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笔 >心得体会

家乡端午节的作文优质8篇

作文体现出每位同学的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优秀的作文从立意、选材、篇章结构、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等多方面,好文笔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家乡端午节的作文优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家乡端午节的作文优质8篇

家乡端午节的作文篇1

过端午节,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粽子呢!……

包粽子一定要有准备的,原来姐姐已经准备好浸泡了3个小时的糯米,同时也买好了粽叶,这样的准备就让我大吃一惊。

我把米放在叶子里,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气极了姐姐对我说:“你要把叶子做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然后在把米放进去啊!

于是,我按照姐姐说的步骤做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边那个盘子中间放的是什么?原来是肉哦!我在糯米中间按了一个小洞洞,把肉馅弄成圆状,塞入糯米中,让它们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么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翘起来得一片叶子按下来,并用绳子用力的扎紧。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个。现在就要下锅了,先是把水烧开,然后把粽子放下去。

过了一会儿,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绳子解开,正想把叶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烫着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来。我吹着吹着,把热气吹走了。我在次小心翼翼的将叶子掀开,吃起了自己做的香喷喷的粽子来,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间,包着一团鲜汁可口的肉馅,放入口中,不油腻,又有嚼劲,感觉太好了!

端午节就这么过去,嘴里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想着我国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诗句:宫衣亦有名,端午贝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这真是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家乡端午节的作文篇2

我的家乡在苏州,这里最特别的节日就是端午节了。

在我们苏州,端午节要吃粽子、戴香囊、赛龙舟等。

先说说吃棕子吧。我们家的粽子大多数都是奶奶包的。其中最难弄到的就是粽叶了。奶奶曾去过旺山、花山等地方采粽叶。为了采粽叶,奶奶就像雷达一样,一听说哪里有粽叶,立刻定位准确地飞奔而去。奶奶包的粽子大部分是白米粽,吃起来虽然没有别的味道,但是有一股浓浓的糯米香。看着奶奶三下两下就包出一只漂亮的粽子,我也跃跃欲试。可是粽叶到了我的手里,就像条软趴趴的海带,怎么也包不出立体的三角形——唉,看来我是包不了了,只能负责吃了。

说完粽子,再说说香囊吧。我小的时候过端午节,可是要戴香囊的哟!据说小孩戴了香囊可以保证夏天不生病、不长痱子。香囊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方形,还有的做成了粽子形!香囊外表看来总是五颜六色的,花花绿绿很漂亮。香囊闻起来有一股中药的味道,但是不难闻,我觉得还蛮香的。到了一年级以后,我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需要再戴了,爸妈给我买的香囊我都挂在了床头,让那种浓浓的药香伴我入眠……

端午节既是传统的节日,也是外公外婆认定的“女婿节”。外公外婆常常利用这一天来请爸爸吃饭,感谢他一年来对妈妈和我的关爱。外公总是端着一杯酒,对爸爸说:“你辛苦了!”爸爸总是一口喝掉,高兴的说:“不辛苦不辛苦!”

这个节日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因为这个节日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我们的爱。我喜欢这个节日。

家乡端午节的作文篇3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算是最传统的节日了。

我和妈妈准备包粽子时,忽然想起端午节的传说——大诗人屈原的故事,我便跟妈妈滔滔不绝地说起来。

屈原,名平,与楚王同族姓。他知识渊博通晓国家兴衰之道,楚王十分信任他。上官大夫与屈原同职,他也想得到怀王恩宠,于是在屈原拟定国法时,上官大夫试图将其夺走,可屈原不给他。于是上官大夫就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大王您让屈原拟定国法,众人无一不知,不过每颁布一条法令,屈原夸耀其功说‘除了他,谁都定不出这些法令’。”怀王听信了他的话,疏远了屈原。不久后,屈原写下《怀沙》赋,怀着满腔悲愤抱着石头跳下汨罗江自杀了。老百姓怨纷纷,怕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便包的粽子投下江中,还有人划船下水去找屈原的尸体,不过没能找到。

因此,端午节这天大家通常要划龙舟吃粽子,纪念大诗人屈原,这天还要在门上挂蒿草,取避邪之意;蒿草旁还要挂猴子,取看门猴子之意。

开始包粽子啦,先得准备一堆糯米许多粽叶。先把粽叶握成一个近似三角的涡,将糯米一把一把的装进去,不过不能装得太满,不然蒸的时候就会漏掉。将长出来的粽叶卷过来封底,放进锅中蒸几十分钟,美味的粽子就出锅了。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的传说还有很多,让我们再去发现吧。

家乡端午节的作文篇4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作为中国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端午节毫无疑问是其中最有“热”感的节日。

