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观后感的写作,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对电影的喜爱或批评,写下一份观后感,我们都能够更深入地感知电影所传递的思想和意义,以下是好文笔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90后观后感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
90后观后感篇1
春节前,吃饭的间隙,将《孔子》看完了,没有能够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总体印象,觉得孔子是一个苦难的思想家。后来,有些疑惑,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中,孔子的思想应该是被淹没的呀,怎么会流传至今呢?(这大概跟孔子周游列国讲学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影片中并未表现过多。
今天在阅读《中国新闻周刊》(总第454期)时,读到了《电影孔子诞生记》。读到了一些这部电影的前后故事,心中不禁重新念起了这部电影。
我是八零年出生的.一代。当我还不知道孔子的时候,我听说了儒学,那时,还特别以为“经世济用”就应该是人生的伟大追求;后来,知道了孔子,读了一些《论语》,觉得他的一些话说得挺对,对现在的我仍然有用处。但是,至于“纪念”这一主题,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现代人真的想纪念孔子?想纪念孔子的什么?
又读到《我们应该如何纪念孔子》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其实,我并不了解孔子,所以,我才浅陋地说了一些话。戴佩荣先生从“个体与群体”“羞耻心与罪恶感”“悦乐精神与忧患意识”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孔子精神的现实意义。当然,这还是浅尝辄止的,我网觉得深刻一些的,我应该认真读《论语今读》。
不了解是可怕的,因为不了解就没有发言的资格与权利。当自己了解得还比较少的时候,尽可能少一些开口说话。
90后观后感篇2
你相信命运吗?相信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吗?不,我不相信,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心存希望。——题记
阿里,一个出生于穷困人家的孩子,他虽也想玩,却没有玩耍的资本。在一次失误中,丢失了妹妹的小鞋子,那是妹妹仅有的一双鞋。妹妹,莎拉。她是一个很懂事,很善良,也很渴望自己拥有一双鞋子的小女孩。
哥哥阿里对妹妹很好。为了寻找那双遗失的鞋子甘愿被店铺老板骂。更愿意完成妹妹的心愿,去参加5公里的马拉松长跑。才几岁的小孩啊,竟有如此大的责任感。
“莎拉,不要告诉爸爸,我想你明白的,我会去参加跑步比赛,得到季军就可以得到一双新鞋啦!我会帮你拿到的,你一定要相信我!”阿里那黑漆漆的眼瞳中闪烁出坚定而自信的光芒,虽然很帅气,但是我看了却很心酸。这样一个好哥哥,真得很不容易,他的太懂事,让我感到很心疼……
跑步终于来临了,在5公里的赛跑中,他再一次地“不小心”,拿到了冠军。却与那双新鞋失之一交一臂。呵……这次是无奈,都快实现妹妹的愿望了,却又错过了。这时,我却看见了阿里那眼中再也没有了自信的光芒,有的只是失落和自责。
抱着沉重的心回家了。
“怎么了?”一阵甜美稚一嫩的声音过后,仍是一片沉默。
莎拉在得知未能赢得球鞋的消息后,那种难过落魄的眼神是如此的深邃。这应便是穷苦人家的可望但又不可求吧!
鱼缸内的那双脚,粗糙、黝一黑,丝毫没有一丁点的光泽,柔一滑。那双属于阿里的脚显得好大。因为所背负的,所承受的事物太多了,走的路太多太崎岖了,所以才会显得那么大,其实并非如此大。
脚在缸内不断地扭一动着,那几只突出的脚趾在水中打着圈,一点点,一圈圈的涟漪在水中荡漾开。几条鲤鱼晃动着身一子,扭曲着身一子,摇摇摆摆地游来。它们将身一子贴向那双在水中徙倚的脚,时不时地去亲一吻几下,小鸡啄米的形式,仿佛在安慰着阿里,以鱼类自己的方式,在开导着阿里“阿里,开心点”。
就这样,电影放完了,最终的镜头仅有一双脚与几条鲤鱼。这,应是一不错的结局。它并不是没有引出故事的尽头,而是因为那毕竟是一段人生,属于阿里的人生,是无法以一个故事来说“结束了”。这个有着个一性一的人,始终摆脱不了命运的玩一弄,至少在幼年时是如此,但是我们应相信,阿里以及如同阿里的那些生活在现实中的人必定有着一个美好的未来。幸福,一直在前方等着我们每一个人,只要我们愿意去追逐。
穷人家的孩子,有着太多的无奈与幻想,那是如今的我们,如今的凡事都不用愁的孩子所无法感知的。他们的人生,不会一直处在低谷,一抬头,仍会看到属于命运的希望。
