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反映了我们在特定情境下的认知和情感变化,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心得体会是塑造我们价值观和信仰的关键因素,好文笔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两本书的体会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两本书的体会心得体会篇1
读了《骆驼祥子》这本书后,我从中了解到了在当时混乱的社会里,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这部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祥子是一个车夫,但他却并不平凡。“我只想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然后娶个清清白白的妻子,成个家。”要求不但不高,而且现实。我想这并不只是一个乡下人的想法,对于每一个内心纯洁,清白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望。祥子十八岁进城,三年奋斗,终于实现了他那小小的愿望的第一步——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可是之后的种.种艰难险阻,一次次挫折打击,一个个阴谋,一回回欺骗,让祥子也开始怀疑自己一直坚持追求的道路是否真的可以行通。布满荆棘的生活消磨着祥子的意志。最终祥子没有像胜利者一样抬起头,黑暗已将他的身躯包围。他屈服了,他开始自暴自弃,日渐堕落。他体内流动着的,仿佛已不是鲜血,如同行尸走肉,心已冻结。因为只有纯洁的人才有热血,才需要热血。这正如同一棵倒地腐朽的大树上盛开的蘑菇花,虽然五颜六色,艳丽异常,但终究是短暂的。祥子的一生正是最好的明证!这虽不是人们希望看到的结局,但却是深刻的,值得深思的。祥子所生活的那个个人主义社会,会让人们因贪念而互相残杀。在这儿,没有人能判定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因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一个个阴谋,欺骗,挫折扼住了祥子的脖子,让这个原本纯真善良的人,变成了穷途末路的鬼。而这悲剧的产生,只因为这个罪恶的社会吗?其实祥子也在不知不觉中绊了自己一脚,“有了车便有了一切”“不想别人”也“不管别人”。一个个目光短浅的人,正因为这自私而埋下祸根。
不错,祥子的故事,是事实,是缩影。体面地,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何时会埋起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
两本书的体会心得体会篇2
整本书阅读“种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11月17 日,有幸参加了武安市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种子教师培训活动,听了吴教授的讲座,真是受益匪浅。
一、什么才是真正的教师整本书阅读?
在学习课程的时候,当听到吴教授总结整本书阅读课程实施情况,提到了五类不同的阅读状况时,我还特别庆幸,觉得自己似乎已经到了第五层次”师生共同读完一本书,组织阅读交流会”,可是仔细一想,我将自己读过一两次的书带给学生,上一次导读课,然后上一次读后交流课,我就是一个真正的阅读者吗?是一名合格的阅读者吗?我的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是不是变得更爱读书了,更会读书了,我想,我现在所做到的应该只是让学生更爱读书,而在更会读书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一本书,如果做教师的也只是匆匆的读一次,就在班上上整本书的课程,这样的做法未免太过于心急,这样上出来的课也只能是流于形式,止步于尝试,并不能称之为专业。想到这里,我就觉得甚是幸运,因为在我迷茫的时候,遇到了亲近母语这么好的课程。读起来,学起来,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阅读者。
二、如何恰当地选择整本书读后交流的主题?
