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思维的碰撞,能够让我们的理念激发讨论,写作文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好文笔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静以修身作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静以修身作文篇1
记得有人说过:"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该做怎样的人呢,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么?其核心为“德”,发之于心而表现为行为即为“礼仪”。 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表现在具体的生活与学习中,就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诚挚关怀,是见到师长时的一声亲切问候"您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
做文明之人,就要学会待人处事的礼仪,用文明语,做文明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如果不能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就不能说是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周人制作礼乐,隆礼重仪,确立了以“德”为先的价值原则。在后世这些基本的价值观得到了展开,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形成了儒道法等各种流派道德理论思想融合而成博大精深、系统完备的中国传统文化。仁爱孝悌、精忠爱国、勤俭诚信、见利思义、谦和好礼等,这些美德成为中国民族民族性格的一部分,而世代相传,在今天依然发出绚烂夺目的'时代光彩。"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文明修行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最精明的头脑,最高深的学问都重要。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良好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
可见,文明的行为,得体的礼仪,对一个人的成功有着十分深刻的意义。当然,文明修行的益处还体现在其他方方面面,集体的发展、国家的兴衰等等都离不开文明的行为、规范的礼仪。
文明,是人类进取的风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造就了一个文明的国家;礼仪,是人类生活最起码的道德。学校是播种文明、承载礼仪的沃土,一所学校的文明程度更是学校师生道德风尚,精神面貌的最具体的反映。最为一名邗中学子,我们更应该牢记这份责任,为自己为学校谱写文明礼仪的新篇章!
静以修身作文篇2
包容又称宽容、大度等。较一个人而言,有包容之心则如胸怀天下。善于包容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优良品格。物是人非,唯有看轻波澜、包容事态变化、有气量的人才能活得轻松自如。想起施耐庵笔下的一句话: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亦深。若心胸狭隘,容不得半点不顺,那么烦躁随身、四面碰壁,也是自然的了。
能包容的益处不仅如此,还能够促使他人反省自身缺点,提升自己道德修养,从而完成大事,久留芳名。美国曾经有位寡言的总统,他有一位长相出众的女秘书,却时常在工作中粗心。一日清晨,女秘书刚进办公室就被总统夸赞年轻漂亮,女秘书受宠若惊,总统却接着说道:但也不能骄傲,我相信你的公文处理能同你的长相一样漂亮,从此女秘书果然很少再犯错。如果万事都像这位总统一样,以一种包容委婉的方式来对待,那么效力岂不是事半功倍?
包容体现于有德之人,即有识者心胸必足够宽广。在唐太宗还是秦王时,魏征曾多次劝太子李建成除去李世民,后来李世民当上皇帝,不计前嫌,理解魏征是各有其主,就重新任用了魏征。唐太宗不愿丢失魏征这样的'人才,宁愿自己咽下这口怨气,这的确是值得后人佩服的大度之为。倘若是怨恨占据其心,想必也不会有贞观盛世这一历史巅峰罢。
包容是一种量度,一种品格,却绝不是委曲求全。雨果曾说过:“最高贵的复仇方式是宽容。”台台湾南有个“秋茂园”,遍植荔枝芒果,任何人都可以入园摘食,无需付费。种植这一片果园的黄秋茂是台南人,三岁丧母,童年孤苦,曾因摘食别人的果园而遭人狠打,他在日本经商致富后,就在台南兴建了一座“开放式”的果园。黄秋茂的这一善举是懦弱吗?不是,绝不是。他用一颗宽大的心去包容曾带给自己阴影的人,他用童年阴暗的回忆反过来报答社会,这何尝不是一种“高贵的复仇”呢?