而改变命运的转折点,又在哪?并不难,问一问我们的心便知晓了。
90后观后感篇3
女排精神就是中国精神,什么是女排精神,什么是中国精神,带着疑问我观看了《夺冠》。
因工作性质,没能走入影院去感受电影本身的魅力,但是《夺冠》的精神一直牵引着我看到凌晨一点,中间自己也会感动流泪,也会紧张。看完之后,虽是半夜,我却久久不能入眠。
年轻的郎平因为有目标,不断的突破自己;中年的郎平又因为情结,不断的贡献自己。郎平代表一个时代,一个女排的时代;女排代表一种精神,一种中国精神。能吃苦,不服输,不放弃,团队意识,这是我理解的女排精神。
我们常说我们是君乐宝人,什么是君乐宝人,就像女排一样,他是一种精神,君乐宝精神就是敢想、敢干、坚持。从女排的坚持到君乐宝的坚守,都是初心不变,从女排的痛苦训练到君乐宝的梯队建设,都是重生前的涅槃,从郎平对女排的变革到君乐宝的创新,都是顺应时代,突破自己。
在所有的努力下,团队是我们的基础,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长久的,没有任何一种成功是属于个人的,需要团队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在同等的条件下,团队的配合是我们通往成功的阶梯。
夺冠,夺的不仅是冠军,夺的更是对中国人的认可;就像我们君乐宝做奶粉,我们不仅是在做奶粉,我们是在做中国制造。
90后观后感篇4
看完这部电影,有种悲痛和自豪的感情从心底里涌动着。我好像透过屏幕,真实的感受到了那些战士的勇敢和无畏。这些有血有肉的战士就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他们放弃小家,保护国家,用生命和鲜血唤醒了我!让我懂得了身为中华儿女应该怎么去做。
面对日军无法用手榴弹炸开的钢板,战士们把身上绑上炸药,毅然从楼上跳了下去。他们的牺牲不是无谓的挣扎,无用的表演!每一位高声报下自己的名字,伴随着硝烟消失的战士,都是默默无闻的英雄。
一开始百姓隔岸观火,硝烟飘到眼前,却依旧毫无警戒之心,总以为有外国人保护是安全的。后来亲眼目睹战士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保卫国家的血肉长城时,这些生活在租界的人们慢慢的觉醒了,他们就开始自发的为守备军捐钱捐物,接电话向,送国旗和药品,做一些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场战斗不仅仅是400人的战斗,更是中华人民的战斗。
影片最后,军队需要向租界撤退时,他们面对敌人的疯狂扫射一点都不畏惧,看着战士们身后的血雾,我不禁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苟活者在淡红色的血色之中,会依稀看见渺小的希望,真正的勇士,将更奋然前行。”没错,在血色之中。我看见了中华民族的希望。那希望穿越时间。在我胸口燃烧,这800人是真真正正的中国人,他们且行在血雾之中,唤醒了沉睡的麻木的自以为是的中国人民!八佰,不仅仅是八佰人,更是一种向死而生的八佰精神。
90后观后感篇5
感人?温暖?还是……我最不喜欢看了某一个东西后,把那种感觉用一个词形容出来,因为我觉得不管我的词汇多少丰富,总是不能把内心最真实的感觉形容出来,而看了《龙猫》后这种感觉便更加强烈了。《龙猫》讲的是念小学的小月和四岁的妹妹小梅,在妈妈住院期间,跟着爸爸搬到郊外的一间旧屋住,在那个被人戏称为“鬼屋”的新家里,她们的生活有了许多有趣的新发现,包括传说中的龙猫。有一天,思念妈妈的小梅决定去医院探望她,却在途中迷路了,大龙猫出现帮助了小月找到了妹妹,并带小月和小妹去看望了妈妈。
看完了《龙猫》,我和同学随意的聊了一下,同学有些不屑的说:“我不喜欢看《龙猫》,它一点也不感人,宫崎骏的《**》动画才好看,才感人呢!我听了之后,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站着。自己并不是不能反驳他的话,只是想问他:难道《龙猫》就不感人吗?你对感动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呢?难道能让人潸然泪下的动画才是好的动画吗?但我没有说什么,不想做任何的辩解。
其实,《龙猫》并不是不令人感动,而是处处都存在着感动和温暖,举手投足间都能令人感到快乐,只是有些细微,如果不用心去感受便感受不到。一家三口依偎在一起,用笑声来驱散恐惧;为了寻找迷路的妹妹,小月跑了成人都要走三个小时的路程,即使脚磨破了也毫不在意;为了看病情又有些严重的妈妈,不认识路的小妹也独自跑到医院,虽然最后迷了路……
或许这些都不算什么,但小小的细节里,隐藏了很大的.情感,用心去体会,就可以收获很多的东西。亲情,友情都可在里面体会到。龙猫虽然看似虚幻,但是他其实就生活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带我们去想要到的地方。