吴老师在课程的理论部分详细地介绍了一本书确定交流主题的过程,任何一本书,最后我们归纳出的主题有很多种,有的主题是甚至非常宏大,这些主题如何落实到课堂中,如何和儿童链接起来,如何用有效的形式去进行讨论,我觉得整本书阅读中这是最难的一步。以我本学期在自己班级尝试阅读《夏洛的网》为例,因为这本书我自己看过好几次,非常喜欢,所以把它定为了我们上学期的共读书,在读后交流课上,我选择了三个主题:1、威尔伯为什么获救?2、在夏洛眼中,友谊是什么,生命是什么?3、你认为友谊是什么?生命是什么?讨论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孩子们兴趣浓厚,畅所欲言,甚至讨论出了威尔伯之所以获救,也是因为他自己在拯救自己,然后到了第二、三个问题时,学生明显就积极性不高了,后来课后我自己进行了反思,才发现,确实“友谊”“生命”这些话题都太过于宏大,三年级的孩子其实不太乐于讨论这样抽象的问题。所以,真正的问题还是出在我制定的交流讨论的话题上,没有链接学生的实际生活,没有画抽象为具体。
三、不断尝试,才会柳暗花明
深知整本书的阅读对孩子们的益处,所以即使开始得晚一点,做得暂时不够好,我还是不遗余力的在班级进行着尝试,带着对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学习收获,加上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的经验,我相信,班级的阅读课程一定会走上正轨。
两本书的体会心得体会篇3
暑假期间一直想给孩子寻一本有意义的书,让她看完以后能留下深刻印象。偶然一次在书城找资料时瞥见了这本由美国作家。怀特着作的《夏洛的网》。这本书很久以前就听说过,但从来没有阅读过,听说风行世界五十年,感动了一大批读者。我翻了几页,不由得被书中浓郁而朴实的乡村农场气息给吸引住了,最后决定就买它了。
把书拿回家后,我先让孩子阅读前两页,如我所料,她根本就看不进去。因国外作家的作品有着他们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他们语言随意、颠倒、繁琐,也许一开始读它不太习惯,但稳下心来慢慢品读,你会感觉它像一瓶沉香的酒,越品越有味道。这本书讲的是农场主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快乐地生活着一群动物,其中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然而,一个最丑恶的消息打破了谷仓的平静:威尔伯未来的命运是成为熏肉火腿。悲痛绝望的威尔伯只能接受任人宰割的命运。然而,看似渺小的夏洛却说:我救你。
于是,夏洛用自己的丝在猪栏上方织出了被人类视为神迹的网上文字,彻底逆转了威尔伯的命运,让它在集市的大赛上赢得了特别奖,不再成为人类迫害的对象,得到一个安享天命的未来。但,蜘蛛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于是我决定读给孩子听,或许会引起她得兴趣。我通过模仿各种农场小动物的声音,把书中的各个角色绘声绘色的表达出来。孩子听得很入迷,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我,恐怕错过每一个细节。我一看目的达到了,读的更起劲了。当读到一些幽默的细节时,我们都忍不住咯咯的笑了起来,这本书实在是太有意思了。当我读累了,她马上接过书去,学着我的样子有滋有味的.演绎着书中的情节,甚至有种爱不释手的感觉。
这本我们连读了好几天。一到下午,我们交替着读上一段成为了必备功课。当读到最后,夏洛拖着她那虚弱而疲惫的身体,还要坚持着帮小猪威尔伯到集市上争取特别奖,最后终于孤独得死在集市上时,我心里酸酸的,感觉好凄凉啊!抬头看了眼女儿,孩子的眼圈红了,不一会眼泪掉了下来,足足哭了有十多分钟。我没有去阻止和安慰她,她哭说明她被夏洛无私伟大的精神感动了,这也是我想让孩子去感受的东西。夏洛对朋友的无私、忠诚和奉献影响了读这本书的每一个人,其中就有我和我的女儿。我希望孩子们在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少一些纷争,多一些关怀,就像《夏洛的网》那样,去除自私、丑恶,那该是多么纯净美好的世界啊!
两本书的体会心得体会篇4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负盛名的一部作品,曾荣获1953年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称赞作者是“精通现代叙事艺术,文笔有力,自成一体,这在近作《老人与海》中得到了证明。”然而,我认为这部作品大获成功的关键在于它刻画了人性中永远不能被打败的坚强。
面对远比自己强壮有力的对手,老人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调集手头仅有的物资为保卫战力品与鲨鱼奋力一搏。也许这一群又一群打不完的鲨鱼赢了,因为它们夺走了全部鱼肉,但我坚信老人永远没有被打败,因为他在这场与整个大自然的恶战中已经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无论他所处的环境多么险恶,面对的敌人多么强大,身边的物资多么缺乏,他都没有向命运低头或放弃为理想奋斗。“我会誓死奉陪到底”、“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这两句嘹亮的口号体现出了他在逆境中爆发出的可怕的巨大能量。圣地亚哥是精神上的圣者,理想上的赢家,他在这场心灵之战中完胜!至于物质上的利益,可以忽略不计了。
老人的钢铁意志让我联想到了体内埋藏着几百块弹片的作者;联想到了惨遭膑刑的军事家孙膑;联想到了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又丢了手稿的作家奥斯特洛夫斯......他们告诉了人们人性的强悍和生命的硬度,他们是永远不能被打败的英雄。
人生的道路荆棘丛生、沟壑纵横,数不清的困难正等待着我们。面对它们我们必须拿出人类意志中最强硬的部分,毫不畏惧地前进,正如圣地亚哥所言:“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
两本书的体会心得体会篇5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快乐读书吧”推荐了整本书,意图是让语文老师带领学生读整本书。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的读整本书,带有鲜明的教学特色。一是要教学生读整本书,二是教会学生读整本书,三是教会学生通过读整本书去学习。读整本书教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要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形成阅读能力,发展阅读素养。