包容是一种人生智慧,而不是委曲求全的懦弱,包容是一种道德高境,而不是愚昧的再三忍让。它不是与生俱来,它靠的是不断修行,事事看破却仍有一颗厚德的心。
埋怨时,包容是抚平内心的春风;痛苦时,包容是洗去伤痕的圣水;难过时,包容是指向快乐的路标;冷寂时,包容是带来温暖的一缕阳光。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静以修身作文篇3
喜欢徜徉在那一鞭夕阳的斜照里,欣赏着那日薄西山的壮美和凄丽;喜欢漫步在小河边,看着如镜的水面忽地因风而生起可波光潋滟;喜欢一个人静坐在桌边,慢慢地品赏那一缕茶叶的清香。真的好喜欢那片刻的安逸。
要知道,现在生活的节奏日益加快,我们有时忙得不可开交,甚至焦头烂额,能偷到那片刻的安闲是多么不容易啊!能享受到那片刻的闲适是多么愉悦啊!
这还是许多人的理想呢。身体和精神的超负荷运转让我们有了对安逸需要,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都需要淋浴在闲适的春风里,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更加振奋地迎接生活和工作。这才是劳逸结合。
安静平和的心态对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诸葛亮的“静以修身”告诉我们保持淡泊安静的心态的重要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的安恬,在这样的环境里,他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参透了人生百态,而归去来兮。“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勾勒出了王国维的闲适,使他对自己所见所闻的东西皆产生了留恋,他愉快之至,不忍离去。梅妻鹤子的林逋,极尽安闲之际留下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名句。
安静是一种心境,是一种淡泊,是一种悠然,是一种洒脱,可以陶冶情操,可以怡人心情,可以开阔胸襟,可以修炼风度,可以培养气质。
但安静的心境需要思想的超脱。只有经历过沧桑之后,把许多事情开始推远了,看轻了,看淡了,进入一种散淡如菊,我心悠然的淡泊之后,才能真正地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一切,达到了“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静观天外云卷云舒”的境界。
对于年轻冲动的我们,安静是弥足珍贵的。少几分冲动,多几分沉稳,少几分毛躁,多几分谨慎,对我们的成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静以修身作文篇4
朦胧中,落雨了。
雨打湿了我的梦,也打湿了我的思绪。恍惚中觉得雨丝如帘,不断地注入脑海、注入心肺,犹如山里清新的空气与爽然的风一样,尽情地清洗着久居城市污染的五脏六腑,净化着灵魂中无奈却又不安分的污垢。
山里的雨,说来就来。昨天还是艳阳天,同参加涌泉文学笔会的文朋诗友们一起在风和日丽中爬劈山,登齐长城,游涌泉,参观孟姜女故居纪念馆,从早到晚都沉浸在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意境中,所见所闻无不让人感叹和兴趣盎然。至夕阳下山,都毫无下雨的迹象。夜幕降临,万籁俱寂,山影、树影、农舍,都淹没在茫茫无边的黑夜里,只有天幕上那些如涌泉水洗过的星星闪闪烁烁,似在相互亲切交谈眨着眼睛。深夜了,偶而传来几声布谷鸟的啼鸣,更突显出大山的宁静与安谧。而我们居住的几套山庄别墅里却灯火阑珊,大家还在吟诗答对,欢声笑语在寂静的山谷里回荡、洋溢、弥漫。淳朴的农家小院里,磨盘支起的石桌、石櫈上,一壶山泉茶让大家赞不绝口,个个毫无倦意,兴致勃勃的文友们谁也没感受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蛛丝马迹。
躺在干净、舒适、洁白如玉的床铺上,我捧着文友赠送的书籍翻阅着,分享着他们丰收的成果与智慧,思绪在他们字里行间里跳跃、飞翔着渐渐进入了梦乡。懵然,风萧萧,雨沙沙,窗外传来了风雨的合唱。梦中仿佛耳旁鸣奏起萧邦的《雨点进行曲》,雨丝、雨点构成了浑厚、清丽的五线谱音符,尽情地在大地琴盘上跳跃舞蹈,大山的夜滋润起来,大山所有的生命都鲜活起来,风情万种起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且无。”