作为进入盛夏前的一个节气,端午节显然是每年真正感受夏天的日子,在城市,端午节的三天假日,可能会让很多人考虑出去找个阴凉的地方散一下心,而在农村,端午节确是一个忙碌的节日,因为在中国蕴含丰富的农耕文化之中,端午节代表着夏收秋种。

在过去的北方,每年过端午正是新麦下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很期待这个日子的到来,因为可以吃到新麦做的各种食品。而在过去的南方,端午节却是另外一种粮食水稻收获的季节,新打下来的水稻碾成了大米,过节的前一天正好可以包成粽子,然后美美吃上一顿。

现在,南北差异已经没有那么大,端午节吃粽子,这是全中国人民的一大传统习俗。

中国人端午节吃粽子的历史由来已久,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开始流传的,那一天人们互相送粽子作为对屈原的纪念。

粽子还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据说,早在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不过在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晋朝人周处《岳阳风土记》之中就记载道:“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到了南北朝时期,中国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在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中国的南北差异也还是存在的。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家乡端午节的作文篇5

我在家乡端午节吃粽子。老人们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去年端午节前夕,奶奶决定做些粽子。那天下午,我们煮了一大锅红豆酱,在上面加了红糖。很好吃。稻草灰是我们唯一的秘密。我们在灰烬中加入开水,过滤,放入糯米中,搅拌均匀。馅料和米饭做好后,是我们准备粽叶的时候了。开始把叶子泡在沸水里使它们变软。

准备好了,我和哥哥决定举行一个饺子制作比赛,比谁更漂亮。

比赛开始的时候,我和哥哥赶紧把比赛结束了。

1、我们用三分之二相同大小的叶子重叠。重叠时,粽叶的叶头与叶尾相对。然后把叶子折成三角形。

2、把叶子折成三角形。把它们折在角落里,以免糯米掉下来。

3、三角做成后,放一些糯米,然后放红豆糊。

4、把糯米放进去再调一下。尽量保证每个部位都有糯米,调整后再捆扎。

5、然后把三角形的糯米叶对折,排列整齐。

6、系好绳子是关键的一步。撕碎的叶子绑在四分之一的粽子上。用牙齿绑粽子很麻烦。否则,包扎会松,使糯米掉出来。

虽然粽子很常见,但如果你想包好它,要把它包得整齐美观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你必须非常认真和小心,才能完成它。

家乡端午节的作文篇6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民歌唱的就是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端午节这天,妈妈买来粽叶,端出泡过的江米,洗好蜜枣,准备开始包粽子。我也想自己动手包粽子,便自告奋勇要帮妈妈包粽子。我拿起粽叶一卷,挖了一大勺江米倒在粽叶里,双手一合,结果粽叶散开,里面的江米也散落一地。看来包粽子并不像我想的那样简单。

妈妈笑着说:“你要仔细观察,多多练习,就能包成一个漂亮的粽子”。我又一次拿起粽叶,认真观察妈妈如何包粽子。只见妈妈不慌不忙地拿起两片粽叶,卷成圆锥形,往里面倒进少许江米,然后放入一颗甜丝丝的蜜枣,再倒入一些江米盖住蜜枣,然后用粽叶包裹形成一个三角形,最后用绳子把粽子紧紧扎住,一个饱满、精致的粽子包好了!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又尝试了几次,终于包成一个“合格”的粽子。

妈妈问我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我知道那是因为人民为了纪念古代一位爱国诗人屈原。妈妈还说包粽子是流传很久的民俗,我们要学会这门“技术”,更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知识,长大才能做像屈原那样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哎呀,我的粽子煮好了,我可要好好品尝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啊。

家乡端午节的作文篇7

在中国历史的文化中不仅有建筑、书画、雕刻等,更有五彩缤纷的节日,春节热热闹闹;元宵节欢欢喜喜;中秋节团团圆圆……每个节日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我却最爱端午节!

端午节吃粽子是最开心的事,家乡的端午节包粽子有许许多多的讲究。粽叶有要求,新鲜的芦苇叶,碧绿碧绿,或槲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端午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准备就绪,洁白的糯米浸泡在一尘不染的清水里,饱满的蜜枣、花生仁、葡萄干早已泡好,心灵手巧的女主人们用双手左折右叠,再用丝线层层缠绕,一个个精致的粽子便诞生了。煮粽子不能心急,要小火慢慢煮,老人爱用火炉,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炉子上,能焖整整一晚上。第二天孩子们一起床,一揭开锅,屋子里、院子里顿时都弥漫着芦苇叶和粽子的香气。大家馋得口水直流,争先恐后地拿粽子吃,个个赞不绝口。