读整本书因为阅读材料的不同,具有了不同于课文教学的特殊性。一是因为整本书字数多,包含内容广,教学时间上存在困难;二是因为整本书包含的意蕴深厚,具有更开放的时空,教学重点上存在选择困难;三是整本书的语言具有鲜明的作者个性,教学实践上存在和学生语言理解水平的差距。
如何进行读整本书的教学设计成为语文教师必须要面对的课题。下面以《长袜子皮皮》这本书的设计为例,谈谈读整本书教学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过程。
?长袜子皮皮》是一部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是阿斯特利德·林格伦,她被称作“瑞典的民族英雄”。可见这部作品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位置。
一、发现教学价值
教学价值是一个多元的范畴,任何一种教学价值都不可能成为唯一。同样一个教材,不同的人来教,教学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来读,读书的感触也不一样。那么教师做整本书阅读的设计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考虑呢?接下来我从教学价值的两个层面、四个角度、教学价值的实现和教学策略四个方面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教学价值的两个层面
1.理解内容,获取意义
如果阅读一本书后读者不能理解内容,显然阅读就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所以,一本书的教学设计应首先指导学生理解内容,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获取意义--比如书本的文学价值,这本书倡导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文中出现的语言现象等,教学时根据教学目标的侧重点进行适当的选择。
2.领悟表达,发展语言
普通读者一般较少去关注所读的故事是什么结构,故事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但是在课堂上发生的、在语文老师带领下学习的,必然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第一是它的结构,它是怎么建立的;第二是它的细节,它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去描写的。通过这些文本结构和细节的不断探究,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在他用词、用语的时候,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这是教学和一般家庭式阅读、消遣式阅读、娱乐性阅读不一样的地方,也是在学校里教师的价值所在。
实现从教内容、教能力到发展阅读素养这个更大的方向,大家一定要转变的是教学思维定势,不要像教一篇课文一样局限在设计这样的问题--书中有哪些主人公?她们干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靠这种碎片式的、散乱的设计想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在这种教学设计的指导下,班里领悟能力一般的孩子可能终身都不能悟出某些道理来,也不可能发展出某项能力。阅读素养从何而来?就是你阅读的多种多样的书,不断地形成交集、再交集,最后获取的那个一生能带得走的东西东西就是素养。
(二)教学价值的四个角度
1.思维价值
语文学科,有它基本的思维,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看作者是怎么想心思的。作者隐藏在书的背后,作者是怎么想心思的需要通过人物、通过情节去推断,所以一本书的思维价值需要执教者去挖掘。以《长袜子皮皮》为例,这本书的思维价值可以有两个方面: (1)多角度思考
皮皮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表现,她不是一个单一性格的人。教学设计中通过让学生来发现,皮皮在不同情况之下有什么不同的表现,从而来思考皮皮是什么样的人?能不能简单地定义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吗?通过《长袜子皮皮》,学生就能学会看一个人要多角度地观察,多角度地思考,全面了解情况后再做出判断,这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锻炼。所有人看待同一个问题是不一样的,角度有时候比深度更重要。
(2)超能力的作用
当然,也不能忽略思维深度的作用。《长袜子皮皮》一书中皮皮是具有超能力的,她把这些能力都用在哪了?--几乎都是用在保护别人的时候。在“我”具备了超能力的情况下,“我”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做一些事?这就引发学生深度思维。
2.情意价值
(1)好孩子的标准
乖孩子就是好孩子吗?历史发展的今天,大家都认为乖孩子没有什么创造性。到底是什么样的标准可以称之为好孩子?教师做《长袜子皮皮》的教学设计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在师生、同伴观点的碰撞下,学生的认知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
(2)同伴相处的方式
现在的家庭相对来说都比较封闭,家庭与家庭之间交流也相对地变少。到底怎么与同伴相处?这就可以引导学生从书中找到答案。皮皮去别人家做客、别人来她家做客,她们是怎么相处的,她们有没有矛盾?一定是有的,遇到矛盾,她们是怎么化解的?从《长袜子皮皮》中学习同伴相处的方式对孩子们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3.文体价值
(1)童话中的夸张
夸张是童话的一个根本性的特点,因为大家都崇拜夸张以后的人物以及场景,这样她们阅读起来才比较轻松,也能得到阅读的疗愈。
(2)童话的故事结构
一般的童话主人公要经历一些困难,最后有一个美好的结局。《长袜子皮皮》一书中童话的故事结构并不是特别明显,这本书显然和《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白雪公主》不太一样,做教学设计时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一下这本书和他们以前读过的童话的单篇或者童话书有什么不一样。
4.语言价值
书中典型的、有特色的语言的描写也应该被关注。
(1)描写人物的语??