?龙猫》是一部很温情的动画,像冬天的一杯温茶,温暖了所有人。
90后观后感篇6
有一种炽热的情感不需要用语言传递就能感染,这就是感动。
——题记
感动!观看完感动中国,让我明白这些美妙的真谛,让我流下一滴火花的泪珠。这些无私尽职的精神,无一不感动着我。有这样一群朴实的人民,没有华丽的背景,甘愿为人奉献。相比生气,许娟于奖励库贫困学生和优秀青年的教师卢永根。有用自己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实现的贫困县脱胎换骨的蜕变却因公殉职的廖俊波。有灭火救援中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花季的成长杨科璋。还有家在哪,国就在哪心之所向是国家的卓嘎和央宗。
在这一位位令人感动,甚至有些奉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平凡人物中的'杨科璋尤为让我感动。他只是一位普通的消防人员。在5月30日1:13杨科璋在灭火救援中紧急救出一名约两岁的孩子,但因为烟雾太大,能见度低而踩空坠楼。从五楼坠楼时,杨科璋紧紧抱住孩子,本来杨科删掉六一个1.8米的电梯,只要将手臂张开,在网上扒一扒,就可获救。可是杨科璋并没有这样做,他依旧保持抱着孩子不但没有松开,反而抱的更紧儿,也因此,杨科璋献出了自己27岁的生命。
“有速度的激情,满是激情的生命,热爱这岗位几回出生入死和死神争夺这一次身躯在黑暗中跌落。但你护住了怀抱中最珍贵的花朵,你在时如炽热的阳光,你离开是灿烂的晚霞。”这是谱写的杨科璋的班长时对于我来说,杨科璋虽不如世界顶尖的伟人,但却以自己平凡的职业守护了几百条鲜活的生命,他亦是平凡的,但亦是伟大的。
在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从容。仿徨的时候,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坚定。怀疑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们什么叫相信。奉献的时候,他们让我明白了感动的真谛。
90后观后感篇7
由央视组织的大型公益活动“20xx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近日结束评选。我市8岁男孩曹胤鹏被评为全国十佳“最美孝心少年”。
8岁男孩增肥20多斤捐髓救父,本报曾对曹胤鹏捐献骨髓救父亲进行了多次报道。小小少年的孝心举动打动了很多人。
曹胤鹏,大马路小学学生,如果不是这次捐献骨髓,他应该正在学校里读3年级。今年年初,曹胤鹏的爸爸曹磊被检查患上了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在向骨髓库寻求配型没有成功之后,8岁的曹胤鹏坚定地表示要捐献骨髓救爸爸。
曹胤鹏说:“给爸爸捐骨髓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是爸爸妈妈生的,爸爸对我那么好,现在他病了,我一定要救他,而且,只有我能救他,别人想救还救不了呢!”
决定要捐献骨髓的时候,身高1.4米的曹胤鹏体重60多斤,就是个平常孩子的体重。但这个体重距离捐骨髓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医生说,鹏鹏需要体重达到90斤才具备捐骨髓的条件。
为了救爸爸,曹胤鹏开始了增肥计划。先从增大饭量开始。每天三顿饭,曹胤鹏都要吃得比平时多。突然提高了饭量,曹胤鹏一开始也不适应。按照平时的饭量,已经吃饱了,但一家人说,再吃一点才能救爸爸,懂事的曹胤鹏就又端起了碗。
不能光长体重,还得加强锻炼。每天晚饭之后,曹胤鹏就在家人的陪伴下,围着小区快步走,每天晚上都要走1个小时左右。
多吃饭,加强锻炼,2个多月的坚持,曹胤鹏成功地将体重增到了93斤,最终达到要求,成功给爸爸捐献了骨髓。小小少年的孝心举动,感动了很多徐州人,也成为“彭城好人奖”年龄最小的获奖者。
这次在央视组织的大型公益活动“20xx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评选活动中,曹胤鹏因捐骨髓救爸爸的孝心举动,成功被选评为全国十佳“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近日完成录制,预计在10月上旬播出。
在此之前的20xx年,我市少年邵帅因捐献骨髓救妈妈,成功被评选为当年年度的全国十佳“最美孝心少年”。
社会学家评价说,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邵帅和曹胤鹏两个男孩,用自己的行动生动地阐释了孝敬的含义。两个徐州男孩的行为值得大家大力宣扬,也理应收获更多的赞许和帮助。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