听雨是一种享受,如诗如歌的吟咏更给人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无限想象的世界比有限的视觉世界大的多,甚至是无法比拟。此刻我想起一位哲人的名言:“闭着眼睛比睁着眼睛看得更远更深刻更辽阔。”因为他是用心和思想去观察和遥望世界的。在这茫茫无际的风雨之夜,我竟然看到了:绿叶在黑夜的雨中尽情的舒展;五颜六色的花苞竞相怒放;鸟儿在巢穴里听雨喃喃细语;虫儿在树下草丛里吟咏低鸣;森林在风雨中起伏如波;群山在夜雨里起舞如涛;汗水淋漓的劈山从远古走来了;情深意长的涌泉唱起来了;湿漉漉的齐长城象龙一样舞了起来;千年的古树如村头拉呱的百岁老人交谈起来;齐兵营的篝火燃烧了起来;孙膑歇马堂的油灯亮了起来;孟姜女故居的纺车转了起来;风雨在墨黑的夜幕上将几千年的历史画卷排列着,浮现着,亦远亦近、亦真亦幻、起伏跌宕、波澜壮阔的展现着……
相传,二千年前,也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从临淄齐国的都城走来一位寻夫的刚烈女子,劈山齐长城脚下风雨交加,夜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崎岖泥泞的山路上,齐女踉踉跄跄跌跌撞撞的摸索前行,树枝撕破了她的衣衫,山石划破了她的肌肤,山风山雨没能阻挡住一个娇弱女子千里寻夫的决心,山林狼嚎也没有吓到一个弱女子前进脚步,然而,深谷山涧的灌木杂草淹没了人烟稀少的羊肠小道,路在哪里?浑身湿透饥寒交迫的弱女子迷失在深山茫茫的黑夜里,正在她呼天天不应,呼地地无声之时,突然前面升腾起一道道光环,齐女迷迷糊糊挣扎到跟前,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巨石,便昏昏沉沉睡在了上边,第二天早上,雨过天晴,齐女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躺在一家人家的土坑上了。一位老奶奶笑容可掬的正端着一碗稀粥喂她呢。老奶奶见她苏醒过来,高兴的喊道:“他爹,闺女醒了!”继而,对齐女和蔼的说:“闺女,别怕,你病了,俺姓孟,今早晨出门见你睡在俺门前的卧佛石上,全身都湿透了,浑身烫的厉害,这才和他爹把你抬进来,孩子,别急,慢慢养着,好了再说,这里就是你的家。”齐女含着泪水说:“大娘,大爷,谢谢您们!我姓姜,临淄人,是出来寻找夫君的,不想迷失病倒在劈山,今日承蒙相救,孩儿终生不忘,粒米情,满囤还,滴水恩,涌泉报。自今日起孩儿就是你们的闺女,两位老人就是我再生父母了。”自此一段孟姜情缘在劈山齐长城下传开,孟姜女的故事也开始从这里向外流传……
流年似水,白驹过隙,弹指间的这个二千年后的风雨夜我们与孟姜女相约在劈山下,涌泉边,仿佛透过雨帘,隐约听到天际传来笙歌弦响,孟姜女故居的油灯点亮了,孟姜女从画框里飘然而下,看她袖裙飘拂,仙风洋溢,慈眉善眼,秋波流慧的走出孟姜宅,来到院中泪池旁边,挥袖将泪水和雨水编织在一起抛向夜空,霎时一缕七色的'光束照亮了劈山,劈山顶上高悬起一弯绚丽的彩虹。是梦,非梦。这是两千年来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和向往啊!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雨是一种奇怪的尤物,雨是大自然给生命的信息。它不但可以观赏,而且可以倾听,还可以品尝。雨是心情的灵感,奇妙而又深奥。雨不但能滋润人的情感,引发人们沉淀于心底的思绪,而且能给生命焕发青春的蓬勃和靓丽。当你高兴时,它是一首欢快的乐曲,给你欢愉、给你激情、给你奋发向上的欲望和乐趣,使你顿感世界的明丽与生活的美好;当你落寞时,它是一首忧伤的诗,失恋的歌,往往使人泪水与雨水相融,情与愁交织,形成一张无奈忧伤的网,给人无限的惆怅。伴随着季节的变化雨也更新着雨的情调和内容,春雨:充满了渴望,充满了萌动,充满了清新,充满了蓬勃;夏雨:充满了企盼,充满了热情,充满了繁荣,充满了昌盛,有时也充满着放纵;秋雨:充满了深情,充满了缠绵,充满了依恋,充满了思绪,有时也充满着伤感与苍凉……
山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思绪中毫无睡意,索性推窗听雨,迎面一股凉气袭来,几滴雨丝挂在脸上流进嘴中,细细品尝,甜丝丝的,顿感惬意。虽然烟雾与水雾和夜幕交织在一起将视线完全蒙着,即看不到远山,也看不见近景,但通过雨声我已感觉到云蒸霞蔚的劈山被山雨清洗的挺拔清秀、魅力无穷;感悟到涌泉的妩媚灵秀、清新靓丽;劈山夜雨中再也不会有人在山路上挣扎;齐长城的烽火台上再也不会有烽火浪烟升起;此刻烟雨中的劈山和涌泉,正弥漫着浓浓的情意和升腾着甜蜜的梦!