作者塑造皮皮的形象让人有过目不忘的作用,和从头发一直写到嘴巴的描写人物的方式截然不同,所以说这是需要探究的一点。
(2)对话的作用
对话对童话中刻画人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显然在这本书当中,对话并没有占特别重的分量。所以对话到底起什么作用,在这本书当中又起什么作用,也是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去探讨的。
二、确定教学结构
教学的价值要根据文学的价值和学生年龄特点以及一本书本身的特点去确定。在教学设计实现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困难,比如想教的东西直接讲出来,希望把它讲明白,比如让学生去做一个任务,学生把作业呈现出来,老师做对比点评。显然这两种方式的教学效果都不是很好,因为学生在学的过程当中,没有得到老师有力的支持。想让学生学有所获只有方向没有方法是远远不够的。
(一)确定教学目标
体现一本书的教学价值的这样一个过程。第一就是一本书的价值,就是教什么,这个教学目标的确定,第二是怎么教,就是教学过程的设计,第三是教得怎么样,就是教学评价。凭借这样一个简单的结构,就可以确定一本书的教学目标了。
面对一本书,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点都挖掘出来。所以教师要学会根据书本的教学价值和文学价值来确定一本书的教学目标。
(二)准备教学材料
第一是作者背景。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有什么样的经历,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她自己是怎么评价这本书的,一般在书中不太会出现这些线索,需要老师下工夫搜集。
第二就是时代背景。故事发生在哪个国度,大概的写作时间和这本书所呈现的时代事怎样的。老师需要为学生再现那个时代的社会、历史、文化情境,教学才顺理成章。当然随着年级的增高,这些任务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三)设计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的目标和选择的材料,才能设计教学的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几个板块的罗列,它应该是一个有组织、有设计的教学流程。
1.结构
第一介绍作者,第二探究人物--皮皮有哪些方面的特点,第三得出结论,--大家来反思评价,多角度思考我们怎么做。
2.工具
有时候我们太重视互相的谈论、交流,而忽略了学生要有一些支撑的工具,
工具有哪些呢?第一是人物特征的图表--皮皮有几个特点,每个特点下边的证据是什么。第二是故事的结构图--故事是怎么发生的,有多少个小的故事组成,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通过填写这样的图表,学生就会明白故事是可以架构的。
3.任务
读整本书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所以要有一个核心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这样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在课堂上得以实现。
课堂的核心任务,可以确定为皮皮是怎样的一个人,理由是什么?引导同学们带着这个任务去读,学生就比较容易整合起来阅读,而不至于掉在细节中。
教学的过程重点有两个方面。第一,就是任务,到底要完成一个什么样的任务?第二,就是工具,使用什么样的学习工具,支持学生去完成这个任务? 三、选择教学策略
(一)设计任务
任务设计就是要把这个任务要求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后按这个任务去做。这个任务设计我将它分为两方面。
1.任务时间。
(1)读前任务
这本书拿到了,学生还没有开始阅读,老师就要布置任务,这样学生读起来,目标比较明确。
(2)读中任务
学生读了一段时间,我们发现可能学生读的不太深入或者学生读的没有多少兴趣没有多少挑战,这时适当布置一个任务,引导学生往下进行。
(3)读后任务
整本书读完了,设计一个综合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学生自然能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
这三者布置时间不同,目标也是不同的。读前任务是指导着学生去怎样读这本书;读中任务是增加阅读的乐趣或者说是阅读的挑战;读后任务,就是非常整合,检验学生读书的效果,加深学生对书的理解。 2.任务的形式
(1)问题探究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几个问题,学生顺着问题去研究。
(2)整合作业
不要让学生只去谈问题,引导他们把自己的见解通过完成整合的作业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就方便教师了解--学生是怎么思考,学生是怎么搜寻信息的,学生是怎么样来形成解释的,学生对一个人物的看法到底是什么样的。
(3)实践活动
知行合一,阅读是为了思考,也是为了行动。针对一本书开展实践活动是学生个人能力发展的延伸。当然在课堂上,教师经常用到的是前两种,就是问题探究和整合作业式。
(二)思维工具
1.把握作品主要特征的工具
比如,将皮皮和阿妮卡进行比较:她们都是女孩,她们都喜欢吃,喜欢游戏,喜欢刺激,喜欢做手工……那她们的不同点呢?比如,皮皮力气很大,而阿妮卡不是,皮皮非常勇敢,而阿妮卡并没有体现这个特点。这张表格在阅读中或者阅读后给学生都可以,阅读中提供学生可以边读边记录,随时补充。阅读后提供,学生可以对她脑中形成的形象进行整合。我想用这三张图表告诉大家,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都可以给学生什么样的任务,这种任务是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出现的。相信大家也有了一个基本的感受。