端午节不仅要吃粽子,还要赛龙舟!我在电视上看了龙舟赛。这场竞赛虽然规模不大,却很有中国传统的龙舟竞渡的韵味。

一来到河边,只见河的两则人头攒动、锣鼓喧天、红旗招展、观者如潮。参赛队伍早已准备就绪,一艘艘仿龙造型的龙舟一字排开。每艘龙舟上有20多名划桨手,一名击鼓员指挥。舟上各插有一面帅旗,每队着装不同,色彩缤纷;队员个个精神抖擞,阵势宏大,场面却也极为壮观。

竞赛就要开始了,队员们屏住呼吸,跪在舟板上,全神贯注地等待出发的那一刻。随着发令员一声令下,健儿们手举桨落,奋力划桨击水,各艘龙舟如箭离弦,此时舟上的击鼓声、观众的呐喊助威声汇成一片,群情激昂,各队龙争虎斗进入白热化,似乎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罢休。

我国龙舟的起源,流传最广的是爱国诗人屈原的传说。传说屈原投江自尽后,楚人划船拯救,奋力打捞屈原尸体,却无所获。从此,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人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诗人,都到江上划龙舟。于是端午节赛龙舟竞渡的习惯便这样流传千古。

家乡端午节的作文篇8

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午日节”、“五月节”,传说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而形成的习俗,以防止汨罗江里的鱼虾去咬屈原的遗体。在许多地方,在端午节来临之际,便会吃粽子,赛龙舟,插菖蒲、蒿草、艾叶。还有的地方会薰苍术、白芷,而大多数地方都会去喝雄黄酒。我的家乡虽然习俗不多,而出名的就只有包粽子,不过,这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好不容易,今年的端午节到了,我和表弟、表妹都不约而同,心有灵犀,直往外婆家“奔”去,因为外婆早已准备好了粽叶来包粽子。

来到外婆家,看见外婆正坐在火炉旁,小心翼翼地包着粽子。我立刻找了一根板凳,不声不响地坐到外婆身旁,看着外婆是怎样包粽子的。不一会儿,骄傲的我就自以为学会了,迫不及待地拿起几张粽叶,学着外婆的样子,将粽叶卷成“枕头”,在盆中抓起一把糯米放进“枕头”里,也“象模象样”地用一根筷子在“枕头”间划来划去(说是以防糯米没有填实),然后又放入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排骨、红豆、绿豆、巴山豆之类的,我图多,抓排骨抓了一大把进去,再拿几张粽叶封口,最后用线五花大绑,把“枕头”从头到尾、密密麻麻绑了个结实,就大功告成。哈,原来包粽子就这么简单!我洋洋得意,开始包第二个、第三个……

一会儿功夫,我就包了五、六个大大小小的“枕头”和“圆锥”,想到即将就要吃到自己包的.粽子了,口水忍不住“咕咕咕”地直往外窜。我迫不及待,将自己包的粽子集中捆在一起,并暗地里打上记号,一股脑儿地同外婆包的粽子一起放到锅里……几个小时后,粽子煮好了,我急不可耐地打开锅盖,暗暗地翻找我包的粽子——天哪,这哪里是粽子,明明就是“粽叶煮糯米饭”呀!我不敢往下看,怕被外婆看见,心里不住地责怪自己:真该死,怎么包时就不检查一下是松是紧呢?终究,纸是包不住火的。在外面休息的外婆哼着小曲走了进来,我连忙站到一旁,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看着外婆小心翼翼地打开锅盖……,外婆看到这壮观的一幕,既好气又好笑地问我怎么回事。正在我不知所措,不知怎样自圆其说时,干了一天农活的外公走进来了,看到眼前这一幕,先是一愣,继而哈哈大笑,帮我打圆场,对外婆说:“别怪玲玲了,第一次包粽子嘛,看这样子,哈哈,一定蛮好吃的嘛!”说着用筷子挑了一些既像稀饭又不像稀饭的“两不像”送到嘴里,津津有味地嚼起来。早已跑进来看“热闹”的表弟和表妹,也拿起筷子,学着外公的样子品尝着我的杰作,做起了鬼脸……

到了晚上,我们全家人围着火炉一起吃粽子,有说有笑,享受着欢乐,享受着幸福,温馨极了……

在我的家乡,人们还有将自家包的粽子送给乡亲和亲朋好友分享的习俗,寓意传递欢乐!传递平安!传递幸福!

这就是家乡的端午节,它虽然很朴素,但却朴素得迷人,朴素得可爱,朴素得温馨……

我爱家乡的端午节!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端午的粽子作文参考8篇

端午的粽子作文精选8篇

端午的粽子作文通用8篇

做家乡美食作文推荐8篇

做家乡菜作文8篇

作文家乡的田野作文6篇

做家乡菜作文参考8篇

描写家乡的雪的作文参考6篇

过端午节作文三年级300字8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206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