“雨过松香生客梦,萍开水碧见云天。”“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我深信:明天劈山的彩虹一定会更加绚丽!明天涌泉的笑靥一定会更灿烂!
朋友!明天约您再登劈山,游览齐长城可好!
朋友!明天邀您拜访涌泉,拜祭孟姜女故居可行!
静以修身作文篇5
人生在世,不少人希望能够将自己装点得花枝招展以吸引他人的眼球。古人曾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与大雪中倒下的香樟相反,遭受风雪的摧残,而顽强存活下来的正是白杨,它春天绽绿,冬天凋零,平常而简单。
莫言获奖,举国轰动。人们只看到莫言获奖的表面,却极少有人能够注意到一些细节。试问,你在电视上看到了莫言露面吗?莫言已经是红极一时的人物,但他崇尚的还是作为一个作家的简单生活。简单不只是一个词语,它还是一个人的心性,一个人的品质。它影响的甚至是一个人的一生。
提到莫言,自然会联想到郭敬明,这显然是鲜明的对比。频繁参加商业活动捞金,组团写书吸引读者,导演《小时代》高调炫富。一个作家应有的简单、对文字的崇敬在他这儿已经被洗涮一空。
正是这种不简单、浮躁,使很多年轻人在郭敬明无病呻吟的'文字面前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而抒“相逢何必曾相识”之叹。即使他们崇拜莫言,那也仅是对潮流的崇拜罢了。
诚然,处于物欲横流的时代,想要时时刻刻保持一颗简单的心是分外艰难的,但是这正是我们不得不学习的必修课程。不仅是年轻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应如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能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个国家倘若能做到这样,那么必定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
白杨保持简单的心境,不奢求冬天的花枝招展,所以它能够矗立在那儿。“简单”是当今社会人们所需要的必修课,同时也是通往成功的垫脚石。
望君谨记,“简”以修身,“简”能强国。我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华夏大地上尽是白杨一样简单的人们,中国真正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静以修身作文篇6
“包”在字典中的意思为:容纳在内,包括在一起。“容”在字典中的意思为:对人度量大,不计较。在俩个字,汇成了一个词――包容。
“包容”这个词,总被误认为一味的善举,而实际上,包容是宽容,大度,气量等的总称。包容能够使他人放下心中的芥蒂与挑剔,同时也能使人变得成熟与稳重。所以,我们需要包容。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到包容他人?用爱去感化,用行动去证明。相信大家都应该看过《二十四孝图》舜元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虞氏,史称虞舜。他的父亲和他的继母瞽叟,弟弟象多次想要害死他。补仓顶时,在仓下纵火,舜用俩斗笠从仓顶跳下得救。掘井时,象向井中填土,想要活埋了舜,舜掘地道逃脱。舜的孝心感动了天地。舜在历山耕种时,大象来耕种,鸟来除草。帝尧知道了舜的宽容大度,把他的俩个女儿嫁给了他。经过多年的考量,尧把帝位传给了舜。而舜拥有这么大权利时他没有公报私仇,还是依然让象做了诸侯。这种宽容叫大度。
用语言去感化,用事实去证明。中国古代有一个大臣,这个大臣在京城官,有一次家中来信说,家中要盖房子,邻家也要盖房子,邻家想要向自家多盖点,谁也不相让。心想让大官用官权向下施加压力,使邻家多让点地给自家盖房子。大官回信说道:远亲不如近邻,让他三尺又何妨。就这样,大官家中盖房子让了三尺,邻家盖房子也同样让了三尺。这就是后世著名的“六尺巷”。这种大度叫包容。
用真心去感化,用道理去证明。中国古代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武则天。相信大家都知道。骆宾王在武则天登上王位之后,用纸列出武则天的种种罪证,公之于世。当武则天看到罪证书时,并没有感到愤怒,而是很是欣赏骆宾王的'文采,想要骆宾王进京做官。武则天没有因为骆宾王列出她的罪证而漠视他的文采。这种气量叫包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包容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谅解。在为人处事上,需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包容他人所犯的过失。情感上需要用公平的眼光评价,你将得到身体和心灵的放松。包容就在你我身边。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因而需要你我宽容。