2.人物特征图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她们显然是会关注到人物的,这本书当中的主角是谁,她们做了哪些有趣的事,这是她们最关注的,故事的结构是需要老师去教的,一般的学生不太容易提炼出来,需要教师指导的也正是课堂上要教的重要部分。
这张图表就是多角度理解一个人物。最中间这个部分是角色,如,皮皮。特征一,比如说皮皮的力气大,证据是什么?证据一,她举起过一匹马,第二,她推倒了一头牛,第三,她举起了鲨鱼等等这些,再注上页码,哪一页的时候,写到了她做了这样的事情。特征二,说她是关心其她小朋友,然后有一二三,三个证据。特征三,她不爱学习,特征四,她喜欢做饭,类似这样的特征。因为要让小孩子去总结特征的时候,过去经常是概念化的,如,勇敢、坚强、自信、友善等等这样的词。在这里填特征的时候,老师们不要要求得过于死板,死板以后学生就把一个人物格式化、概念化了,如,善良、勇敢、友爱之类的,这样范围就窄了,希望她填的时候会更有生动的表述。所以说人物的特征还有5还有6,还怎么样呢?还可以添加。
比如,说上面特征一和特征二之间,我们还可以画一个表格,比如,说左边、右边,再有下边,都可以再加也可以改,特征的一二三四,也可以改这样的顺序。大家发现这张表格的好处,就是过去学生填人物特征的时候,有时候就是会比较笼统,如,说皮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大家说皮皮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孩子,好表现在哪些方面,如,说她爱帮助别人等等这些。皮皮,她有没有用好不能形容的这一方面呢?如,说她不爱学习,你说她是好还是不好,有时候不能是二元对立的这样的观点,所以应该是多元的。所以这张表格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多元的去看待一个人物,去了解一个人物,所以这张图表其实是在我们四年级以上的这个人物的阅读和分析当中经常会用到一张图表,看起来简单,用起来比较好用,学生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丰富它。比如说我这里画的是方框,学生还可以画椭圆还可以画花朵,还可以把它变形,变成思维导图的形式,但它的实质是不变的,就是这些都是在这个角色身上的一种体现,我们可以多角度的去理解这个人物。
每一幅作品做完,不管是图画还是表格还是什么,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署名。署名是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这是你的作品,你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任,你不要瞎写乱写,写一些你没有经过思考的东西。老师教学生就要全方位地教。
3.故事结构图
故事结构图也就是故事的骨架。完成这个结构图是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的。第一,让她们去看看作者是怎么思考的。第二,学生作为读者怎样思考要通过结构图表现出来。四年级的同学,应该会归纳一本书的主要的内容,这是一种逻辑思维的能力,是一种提炼和概括的能力。
?长袜子皮皮》这本书,角色有皮皮、杜米、阿妮卡等。她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发生的变化是什么?故事的结局是什么?这里提醒老师们注意的是发生的变化,这个角色在故事的情节中有哪些成长,这其实是所有的童话故事非常关注的。比如主人公皮皮杜米和阿妮卡进入皮皮的生活给了她很多启发,也给了她很多学习的榜样,也给了她很多发展的机遇。
4.故事主题图
除了对故事、情节、人物进行探讨之外,不要忘了关注它的主题。
长袜子皮皮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善良、勇敢、自由……如果要选一个最核心的放在中间,那一定是--皮皮的自由。自由就有六个方面可以进行讨论,这也是美国“六面体”的一个讨论方式。比如说一个组分六个人,也可以把全班分成六个组,每个组都有一个侧面,
分析,你是从哪里看出皮皮是自由的。
联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看看皮皮是不是自由的,或者从学生的角度来证明皮皮是自由的。
描述,就皮皮的自由有哪些,有哪些自由可以把它写出来,一二三四,通过细节这种形象的描述。
比较,和书中其她的人物进行比较,说明她到底是不是自由。
应用,我们能不能从皮皮身上学习到什么呢?学习到什么,有哪些可以应用到自己生活当中去? 争论与反驳。我认为皮皮也是不自由的或者我认为皮皮这种自由是不好的等。
课堂上可以做一个色子,决定不同组的探究方向,各组从书中找出对应的答案向大家汇报自己的发现。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过程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个问题,对整本书的主题进行这样的讨论是非常有意思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会在课堂上出现意想不到的收获。
整本书的语言环境不同,语料很多,学生关注和选取的事件和表述方式不一样。有的学生愿意画图表示,有的学生愿意书写来表达。用图表示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结构化,用文字书写有利于学生形象地表述,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方式。一本书的教学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但是有一个基本原则,老师不要将整本书条目化、表格化。一本书两个表格就可以了,如,关于人物、关于故事结构的,老师做教学设计时需要做选择,本次教学想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是故事的结构还是故事的细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还是人物的外貌语言?抓大放小,选择最适合的教学设计而不是选择教学点最多的设计。
