养和教育水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创新,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教育的痛和痒读后感篇3
这个假期我读了一本很感人的书--《爱的教育》,给我最深的感触那就是什么是--爱。这本书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形式反映出爱的各种表现形式:师生之间的关爱;同学之间的友爱;父母与子女及兄弟姐妹之间的天伦之爱。这本书包蕴的人物也极为平凡:富有同情心、纯朴仁厚的安利柯。天真无邪、极有正义感的甘伦。命运悲惨、父亲是囚犯的葛禄西。他们作为同学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感人故事,让我感动不已,。安利柯的妈妈是很有爱心的人,经常领着安利柯帮助贫困的人。一天母亲在报纸上看到一则穷人的消息后,准备了一包东西领着安利柯前去看望。在一个阁楼上找到了那家主人,是一位瘦瘦的女人,房门破破烂烂的,看样子生活很窘迫,母亲说明了来意并将准备好的东西和一些钱送给了女主人。
正准备告辞时,安利柯发现了屋子内有一个和他年纪相仿的男孩,再仔细一看,竟然是他的好同学葛禄西。但是安利柯担心葛禄西知道是自己的同学的妈妈在救济家里难为情,没有声张,而是领着妈妈快速的离开了那里,安利柯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了自己的同学,他感到非常开心。当我们遇到的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象全世界都和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己,有的人更加悲观,则以自杀的方式表示他的不满,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啊。其实,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有那么多人陪伴我们、关心我们、疼爱我们,就象葛禄西一样,在有困难的时候,自己的同学和不认识的人在默默的关心他、照顾他。朋友们请带着圣洁的心,投入到全世界当中去,你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的更加美好的。
教育的痛和痒读后感篇4
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以后,我才知道爱是那么的无私!那么的伟大!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真正的享受到爱。书中人与人之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让我感动不已。
?爱的教育》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的生活和学习,写出了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种各样感人肺腑的小故事。这些故事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记述了一个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平凡是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不足为奇,都是生活中的一些普通人。不平凡的是因为他们身上有许多优良的品质,譬如善良、憨厚、忠实、诚信等等。正是这一个个看似平凡却真实可信的小故事,把我带入了一个爱的世界,其中描述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家人之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让我受到教育。这本书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在《我的母亲》这一节中,父亲对安利柯说:“啊!安利柯!须知道亲子之爱时人间感情中最神圣的东西。破坏这样的感情是世界最可恨的人。无论如何有名的人,如果他使母亲哭泣,使母亲痛苦,那就是可鄙可贱的人。”没有用华丽的辞藻来烘托故事,短短几句话就把亲子之爱表现的淋漓尽致。
?爱的教育》除了亲子之情、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以外,还有许多关于乡国之恋的小故事。《少年爱国者》中的少年,当听到给自己钱的人在侮辱自己的祖国时,把他的钱丢了回去。
这样的好书,我百看不厌。读完这本书,我感慨万千,我相信,这将是我今后学习生活中的基石。
教育的痛和痒读后感篇5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如果这个世界处处充满了爱,该多么美好啊!
当我在暑假里看了《爱的教育》后,更是让我对我的想法更加坚信。
?爱的教育》是一本日体小说,讲述了一个名为恩利科的小男孩的成长故事。这里面每一个故事虽然短小,但它们都围绕着一个主题——爱。有了爱,世间的一切都将变得美好。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其中一篇每月故事:“小抄写员”。故事中讲了小小年纪的朱利奥为了减轻父亲背负的生活重担,深夜坚持为父亲抄写包裹订单,并且忍受着父亲对他的责骂和误解,直到四个月后才被发现……
当我读到“啊,爸爸!没有您的爱,我是活不下去的——无论怎样,请您不要这样说。”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朱利奥难以忍受父亲对他的不关心而发自内心的呼喊,也不难看出朱利奥把爸爸对他的爱当成了一种精神支柱,和他对爸爸的关心和珍惜。
朱利奥父子之间的感情是多么深厚!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对家人做出了如此大的贡献,相比之下,我自愧不如。我总以为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足够了,可他却恰恰相反。我真应该学习朱利奥。学会分担一点家中的责任。
?爱的教育》是一本不厚的书,却让我看到了世间美好的一面,看到了身边各种爱,懂得了爱与被爱,真不愧是一本世名著。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