静以修身作文篇7
“家风”,我偶然看到了这个词。可是是什么意思呢?我连忙打开百度,搜“家风”这个词。哦,原来是这样啊!“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俗话也叫门风。我们这个中华民族有重视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严于教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发扬这个优良传统尤为重要。
看完这些,我也想知道自己家的家风是什么?别人家的家风又是什么?我听有的叔叔阿姨说,做事勤奋,守信,待人有礼貌是他们的家风。那我家的家风到底是什么呢?于是我去问了爷爷,爷爷说我们的家风就是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有用的`人”,原来这就是我家的家风。
后来在一次品德课上,老师也为我们讲了家风是什么。并让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家风。老师又对我们说了为什么要有家风。老师说:“有家风我们才能好好做人!”更让我明白了家风的重要意义。
做一个有用的人!既然说了,就要做到。那就从现在开始吧,就从学习开始,每到了上课时,我就要做到专心听讲。决不走神儿。在生活上要勤俭节约,珍惜时间,不讲粗话等等。不能虚度光阴,碌碌无为,伤害他人。真正做一个有用的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做一个有用的人,这就是我的家风。你的呢?快来晒晒你的家风吧!
静以修身作文篇8
每个孩子在自己父母眼中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都希望把最好的留给孩子,希望孩子一生平安幸福。但是作为父母,不管我们贫穷抑或富有,能留给孩子的物质财富有毕竟是有限的、可以丈量的,但精神的力量却是无穷的,孩子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受益终生。
勤俭精神能够让人远离贪图享受,脚踏实地,锐意进取。为此,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便特别重视精神熏陶、榜样示范,教育孩子“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劝诫孩子“成由勤俭败由奢”。孩子爷爷奶奶便是这方面的典范,他们凭借这种精神走出农村扎根城市,将四个儿女先后送入大学深造,两个儿子获得博士学位并留学美国,如今二老年事已高,虽然物质富足,但仍然每天严于律己,勤俭持家。
“勤以修身”,是希望孩子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成功来自勤奋”,我们经常对孩子说“世界上没有天才,只要你真正勤奋努力,就一定会得到理想的硕果。”我家老大一年级时做数学题速度很慢,准确率也不是很高,我经常“自我牺牲,自我黑化”,以“笨鸟先飞”的数学学习经历鼓励孩子每天自觉完成口算天天练并且主动挑战“聪明小屋”,现在老大数学学的越来越好,每天都能主动、自觉、快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老大说她的梦想是做一个医生,我们便趁势引导“古今中外,有多少科学有发明家医学家凭着自己的勤奋,取得巨大的成就的”,孩子偶尔是会有惰性的,每当此时理想教育配合率先垂范总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俭以养德”是对孩子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的锤炼。有人说“穷养儿,富养女”,我们不以为然,真正的富足应该是精神的富足而不是物质的一味满足,一个懂得节俭的人才能真正体会生活的个中真意,才能有勇气面对生活的种种境遇。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坚持“富脑袋,俭生活”的原则,只要是孩子喜欢学的、感兴趣的我们都尽量满足,比如电子琴、竖笛、画画和读书,但是生活中崇尚节俭,经常以爷爷奶奶的光荣传统教育孩子衣着用度一切从简,不盲目攀比。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坚守作文作文8篇
★ 高考作文作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