原载《中小学教材教学》2019年5月刊 作者简介:
李怀源,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叶圣陶研究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阅读分级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北京大学“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名师工程”实践导师;首都师范大学“特级教师工作室”实践导师;中国教育报“2015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
主持完成的“小学单元整体课程实施与评价体系”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的“小学语文整体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研究”获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课题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读整本书’课程实施与评价体系研究” 。
在《课程·教材·教法》《语文教学通讯》等刊物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理论与实务》《每个孩子都能学好语文》《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构建艺术》;选编《叶圣陶谈阅读》《叶圣陶论写作》。总主编《小学语文单元整体课程实施与评价》6本课程方案。
两本书的体会心得体会篇6
面对30年代满目疮痍的旧中国,老舍怀着对旧社会的憎恶,手里握着一支沉甸甸的笔,胸中揣着一颗沉甸甸的心,用朴实的文字写下了对腐朽黑暗的旧社会的控诉书——《骆驼祥子》。书中以一个小人物的命运为线索,真实地折射出了一个大世界。
身为社会最下层的劳动者,祥子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劳动,创造生活。他怀着买车的信念,拼命地赚钱。终于,祥子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车,那辆车对于祥子来说,不知道是他磨破了多少双鞋换来的。可是命运捉弄人,车接二连三的被人夺走,祥子的梦想之火一次次地熄灭。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不断的振作起来,再度奋斗。我不由地对祥子那坚持不懈,为梦想而拼搏的那股韧劲而感动;对祥子被悲惨的命运所折磨,而只能无奈地沮丧和失望感到怜悯。虎妞的死使祥子的心灵深受打击。虎妞死了,车也卖了,一切都化为乌有,又如同刚开始般,而在祥子心中,深深的印痕却永远烙下了。但他还尚有一线希望——小福子,他知道小福子是真正对他好的女人,他拉车也全依赖着这一希望。可是,当祥子终于回去的时候,小福子已经死了。祥子悲痛欲绝,从此对世界充满了敌意,开始报复身边所有人。他丧失了对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沦为自甘堕落的败类,原来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碾得粉碎。从前讲义气的祥子,如今却开始欺骗自己的朋友、利用他们,把他们一切都骗抢过来。他变得奸诈,甚至无耻。简直变了一个人,偷抢拐骗,只要能拿到钱,他什么都做得出。于是“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终于成为了“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一个积极向上,扎实肯干的大好青年,最终沦为无恶不作,好赌成性的社会败类,人间渣滓,充分体现出当时社会的肮脏腐败,狠狠批评了当时政府的无能,封建社会制度的罪恶。祥子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的遭遇与思想行为上的巨大变化,将人性的丑陋与社会肮脏的一面毫不保留地揭示出来。
老舍先生对当时的政治,当局的黑暗并没有作过多的描写,凭着一条主线,批判了万恶的旧社会。旧社会的肮脏,腐败和时局的动荡不安对贫苦老百姓带来的磨难是深刻而久远的。它毁了许许多多像祥子一样的,出身贫寒,但对生活仍然满怀着信心的人。祥子的堕落是令人心痛的,但这是对旧社会的有力控诉。整部小说语言生动,文笔刚劲有力,故事离奇感人,发人深省。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于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祥子在生活理想被毁灭后的精神坠落。
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在这漫长的人生岁月里,我们会遭遇很多坎坷,就是困难与挫折。我们遇到坎坷时,不能逃避,要去面对它,要去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也不要绝望。俗话说得好,“天无绝人之路”。只要我们不气馁,鼓起勇气重新爬起来,继续前进,就能看到光辉的明天。祥子在人生路上一次又一次地摔倒了,但在站起来三次以后,他没有坚持下去,被那个旧社会给同化了。然而,他如果再坚持一次,继续要强,做一个正直的人,便不会是现在这个结局了。在挫折面前,强者会迎难而上,弱者则会知难而退,祥子在做了几次强者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弱者。
读《骆驼祥子》,就像品着一杯好茶,而不是一杯白开水下肚,淡然无味。《骆驼祥子》上演了一幕悲剧,控诉了一个社会。
两本书的体会心得体会篇7
响应“廉洁文化进校园”的读书思廉活动,我认真学习了《管好自己是一种考验》、《长存感激之心》等文章,感受颇深:在我们感慨某个身居高位的官员因下马,或者是唏嘘某座新投入使用的桥梁轰然倒塌的时候,我们应该思考,为什么会有“”?在教育行业的教师们,如何避免教学上的?我认为,必须通过勤奋学习,不断反思,及时校正人生坐标,规范人生追求,始终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加强自身修养,真正做到“一身正气,廉洁执教”。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句话已经把教师的职责诠释得清清楚楚了。作为“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用心教学。然而,有那么一部分人忙着职称晋升,想要名利双收。于是,不知不觉离开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原点,“心较比干多一窍”,千方百计地“补”习,“考”好成绩,“写”论文,“上”公开课,“指导”学生……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对孩子的思想动态、道德品质、安全意识漠不关心,对教学、科研更是不屑一顾,职称、名利却样样想通过各种手段与别人“平起平坐”,甚至要“高人一等”。还有几个人记得当年初涉教坛的崇高理想?面对那么多形形色色的诱惑,“管好自己”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善用智慧,顶住诱惑;秉公用权,为人服务;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慎独慎微,自省自重;加强学习,明理立德。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学校是育人的净土。要让廉洁常驻校园,不仅仅是学校领导的责任,更需要全体教师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支持,每个教师都应该是学校廉洁建设的主人。活到老学到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就该甘于清贫、道德高尚。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作为教师,更要随时随地都应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都应该以良好的品行、人格、气质、情趣来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做到严于律己,高尚做人。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真诚待人,注重品行的修养,向品行好的人学习。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要处理好名和利的关系,做一个深明义理的人。在中外历重名轻利者不乏其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秉公无私”的屈原,“宁愿生命消失,只要声誉能够留存”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等等,都有很强的名誉意识,并以此加强自己的品行修养,促进自我完善,使得后人钦佩并效仿。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自身思想道德防线。教师应该自觉的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自觉学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不断强化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爱岗敬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严于律己,就要接受监督,不谅“小恶”。所谓“小恶”就是大家常说的犯小毛病。“小恶”因其小而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其实,我们常讲的自我批评,自我解剖就是指要重视解决“小恶”的问题,否则,就不可能坚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应该看到“小”是相对的,“蚁穴”虽小,但久而久之,千里之堤可能毁于一旦;医生做手术,哪怕还有一点点病菌没消灭干净,也会引起溃烂,甚至危及生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小恶”不可小看,我们应铭记“勿以恶小而为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最后,要学会感恩。一个人不管当了多大的官,成就了多大的事业,都离不开众人的帮助。要感恩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学会知足。
在与时俱进的今天,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身观和价值观,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正确的人生追求,分清是非黑白,不断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用“严于律己,高尚做人”的理念要求自己,真正使教学质量能稳中有升,做一个心胸坦荡的好教师!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